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说课稿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421954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伊索寓言>》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伊索寓言>》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伊索寓言>》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伊索寓言>》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伊索寓言>》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伊索寓言>》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伊索寓言>》说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伊索寓言说课稿读伊索寓言选自钱钟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柯灵这样评价钱先生散文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写在人生边上篇幅不多,而方寸间别有洞天,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特点是宏观博识,妙喻珠连,警句泉涌,谐谑天生,涉笔成趣。” 读伊索寓言是一篇别具一格读后感,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经验的积累,在恶的一面,人也变得越来越狡猾了。只有认识到现代人的种种伎俩,才不至于碰壁上当。文章主题以九则故事为例,一一纠正浅薄的见解,其见解独到、深刻、表达又含蓄风趣。研读本文,应抓住最后一段“我认为寓言要不得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这句话。这就是说现代社会人事里的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并不像寓言里讲的

2、禽兽中间的一样公平清楚,情形要复杂的多,是非颠倒、恶无恶报的情形是常有的。因此,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这样才能清楚的认识和适当的对策。需要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课文对社会人心的认识与批评也可能失之偏颇,对寓言故事新意可作适当的探究。知识目标1. 反复研读课文,探讨理解文章主旨。2. 深入领会作者对语言新颖独到的见解。3. 认真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语句。4. 学习作者读名著的方法,即依据现代人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重新读解原著,并获得新的认识。,想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逐步具有从平常事物中获取新认识的能力。2. 进行迁移式仿写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德育目标培

3、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自觉做一个文明诚信的社会人。教学重点1. 理清思路,探讨文章主旨。2. 结合语境,理解难句含意。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为什么说古代是“小孩子”,现代是“老年人”。2. 探讨作者引用九则寓言故事阐发的新观点。3. 认识作者与卢梭观点提出的各自角度。教学方法1.讨论。(如对教学难点中的几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分组研究讨论,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2.读写结合。(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课文朗诵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并积累词语。)2.了解作者(包括学术成就,为人为文风格)教学要点:在整体感知文章

4、的基础上,具体研读第二部分,分析作者对伊索寓言中九则故事的新看法,明确读前人的文章应怎样掺进自己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想想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师生共同回忆,如蚊子和狮子,龟兔赛跑,农夫与蛇等),你们对这些寓言有过新的看法吗?(学生各抒己见)我国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在再次品读了伊索寓言后,就有了新的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钱先生的见解又有什么独到之处。设计意图:由课件中寓言故事图片入手,具体可感。导语旨在引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二 作者简介推荐学生讲解作者情况。展示课件:作者生平、作者风采、图片资料总结明确: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

5、书君,无锡人。其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论;学术名著管锥篇。(其余见课件)设计意图:把识记性的内容放给学生去做,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进学生的筛选与组织信息的能力。三 初读课文1.播放音频资料:课文朗读(学生轻声跟读,读准字音)初读提示:体会九则寓言的寓意,点画课文的重点、疑点。学生活动:阅读课文,体会文章大意,点画课文的重点疑点。设计意图:善于发现问题是研究探讨的关键环节,初读课文是为下一步品读研讨作铺垫。2.提问:文章分几大部分?主体部分是什么?四 品读研讨1.学生集体朗读第二部分。研讨问题一:文中九则寓言及作者新解,你最感兴趣

6、的是哪一则?它们各揭露了哪些病态世相?试着填写下列表格。 学生活动:就文中九则寓言的原意与新解思考问题,参与讨论(具体过程略)。设计意图:表格形式简单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研讨问题二:钱钟书是怎样解读伊索寓言的? 分组讨论后明确:作者并非在解释寓言,而是在借题发挥,所以内容大多是论今而非述古。原意与作者用意落差很大。主要的思路和方法是:引申(如“乌鸦的故事”),反其意(如“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 换角度(如“蚂蚁和促织的故事). 启示:我们要学会观察思考,学会辩证分析,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寻找合适的角度。研讨问题三:探讨第二部分中难句的含义(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难懂的句子。(2)分

7、组讨论后明确。如1.“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讽刺什么?讽刺有钱人吝啬,一毛不拔,不肯施舍,不肯帮助别人。作者指出,人越富就越贪婪,不要指望阔人能善心来周济穷人 2.作者为什么说“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指出有些医生是凶手伪装的,居心叵测。伪善者常是杀戮生灵的屠夫。作者本意是揭露那些披着羊皮的狼,这些伪善者打着治病救人的幌子,行害人杀人之实,他们是统治者的帮凶,但面目早经伪装,一时难以识破,因而人们不可过于天真。研讨问题四:钱钟书“新解”伊索寓言的用意何在?分组讨论后明确:通过伊索寓言与现代社会人事的比较,说明现代社会的人事的分别,恶的果报,并不像寓言所讲的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情形要复杂得多,是

8、非颠倒、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情形是常有的。因此,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要防止碰壁上当。(或:A.作者借评价伊索寓言,对各种伪善的社会现象进行揭露和批判。B.以批评或批判伊索寓言为借口或依托,批判黑暗、荒诞、不公正、无理性的现实社会,给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群丑百怪画像。)教师总结:课件显示本段的行文思路(作者先引述原故事情节,然后揭示原寓意,再联想伸展,最后阐发新意)设计意图:两个问题一个侧重于内容理解,一个侧重于行文方法。第三个问题引向本文学习重点。(第一个问题设计比笼统的提问“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三个旨在引导学生思考行文方法及中心思想,为下一步的迁移训练作准备。)五课

9、堂训练 学生重新审视学过的寓言故事,试从中翻出新意。 点拨:借鉴钱钟书读伊索寓言的思维方法联类引申。如农夫与蛇本是赞美农夫的善心的,反过来可以这样说,蛇蝎心肠的人不值得同情。狐狸与乌鸦本是揭露狐狸狡猾的,我们不妨说,在现在这样复杂的社会中,人们也应具备狐狸一样的智慧。(只要学生自圆其说即可,不强求一致)六课堂小结达尔文曾说:“最好的学习是方法的学习”学习本文,我们应学习钱钟书先生的读书方法。不断培养创新意识,勤动善动脑筋,从前人的观点中发现新见,才不至于人云亦云。七布置作业 出示投影:鸠鸟与毒蛇的故事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力求写出新意。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研习文章的第一和第三部分,体会

10、三部分间的有机联系,探讨文章主旨。教学过程:一.具体研习第一部分1. 教师范读课文第1-3段。2.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难懂的地方。3. 师生共同探讨下列问题。(1)文章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经验。以此入题,比较容易理解我们思慕古代的心理,就像大人喜欢小孩子一样。说两类人,目的是说明大人与小孩子的关系。第二种人只是一个比较,有比较,就清楚大人对小孩子的喜欢含有卖老(居高临下,摆老资格)的成分。这对下面九个寓言寓意的纠正,立下了基调。 (2)为什么说“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它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一般人是从时间先后来定老幼,而钱先生则从知

11、识累积的多少来定老幼,比起简单地按时间来考虑,更准确地把握老幼的本质。(3)“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这句话怎么理解?这句话是反语,用于讽刺。现代和古代相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然大大进步了。但根据人类进化历程,过去的人们思想比较简单、纯朴、幼稚;而现在社会的阴暗面也远比古代丑恶复杂。在这方面,所谓“进步”,只是越来越狡猾,把狡猾也看作进步,以至“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显然是自以为是,缺乏自知之明。(4)“它至少给我们三重安慰”应如何理解?“三重安慰”都是讽刺。(1)“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实质上就

12、是对于狡猾的智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2)“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实质上是远比古代的人狡猾。(3)我们“进化”了,把人类的早期看做“穷朋友”、“小孩子”,这“进化”,实质上是越来越狡猾。(5)作者写前三段话的目的是什么?写作意图是告诉读者自己以什么样的方法去解读伊索寓言的。方法是:依据现在人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重新解读原著,获取新的认识。二研习第三部分1.学生齐读第三部分。2. 师生共同探讨下列问题。(1)伊索寓言真的不适宜现代儿童阅读吗?作者与卢梭都认为:“寓言要不得,”他们的观点的出发点一致吗?如不一样,各是什么?不是的,而是这本书可能太纯正了,不能反映现代社会的

13、复杂与奸诈。卢梭考虑的是小孩子的天性。他认为,小孩子是纯朴天真的,读寓言会使他们失去本来拥有的天真,有害心术。作者考虑的是小孩子的将来。他认为,现代社会比寓言中的世界复杂得多,小孩子读了这样的寓言,会使头脑更加简单,行为愈加幼稚,长大后会到处碰壁。(2)如何理解“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如果社会上的是非分别、善恶果报公平清楚,就不妨读读寓言。但现代社会人心险恶,是非不分,读寓言会使头脑过于简单,处处碰壁上当。所以教育儿童,要使他们既认识真善美,也认识假恶丑,才能适应社会。作者呼吁世人从我做起,净化我们的社会,为后代创造良好的成长生活空间。(3)为什么在“相信进步”后边又带一句“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相信进步“是说作者相信社会终究是向前发展的,相信真善美最终战胜丑恶,但在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辨别力。同时这是顺便讽刺那种以救世主自居的狂人,这种人像那只苍蝇一样可笑,实际上对历史的进步丝毫没有推动作用,却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三进一步探讨思路与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