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417757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测量总结-理论部分.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一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概论一测量的概述1.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2.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测量对象的性质(确定型、随机型、模糊型)和测量工具的精密性。3.测量分类:物理测量、生理测量、社会测量、心理测量。4.基本要素:参照点和单位。 参照点即测量的起点,可以分为绝对参照点和相对参照点。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心理测量都为相对参照点。 理想的单位具备的两个条件:确定的意义、相等的价值。心理测量的单位既无同一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5.量表:能使事物的特征数量化的数字的连续体,即具有参照点

2、和单位的连续体。6.量表的种类:根据测量中使用的不同参照点和单位以及测量的不同水平,斯蒂文斯将量表分成: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命名量表:用数字代表事物或用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命名量表中的数字没有任何意义,不能做数量化分析。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进行任何数学运算。 顺序量表: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和绝对值,无参照点和单位,无法进行数学运算。 等距量表:存在大小关系,无绝对参照点,但有相对参照点,有相等单位,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等比量表:是最精确的测量,大多数是物理量表。心理量表最好只能达到等距量表水平。可以知道事物某特点上相差多少

3、和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二心理与教育测量1.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2.著名心理学测量学家安娜斯泰西的定义:心理测验实质上是行为样本的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根据这一定义,测验应当具备四个基本条件:行为样本(即找有代表性的少数行为作为全部行为的样本)、标准化(测验编制、实施、评分和分数解释的程序的一致性)、难度或应答率、信度和效度。3.心理测验的性质:相对性、间接性、客观性4.心理测验的种类:(1)(内容)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学绩测验、人格测验(2)(对象)团体测验和个别测验(3)(测验表现形式)文字测验和非文

4、字测验(4)(目的)描述、诊断、预测(5)(时间限制)速度测验和难度测验(6)(测验要求)最高行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前者要求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有正确答案,后者要求被试按日常习惯回答,无正确答案。5.心理测验的功能:(1)从理论研究角度:收集研究资料、建立和检验理论假设、实验分组(2)从实际应用角度:选拔人才、人员安置、心理诊断、描述评价、心理咨询第二章 心理与教育测量发展历史1、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分心测验”的思想。 (2) 在中国古代,“七巧板”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3) 中

5、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3)三国时刘劭著的人物志一书,1937年美国人把它译成英文,书名为人类能力的研究。2、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1) 1916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2) 1920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1921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3)1922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柯尔来华讲学。 (4)1924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

6、修订。 (5)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6)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7)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多种。 3、 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1) 1936年,苏联在批判“儿童学”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2) 从1978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3) 1979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4)1980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1984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

7、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 是出于实际需要。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克罗尔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要标志。 (2) 50多年后,法国的心理学家比内提出应该从正常学校学习的儿童中筛选出不适应的儿童,安排在特殊的班级里学习和教育。此举动导致了心理测验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诞生。 (3)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还给心理测

8、量带来了另一个副产品:严格的标准化程序。标准化是现代心理测验的重要评价指标。 5、 西方早期的心理测验尝试: (1) 弗兰西斯高尔顿是第一个倡导心理测验的人。他于1884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他的这一举动是心理测验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系统地测量个体差异的尝试。 (2) 高尔顿还是使用评定量表和问卷法的先驱。并且他发展了分析个体差异资料的统计方法,不仅扩充了古特列特的百分位法,而且创造了粗浅的相关计算法。 (3)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198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于心理杂志上,这是在心理学文献中首次出现“心理测验”一词。 6、 比内-西蒙量表的诞生及心理测验的发展:

9、(1) 1904年比内为了鉴别弱智儿童,他与西蒙合作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比内-西蒙量表。1905年,他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诊断异常儿童的新方法,介绍了该量表,历史上称为“1905量表”。从此,比内-西蒙量表宣告诞生。 (2) 比内-西蒙量表自1905年发表后,比内和西蒙亲自主持过两次修订,一次在1908年,一次在1911年,此时比内已不幸去世。 (3)1905年量表主要强调的是判断、理解和推理能力,也就是比内认为的智力的基本组成成分。1908年版的量表删掉了1905年版中不合适的题目,增加了新题目,题目总数大59个。所有测验题目按年龄分组,从3 13岁。测验的结果用“智力水

10、平”来表示。人们常叫它为“智力年龄” 。它表示一个儿童能完成何种年龄水平的儿童所能完成的测验。 (4)最有名的是1918年出版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修订的“斯坦福-比内量表”这一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为IQ,是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值。 (5)比较有名的几个测验。 1 智力测验:推孟的研究生欧提斯编制的团体智力测验,而后在次基础上发展出美国陆军用甲、乙两种测验。有基于因素分析理论编制的测量多项能力的韦克斯勒的儿童智力量表。还有桑代克编制的标准化教育测验。 2 人格测验:1917年武德沃斯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1912年问世的罗夏克墨迹图测验(RIT)和于1943年首次出

11、版,由哈撒韦和麦金利编制的目前影响最大的MMPI-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一经典测验理论模型1.心理特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具有概括抽象性、综合不同刺激、稳定性、多层次有机组合、预测性的特点。2.CTT心理特质的可测性假设: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桑代克)、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麦柯尔)。3.数学模型:X=T+E,即经典测验理论假定,观察分数(X)与真分数(T)之间有一种线性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E)。据此,引申出三个相关联的假设公理:(1)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与

12、真分数。即E的分布是平均数为零的正态分布。(2)真分数与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3)个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即E是随机误差。注:用许多个平行测验反复测量同一个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的做法很难实现,所有用一个测验来同时测量许多被试,团体的观察分数的均值会接近于该团体真分数的均值。4.推导公式:SX2=ST2+SE2 ,而ST2=SV2+SI2二测量的误差及其来源1.测量误差: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2.分类: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3.随机误差:就是那些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4.系统误差:那些由与测量目

13、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5.误差来源:测量工具、测量对象、施测过程。(1)测量工具:信效度(即是否稳定和有效)、难度、长度、指导语、题目形式等。(2)测量对象(被试):被试误差可分为:应试技巧与练习、动机和焦虑、反应定势。a.应试技巧与练习:速度测验比难度测验更易受练习的影响。b.动机与焦虑:一般来说,适度的测验焦虑会使人提高兴奋水平,促进注意力,反应加快,有利于智力测验、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类的测验。但焦虑水平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测验。c.反应定势:即反应风格。是被试的一种反应倾向,与测验内容无关。简言之,即被试的答题习惯。定势的种类:求“快”定势 、求“精确” 定势、喜好正面叙

14、述的定势、位置定势、长选项定势、猜测定势。(3)施测过程:a.物理环境:施测现场的温度、光线、声音、桌面好坏、空间阔窄等。b.主试者:主试者的生理物理因素、主试在施测时偏离规定程序、主试的态度动机(例如罗森塔尔效应)注:有几种状况主试能产生较大影响:a. 测验步骤复杂,指导语冗长繁琐。b. 测验题目本身模糊不定,灵活多变。c. 安排的施测条件宽裕,有较多灵活机动的余地。d. 被试属幼儿或情绪困扰者。第四章 测量信度一信度概述1.信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即统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心理品质,多次结果的一致性程度。2.三种信度定义:定义一:信度系数乃是一个被测团体真实分数与实得分数

15、的变异数之比。定义二:信度系数乃是一个被测团体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定义三:信度溪水乃是两个平行测验的相关系数。注:信度的表示方法有信度系数和信度指数。信度指数即信度系数的平方根。3.测量的标准误:SE=Sx1-rxx 分别代表测量的标准误、实得分数的标准差、信度系数。4.信度的意义:(1)信度系数可以解释为样本测验分数的总方差中有多少比例是真分数方差,它直接告诉我们测量的误差有多大(即SE)。(2)测量的标准误可以告诉我们有多大可能性真实分数在某一分数范围内,并且可以预测实得分数再测时的可能变化情况。5.信度的作用:(1)信度是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2)信度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3)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注:它是确定测验好坏的一个指标。一般的原则是: a 当rxx 0.70时,测验不能用于对个人作出评价或预测,而且不能做团体间比较。 b 当0.70rxx0.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 c 当rxx 0.85时,才可以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或作用二信度的分类和估计方法(根据误差来源)1.重测信度:也叫稳定性信度,误差来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