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再认识 (3).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420237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再认识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数的再认识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数的再认识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数的再认识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数的再认识 (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数的再认识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再认识 (3).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定边县第一小学 高婧荣【内容提要】:1、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2、同一个分数,表示的具有数量不同,对应的整体就不同。【关键词】:整体“1”、平均分、同一个分数、对应、具体数量。【正文】: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的主要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的再认识第34、35页。2、教材简析: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

2、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设计理念:突出分数意义的构建,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三、教学重点:理解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四、教学难点: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五、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3盒铅笔(一盒装有6枝,两盒装

3、有8枝),薄厚不同的两本书;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铅笔若干根、方格纸。六、教学过程:(一)、启动阶段(谜语引入课题)1、猜谜语师: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做一个游戏?(学生回答)师:语文课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成语,一些成语也于数学联系的非常密切,现在老师说成语同学们来猜谜语。(一分为二、七上八下、十拿九稳、百里挑一)2、师:谁来说说12表示的意义呢?谁还记得?说得真完整。3、师:我们在三年级时就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时隔已久,下面随老师一起快速的复习一下。(课件展示: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半、一条彩带的45、3筐苹果的13。)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再一次认识分数(板题:分数的再认识)(二)、联动阶段(探

4、索新知)1、分析什么是整体“1”(1)、活动一:看课件说分数(3个红苹果,1个青苹果)师:你能从这些水果中说出分数吗?(生可能说出34、14、13这些分数,这是师及时提问。)师:你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谁是谁的34?师:我们再来看一幅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圆片,说出分数。(6个红圆片2个黄圆片。)又是你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谁是谁的28?(2)、师小结:从上面几道题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用来平均分的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那么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可能是什么呢?所有我们说的这些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整体“1”(板书)。其实,把谁平均分,谁就是整体“1”。师:

5、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给分数下一个更为准确的定义吗?同桌试说说。(生汇报,师准确的板书: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学生读意义,理解意义。)2、活动二:比赛拿铅笔游戏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每人准备一盒铅笔,接下来我们全班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OK?(1)请听比赛规则,我请大家分别拿出你铅笔总支数的12(板书)。老师这里页准备了3盒铅笔请3位同学上讲台来我们一起拿。开始,看谁的动作最快!好了,同学们,让讲台上的3位同学汇报一下你拿出了几枝铅笔?(板书拿出的铅笔数)(2)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疑问:拿错了和总数不一样?(3)请这三位同学分别为大家介绍一下,是怎么拿的?我

6、们来共同见证一下,是不是拿错了,还是另有原因。学生介绍,引出为什么都拿出的同是12 ,而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呢?从这里,说明了总数、和取出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提出问题观察板书,这是几位同学拿出铅笔的支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大家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师: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铅笔却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四人小组讨论。(生四人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是总数不一样。)师:请刚才几位同学汇报一下总数。4、验证:同桌互说你的铅笔总数和拿出12的数量。如果这盒铅笔有30支,它的12是多少支?如果是100支呢?谁能看着黑板来概括一下你的发现,因为什么不

7、一样,所以怎样?因为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所以拿出的12的支数也就不一样。师小结:如果吧铅笔总数看成整体“1”,把拿出的12的支数教分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我们就可得出一条结论:同一个分数对应的单位“1”不同,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不同。(课件出示)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同学们现在你对分数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吗?你会举例判断吗?请给同学们举几个例子来?(多名学生举例)(三)、能动阶段(提高认识)1、比一比(1)小明和淘气也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去帮帮他们吗?(老师展示一厚一薄的两本书)他们都看了两本书的的13 ,这两本书都被遮起来,他们谁看的多呢?(2)学生讨论交流

8、,得出三种结论:当两本书一样厚时,看的一样多;当小明的书比淘气的书的页数多时,小明看得多;当小明的书比淘气的书的页数少时,淘气看的多。(3)师生共同小结: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2、涂一涂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课本35页“练一练”第1题)3、说一说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那你会根据一个分数其中的一份,而推测出它的整体吗?如果以自己为具体数量,你能说出自己可以用哪些分数表示?是把什么看做整体“1”?(如:我占我们家人口数量的,占我们小组人数的,占我们班人数的)4、画一画(1)下面就请拿出咱们事先准备好的方格纸,画出一个图形,(课

9、件出示:一个图形的14是,画出这个图形。),请你们用你们灵巧的双手来设计吧!(2)学生画好后,进行展示。师:你能说说准备怎样画吗?(3)老师也设计了几种,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下去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设计更美丽的图案。(拓展同学们的思维)5、选一选。同学们真棒,学会了本节的主要内容,那你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吗?看下面几道题,能不能用我们所学得知识去解决呢?(1)34的意义是把整体“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正确的是:14、34、13。(2)课件出示:一根圆木的13是 , 这根圆木是下面三根中的哪一根? (3)一个圆的1/4是 , 这个圆是下列图形中的哪一个?(课件出示)

10、(4)课件:甲筐苹果的15和乙筐苹果的14一样重,你能判断哪一筐更重一些吗?这道题就相当于已知分数和它对应的具体数量要比较整体了。 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本节的主要内容去解决,巩固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6、辨一辩为帮助印度海洋受灾地区灾民, 班级召开了“献爱心”主题队会。在这次活动中,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14 ,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34 ,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为什么?7、想一想,画一画,比一比(拓展题课件出示,盖住两根小棒的长),两根圆木的12和13相同,拿一根长?(四)、全课总结:一节课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引导总结相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七、板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 总数 取出总数的12 取出的数 8枝 12 4枝 8枝 12 4枝 6枝 12 3枝整体不同,相同分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同。【参考文献】: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