灌浆施工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426010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浆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灌浆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灌浆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灌浆施工技术交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灌浆施工技术交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浆施工技术交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灌浆工程施工技术交底项目名称:蒙江灰洞水电站工程(大坝) 合同编号:HD-TJ-2010001工程名称:交底时间:交 底 人:接受交底人:交底内容:1、 开始进行固结灌浆的必要条件及防止固结灌浆破坏的必要措施如下:1) 混凝土强度大于其设计强度的50%,方可进行固结灌浆工作;2) 混凝土覆盖厚度至少达到2.0m以上;3) 变形观测的一切准备工作均已完成;4) 测定了围岩弹性模量、声波(纵波)速度及其它力学参数;2、 射浆管距孔底不得大于50cm。3、 灌浆孔的基岩段长小于6m时,可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大于6m时,可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分段长度应不大于5m。4、 固结灌浆方式采用循环式灌浆。

2、5、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应注意如下事项:1) 灌浆塞应在已灌段段底以上0.5m处,以防漏灌;2) 孔口无涌水的孔段,灌浆结束后可不待凝。但在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条件复杂则宜待凝。6、 固结灌浆孔相互串浆时,可采用群孔并联灌注,孔数不宜多于3个,并应控制压力,防止混凝土抬动。7、 固结灌浆压力暂定0.30.5Mpa,宜通过灌浆试验确定,而后在灌浆施工过程调整确定。8、 采用循环式灌浆,压力表应安装在孔口回浆管路上;压力表读数宜读压力表指针摆动的中值,压力表指针摆动范围小于灌浆压力的20%,摆动幅度宜做记录。9、 灌浆应尽快达到设计压力,但注入率大时应分级升压。10、 灌浆浆液浓度应由稀到浓,

3、逐级别变换。浆液水灰比可采用3:1、2:1、1:1、0.6:1等四个比级。开灌水灰比采用3:1。11、 固结灌浆浆液变换:1) 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2) 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改变一级。3) 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12、 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13、 灌浆过程中应定时测记浆液密度,必要时应测记浆液温度。14、 固结灌浆在规定的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1.0L/mi

4、n时,继续灌注30min,灌浆可以结束。15、 固结灌浆孔封孔应采用“机械压浆封孔法”或“压力灌浆封孔法”。16、 灌浆段的灌浆记录上所记载的情况符合下列条件的,认为灌浆是合格:a) 灌浆过程中,没有中断现象,或虽有中断情况,但中断时间短,恢复灌浆后,吸浆量不见减少。b) 浆液依照规定标准逐级加浓,吸浆量逐渐减少,没有突然增加和减少的现象。c) 没有串浆、大量漏浆和冒浆等异常现象,或是虽有这些现象,但经过采取降压、限量等措施后,仍能符合前述规定,也可认为合格。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帷幕灌浆1、 开始进行帷幕灌浆的必要条件及防止帷幕灌浆破坏的必要措施如下:a) 混凝土强度大于其设计

5、强度的70%,方可进行灌浆工作;b) 变形观测的一切准备工作均已完成;c) 同一灌浆段待固结灌浆完成14d后才能进行帷幕灌浆。2、 灌浆方法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射浆管距孔底不得大于50cm。3、 灌浆方式采用循环式灌浆。帷幕灌浆段长度宜采用56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缩短或加长,但不得大于10m。进行帷幕灌浆时,混凝土和基岩的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浆并应待凝,接触段在岩石中的长度不得大于2m 。4、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a) 灌浆塞应在已灌段段底以上0.5m处,以防漏灌;b) 孔口无涌水的孔段,灌浆结束后可不待凝。但在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条件复杂则宜待凝。5、 帷幕灌浆各灌浆孔段,不论透水率大

6、小均应按技术要求进行灌浆。6、 帷幕灌浆压力按孔口水头的1.52.0倍控制,且不小于0.7Mpa。暂定为初始段孔深在010m范围采用0.7Mpa,10m以下采用1.01.5Mpa。灌浆压力宜通过灌浆试验确定,而后在灌浆施工过程调整确定。7、 采用循环式灌浆,压力表应安装在孔口回浆管路上;压力表读数宜读压力表指针摆动的中值,压力表指针摆动范围小于灌浆压力的20%,摆动幅度宜做记录。8、 灌浆应尽快达到设计压力,但注入率大时应分级升压。禁止灌浆时段内不加压的吊浆灌注。9、 灌浆浆液浓度应由稀到浓,逐级别变换。浆液水灰比可采用5:1、3:1、2:1、1:1、0.8:1、0.6:1等六个比级。开灌水灰

7、比采用5:1。10、 帷幕灌浆浆液变换:a) 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b) 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改变一级。c) 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11、 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12、 灌浆过程中应定时测记浆液密度,必要时应测记浆液温度。13、 帷幕灌浆结束标准: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时,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1.0L/min时,继续灌注60min,即可结束灌浆。14、 灌浆孔封孔应采用“分段压力灌浆封孔法”。15、 灌浆段的灌浆记录上所记载的情况符合下列条件的,认为灌浆是合格:a) 灌浆过程中,没有中断现象,或虽中断情况,但中断时间短,恢复灌浆后,吸浆量不见减少。b) 浆液依照规定标准逐级加浓,吸浆量逐渐减少,没有突然增加和减少的现象。c) 没有串浆、大量漏浆和冒浆等异常现象,或是虽有这些现象,但经过采取降压、限量等措施后,仍能符合前述规定,也可认为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