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蟾蜍治疗癌症的经验体会.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422087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蟾蜍治疗癌症的经验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活蟾蜍治疗癌症的经验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活蟾蜍治疗癌症的经验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活蟾蜍治疗癌症的经验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活蟾蜍治疗癌症的经验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蟾蜍治疗癌症的经验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蟾蜍治疗癌症的经验体会.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蟾蜍治疗癌症的经验体会 转贴 2007-11-27 19:10:49 字号:大 中 小 活蟾蜍治疗癌症的经验体会 舒增源 活蟾蜍是我师父陈友芝医师家传验方二参一仙汤的主药,其用治癌瘤、痈疽,始于宋代名医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蟾蜍膏治附骨疽久不痊,脓汁败坏或骨从疮孔出,用大蟾蜍一只、乱发一块、猪脂一斤,同煎去渣凝膏,贴之即愈的记载.在其后的中医历程中,陈氏家族代代相承,名医辈出:陈济传、陈定、陈僖等至今英名留芳.他们的医疗经验,特别是用治活蟾蜍的宝贵经验,证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像活蟾蜍这样大攻大破的有毒之品,只要用法合理,配伍得当,不仅不会发生意外,而且能够取得一般药物所不能取得的独特疗效.

2、传承到我师父的时候,已历经800余年,整整二十五代!可以说,活蟾蜍的应用,早已千锤百炼.“二参一仙汤”也正是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渐形成,逐步完善,凝结了陈氏家族二十五代人的共同心血.我幸入师门,在这浓郁的中医氛围里,医技日增,感慨于陈氏中医的博大精深:继承的不仅是师父的治癌经验,更是他们代代相传的中医精髓.现在我把活蟾蜍用治癌症的经验体会,叙述如下,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 我在这里选取了2006年这一年当中跟师侍诊抄方的二千张治癌处方,这二千张处方是我大学期间利用双休日与节假日在师父那里为便于学习留用的,在这二千张处方里面运用活蟾蜍的就有1812张,占90.6%,并且有些剂量是非常大的,病人在一帖药

3、里会用到35只活蟾蜍,甚至有些人用到了十多只.这些病人服药后的效果基本上是比较理想的,并未出现普通中医师所认为的中毒现象,相反服药后,只要等恶心、呕吐、腹泻或是唇麻这些症状一过,病人即会感到神清气爽,一身轻松.这里就要引出一个问题:活蟾蜍在师父的处方里面为什么会占如此大的比例?为什么他能够超剂量,甚至是超大剂量地应用却又相安无事?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活蟾蜍用治癌症的适用范围,记得师父向我传授过:蟾蜍治癌,只要身体不至太弱,皆可运用.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你的身体只要能够耐受攻癌,只要正气不至完全崩溃,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可以应用.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一位湖州某医药公司的胃低分化腺癌患者,当时他已腹

4、腔广泛转移,初诊是在2003年4月5日,由前省卫生厅厅长张承烈介绍过来的,我在抄方的时候,他已在师父那里治疗了三年多,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每天在服用活蟾蜍,后来他给师父写了封感谢信说:一些朋友见我平时经常服用癞蛤蟆与鹅血,现在不但死里逃生,而且精力充沛,体重增加,面色红润,恢复工作,都高兴地对我说:“人家都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可真是癞蛤蟆吃到了天鹅肉啊!”他的治癌事迹在当地引起很大影响,经他介绍来诊的,仅在2006年这一年当中就有50多人,这些癌症病人的病情大多比较严重,师父都给他们用了活蟾蜍,效果都非常满意.我跟师父去湖州出诊的时候,与他一起吃饭,我们开玩笑说:“再过几年,再来湖州时,

5、把这些病人都叫上,大家一起来为蟾蜍敬酒.”上述这些癌症患者都来自同一地区,均以蟾蜍为主伍入复方应用而获良效.证明临证时通过对活蟾蜍进行灵活运用,用治癌症是具有极高的重复性与针对性的;只要配伍得当,就能对不同部位的癌瘤,对原发性、继发性、转移性的不同肿瘤病人皆有效用.所以说,活蟾蜍用治癌症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那么,临床当中哪些病人是禁用蟾蜍的呢?经过大量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三类病人是不可用的:一 刚做完手术或放化疗,正气太亏的病人.二 胃气过虚,虚不受攻的病人.三 已无救治希望,终末期的癌症病人.前两者我们会等正气来复,病情稳定后,再予活蟾蜍治疗.一般来说,手术、放化疗的病人需要十天以后;而

6、胃气虚衰的病人,就要视具体情况,全凭胃气的恢复情况而定;所谓终末期,在我们看来就是气血枯竭、阴阳离决,即刻死去,已无回天之术的病人.临床上,只要不出现这三种情况,是完全可以大胆运用活蟾蜍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活蟾蜍用治癌症的方法.师父能够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地应用,经治病人上万例,却又无一例中毒,无一例发生意外,是因为这里蕴涵了他几十年的治癌经验,而且凝聚了陈氏二十五代人的共同结晶:那种代代相承的积累与延续,那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创新与超越,铸就了其蟾蜍运用之方法是极为独特的. 首先是蟾蜍的选用,入药时有两种方法:一是取皮入药同煎,就是其他的不用,只用蟾蜍之皮.这里要注意:取皮时必须是整张,有

7、些病人为图方便,把蟾蜍的头摘掉,这样剥下来的皮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因为蟾蜍的主要有效成分在于蟾蜍皮,而蟾蜍皮的精华在于头部.然后把取下来的皮晾干即可作为药用了.二是去肠入药同煎,就是去掉蟾蜍的肠子,其他的都用.根据我们的体会:蟾蜍除了大肠有污秽之物无药用价值外,其余的包括蟾头、蟾舌、蟾肝、蟾胆、蟾肉等用治癌症,皆有一定作用.临床上,若非病人不能接受其浓重之腥味,我们还是鼓励他们用去肠入药的方法来煎煮蟾蜍的.这两种方法都可选用,都有疗效,病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决定. 其次是蟾蜍的剂量,初次服药的病人往往无从下手,对这一中药书上明确列为有毒的药品毕竟心存畏惧.对此,我们制定了两大标准:一是从小到大,

8、是指蟾蜍的重量,就是刚开始时,先从小的用起来,然后逐渐加大.比如初次服药时,先选用一只一两重的蟾蜍,体验一下服药后的反应,若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唇麻或是胸闷等的症状,就说明这个剂量已到了你身体可以耐受的范围,无需再加量,反之可以再加大一些,如二两、三两、四两以此类推,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二是从少到多,是指蟾蜍的数量,意思跟前面的从小到大差不多,就是先用一只试试,看有没有反应,若有了就不用再加,若未出现,就可用至二只、三只、四只总之多者减之,少者加之.临床上一般会综合这两种方法,从体重小的一两只开始,逐渐向体重大的三四只、四五只加量,总以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唇麻或是胸闷等的症状为度. 为什么

9、要以这些症状的出现为度呢?师父对此有过很好的比方:你难受,敌人(癌)也难受;你不难受,敌人(癌)亦不会难受.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蟾蜍服用下去,若剂量太轻,连自己正常的组织也感觉不到,那就更别说生长于你体内顽固的癌瘤了,只有自己体会到了,有了这些恶心、呕吐、腹泻、唇麻或是胸闷等的不适反应,感觉到难过了,才能说明蟾蜍向癌毒发起了攻击,才有可能控制并扭转癌毒致癌这一凶险的局面.所以说,服用蟾蜍对有些病人而言是比较痛苦的,但要说明的是:蟾蜍引起的这些反应是一过性的.一般来说,只要等这些症状一过(两小时左右),绝大多数的病人就会有神清气爽、一身轻松的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蟾蜍攻癌,不像西医的放化疗,有

10、蓄积毒的存在,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特别是化疗以后的病人,即使过了几年之后,也会有后遗症存留,损伤的元气是不可能恢复如前的.但蟾蜍就没有这种问题.由于它成分复杂,作用于人体具有多重机制,攻邪之中寓有补益之效.在我师父那里经治的许多病人,服用蟾蜍几年之后,不但癌瘤控制或消失,而且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体力更胜以前.说明只要用法得当,配伍合理,像当前中医界认为的蟾蜍治癌,有伤正气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这里还要说明一下对于这个度的认识.由于每个病人的情况不一样,服用蟾蜍后反应在他们身上的症状就会不一样,所以说,恶心、呕吐、腹泻、唇麻或是胸闷等这些症状不一定会同时出现,有些病人仅是略有

11、恶心,或者呕吐,而有的反应就会很大.机体耐受的情况是有差异的,这也导致了有些病人只用很小的一只蟾蜍就会有很大的反应,而有些病人即使用了多只较大的蟾蜍也只是出现了轻微的不适,但只要有这些反应,就都在这个度的范围之内,说明蟾蜍已对你机体的癌毒产生了攻击.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活蟾蜍入药以后的服用方法.师父为什么主张少量多餐?就是说,一帖药煎好以后,并不是要你一口气喝下去,而是需要你分810次服用完,有些病人甚至需要20次左右.具体的方法是:一帖药经两次连续煎煮后(每次半小时),大约取出两大碗药汁(600ml左右),保存于保温杯或热水瓶里,从上午8时至下午17时之间,也就是差不多每隔一小时服用一次,每次

12、约50ml80ml的量,直至用完,对于某些特殊的病人,如对活蟾蜍反应特别大的病人可分次,甚至更多的次数,病人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灵活控制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这样的用药方式一方面能使蟾蜍的毒性降至最低:少量多次地用药,不像一次性喝下去会对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而发生中毒意外因为每次量少,又有时间间隔,病人可以通过自身地排泄与循环,而不致中毒另一方面又能使蟾蜍的攻癌作用发挥至最大,像癌毒这样的顽固之邪,必须对其进行持续的攻击,才可能获得疗效,通过少量多次地服用,蟾蜍的药效浓度就能在机体内保持稳定正是这一独特的用药方式,保证了蟾蜍治癌攻邪而不伤正,在师父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无一例发生中毒,无一例发

13、生意外,而又使蟾蜍治癌发挥了最大的功效 关于活蟾蜍治疗癌症的其他问题,我会进一步论述,这些问题看似细小,但却关系到病人的安危,有心的读者可以继续关注 以下问题都比较细小,但却是临床当中经常碰到的,对此必须予以解决. 1.蟾蜍入药为何必须为鲜活之品,而不用药店提供的干蟾?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干蟾的制备:将清洗干净的蟾蜍取出蟾酥后处死,直接挂于通风处阴干;或杀死后除去蟾酥与内脏后,洗去血污,用竹片撑开腹腔,挂于通风处阴干,或于烘罐内烘干,这种干燥的蟾蜍称为干蟾,除去内脏的也可称为干蟾皮.这两种药品都是目前药店在用的,但由于干蟾在制取的过程中已去除了蟾蜍当中最有效的成分蟾酥,在烘干的过程中又破坏了许

14、多成分,其真正的药用价值事实上是不大的.所以我们在临床上一直主张干蟾与活蟾蜍不能等同,用于治疗癌症,必须选用鲜活之品. 2.对于常见反应的处理.我在前篇文章中提到过服用活蟾蜍后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胸闷或是唇麻等症状,但只要能够耐受得住,等药效一过,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一方面病人在服药时,尽可能做到少量多餐,将毒性降至最低;另一方面医生在处方时可以事先加用半夏、生姜、竹茹、代赭石等降逆止呕之品进行防范. 3.剂量的补充说明.病人在初次运用活蟾蜍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蟾蜍的重量与数量究竟该怎样换算.这里我以重量为标准来作解释:以一只八两重的活蟾蜍为例,它就等于八只一两重的

15、小蟾蜍,等于四只二两重的或二只四两重的,以此类推.由于入药时必须要对剂量作严格控制,所以我们主张,病人先从一只一两重的小蟾蜍开始;若无反应,即用至一只二两重的或两只一两重的;再不效,就用至三两(三只一两的或两只一两半的或一只三两的),以此递增,以重量为准,就知道了数量上的多少. 4.这里就要引出一个问题,活蟾蜍服用下去以后,同样是有反应,究竟是反应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一般而言,对于大部分的病人我们还是坚持中病即止的原则.就是说,当你刚好出现或者略能感觉到这些恶心、呕吐、腹泻、胸闷或是唇麻等症状时,那么这个蟾蜍的量就够了,就不用再往上加了.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从我们大量治验的病案来说,反应大一点,有的甚至是吃到了死去活来的程度,未必就不好,未必就会对病人造成损害.我在跟师抄方的时候,发现师父对于有些危重的癌症病人,采用速攻毒邪的办法,都用了大剂量的活蟾蜍,相反能使病人在较短时间内转危为安;有些经济困难的病人,自己抓了大量的蟾蜍来用,记得有一位来自安徽的肝癌病人在一次性服用了十多只大蟾蜍后,昏睡了整整三天,醒后身上的癌肿竟奇迹般地消失了.当然这里并非要病人都去大剂量地服用,像对蟾蜍这样有毒之品的运用毕竟得心存安全第一的理念,否则就容易出现乱用滥用的现象,而发生中毒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