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练习题.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419371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学》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学》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学》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等教育学》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练习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学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高等教育可以传承和创新文化,这是高等教育( )的体现。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社会功能2.下列不属于中世纪大学办学特点的是( )。A.自主自治的办学观 B.学术自由的治学观C.教学与科研并进 D.大学内部的民主管理3.按照马丁 特罗的学说,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于( )阶段。A.精英教育 B.大众教育 C.普通教育 D.义务教育4.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称为( )。A.内部效率 B.外部效率 C.效率优先 D.公平优先5.包括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平等、受教育过程平等和受教育结果平等

2、在内的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 )。A.相对平等 B.绝对平等 C.形式上的平等 D.事实上的平等6.高校教师的( )是高校教师成长的根本性动力因素,也有人称其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三条路径”。A.专业学习 B.专家引领 C.同伴互助 D.自我反思7.高校教师的( )是指教师队伍内部毕业生来源情况的构成情况。A.学历结构 B.职称结构 C.专业结构 D.学缘结构8.杜威所代表的课程论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要素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D.永恒主义课程论9.教学内容在选择与组织时主要受到( )三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A.教师、学生、家长 B.知识、学生、社会C.家庭、学校、社会 D.

3、家长、教师、社会10.课程内容的学生中心取向特别注重( )。A.课程内容的科学逻辑组织 B.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 C.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D.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11.隐性课程是( )的一种课程类型。A.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划分 B.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划分 C.根据课程的功能划分 D.根据修习的要求划分12.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确定一个标准,以这个标准去评价每个对象,这种评价是( )。A.绝对评价 B.相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13.( )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为及时了解阶段性教学结果以及学习者学习进展情况而开展的评价活动。A.

4、结果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14.( )规律揭示了知识传递和智力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A.教学相长性 B.教学发展性 C.教学教育性 15.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方式称为( )。A.自主性学习方式 B.接受性学习方式 C.探究性学习方式 D.合作性学习方式16.高校科学研究从与生产的关系维度来划分,可以分为( )。A.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推广研究B.现象型研究和试验型研究 C.小规模研究、中规模研究和大规模研究 D.微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宏观研究17.研究者按照一定目的和

5、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从而了解某些特征和规律的方法称为( )。A.文献研究法 B.观察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调查研究法18.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起源于( )。A.柏林大学 B.威斯康星大学 C.中世纪大学 D.剑桥大学二、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后简释其原因或理由)19.高等学校应该培养专才。(见课本P25-28)20.判断一名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是否成功主要看他的职称等级是否有所晋升。(见课本P39)三、简答题21.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角色?(见课本P37-39)22.高校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见课本P189-191)23.高校教师如何参与社会服务?(见课本P224-226

6、)四、论述题24.请联系所学理论和自己的认识,谈谈高校教师如何上好一节课。高等教育学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1.最早提出“教学与科研结合”办学理念的大学是A.巴黎大学 B.牛津大学 C.柏林大学 D.博洛尼亚大学2.下列评价类型中,属于依据教学评价目的划分出来的类型是A.诊断性评价 B.自我评价 C.绝对评价 D.相对评价3.首先提出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大学是A.巴黎大学 B.剑桥大学 C.柏林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4.按马丁 特罗的观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高等教育进入A.精英教育阶段 B.大众化教育阶段C.普及化教育阶段 D.英才教育阶段5.按评价结果的表达方式,可将教学评价划分为定量评价

7、和A.形成性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6.一般认为,我国近代大学开端于洋务运动中创办的A.东北大学 B.南开大学 C.武汉大学 D.京师同文馆7.主张“中体西用”的代表人物是A.张之洞 B.李鸿章 C.梁启超 D.蔡元培8.高校教师应该是课程资源的A.合作者与参与者 B.开发者与拓展者C.引导者与协助者 D.组织者与管理者9.除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外,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还应包括A.学科专业知识 B.实践性知识 C.人文科学知识 D.社会科学知识10.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家创造的最佳年龄区间在A.20-25岁 B.25-45岁 C.45-60岁 D.60-80岁11.高等

8、教育学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融合课程 D.广域课程12.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提出的三个原则是连续性、程序性和A.顺序性 B.衔接性 C.统合性 D.适切性二、填空题13.教育构成的要素主要有教育者、教育中介和 。14.教学内容的 与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特征。15.近现代意义的大学产生在 。16.以课程修习要求为依据,可将高校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和 。17.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政治、 和文化等三个方面。18.以课程表现形式为依据,可将高校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 。19.按科研与生产结合的紧密程度,高校科研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

9、究、应用研究和 。20.高校教师备课应该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学生、 和备自己。21.依据评价的目的,教学评价可划分为诊断性评价、 和终结性评价。22.美国学者霍尔把人际距离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公众距离和 。三、名词解释23.高等教育(见课本P6) 24.调查研究法(见课本P194)四、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后简释其原因或理由)25.通识教育就是让学生修习更多的课程。(参看课本P78-79)26.大学教师应分为教学型教师和科研型教师两大类进行评价和管理。(参看课本P48“教师的主要任务”、93-94)五、简答题27.简述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见课本P22-25)28.简述高校教师队伍

10、结构优化的主要方面。(见课本P48-49)29.简述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见课本P93-94)30.简述一节好课的标准。(见课本P157)六、论述题31.论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特点。(见课本P54)七、材料分析题32. 案例按照国家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均具有报考资格,但一些学校却在部分专业或所有专业规定不招专科毕业生。问题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请用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原理说明理由。(参看课本P30-31)高等教育学练习三一、单项选择题1.现代大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大学的建立A.牛津大学 B.巴黎大学 C.柏林大学 D.哈佛大学2.高校师生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

11、工作关系属于A.教育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认知关系3.根据课程功能来划分,高校课程的类型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综合课程 D.专业课程4.课程方案在我国高校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为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目标5.在被评价教学对象群体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体作为评价标准来进行的评价属于A.定性评价 B.绝对评价 C.相对评价 D.个体评价6.阐明高校知识传递与智力发展关系的这一教学规律是教学的A.发展性规律 B.教育性规律 C.相长性规律 D.互动性规律7.高校教师上课的“做”的艺术属于A.教师口语 B.教师的板书 C.教

12、师评价 D.教师的教态8.对教学是否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积极性是否得到提高等方面进行的评价是A.评教学目标 B.评教学效果 C.评教学设计 D.评教师素质9.高校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是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标准与A.评价准备 B.评价过程 C.评价方法 D.评价计划10.高校科学研究的灵魂是A.意义性 B.科学性 C.普适性 D.创新性11.当代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应从传统“自我中心”模式转变为A.“学生中心”模式 B.“社会中心”模式 C.“自然中心”模式 D.“教师中心”模式 12.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迫切需要高校开展的科学研究是应用研究和A.推广研究 B.基础研究 C.教学

13、研究 D.教育研究13.在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主张“中体西用”办学理念的教育家是A.蔡元培 B.陶行知 C.张之洞 D.梁启超14.高校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来源于A.中世纪大学 B.剑桥大学 C.斯坦福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15.高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A.课堂教学 B.现场教学 C.合作教学 D.社会实践二、判断题16.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17.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 )18.高等教育的纵向结构是指学科专业结构。( )19.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价值观已从“学科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 )20.高校课程评价就是对教师如何教课的评价。( )21.高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受到知识、学生和社会等因素的制约。( )22.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专业课程的学习没有什么联系。( )23.大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学习主体。( )24.高校教师是高校参与社会服务的具体承担者,不需要大学生参与。( )25.高校教学改革必须废除教师的讲授法。( )26.高校教学活动具有“中间过渡性”的特征。( )27.高校教学工作不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