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治疗.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417634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治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治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治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治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治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治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治疗.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治疗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治疗-常州市光华学校优秀教科研成果一、 项目简介 常州市光华学校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治疗研究课题是2005年10月圆满结题的一个市级立项课题,本课题被天宁区教育文体局评为优秀教科研成果三等奖。1、 课题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特殊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培智学校的招生对象也从单一的智障儿童扩大到孤独症、多动症、脑瘫等多类多重残疾的儿童。国家教委从1994年起开始把孤独症儿童的研究纳入到培智学校的科研领域。孤独症儿童所表现出来的障碍,牵扯了父母亲的大量的精力,对孩子进行治疗则花费了昂贵的财力,致使他们

2、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儿童心理发育障碍。1943年Kanner首次报道并命名为早发性婴儿孤独症,当时指出其临床特点为:极端孤僻,不能与他人发展人际关系。言语发育迟滞,失去了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重复简单的游戏活动,缺乏对物体的想象及灵巧地运动它们的能力。特别喜欢刻板地摆放物体的活动并渴望维持环境不变,起病于婴儿期或童年早期。 临床表现:(1)交往障碍;(2)交流障碍;(3)兴趣和活动的局限;(4)智力发育障碍。 据资料显示,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在一般群体中的患病率为0.02%-0.04%,几乎高于一般人群的50-100倍,该病的同胞患病率接近2%,在双生儿研究中,该症的单卵

3、双生的同病一致率为36%-96%,双卵双生为0%-20%,并且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生率起明显效应。根据常州市残联2001年对全市孤独症儿童的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常州市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为1.7,明显高于临近城市。从我校的招生中可以看出孤独症的患儿已经占到了一定的比例。从文献资料的查找中我们发现:在国内还很少有关于儿童孤独症的教育、训练的报道,相关报道都是集中在医疗方面,但也没有特效药来治疗。根据孤独症儿童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很多时候这些孩子不能接受正常的课堂教学,为了促进培智学校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我们确立了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治疗这个研究课题。当时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帮助孤独症孩子提高

4、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发展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然而通过五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的研究成效是显著的,大部分孤独症孩子的发展是令人欣慰的。2、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提高了培智学校教师对孤独症孩子的认识与理解,教师们普遍掌握了一些专业的训练技能与方法,促进了特教教师的专业发展。 (2)本课题研究,使孤独症儿童消除过分行为和刻板行为,逐步提高各方面能力,开发潜能,并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有序地使患儿在人际交往,语言沟通和社会适应行为方面明显的缺陷得到补偿,促进正常行为建立。 (3)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孤独症患儿家庭教育与训练的研究,增强了孤独症患儿家庭的亲子关系,同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4)本

5、课题研究,真正做到了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为光华学校发展学龄期孤独症儿童康复道路筑好了路基,为孤独症患儿的幼小衔接工作增加了底气。 (5)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学龄期伴有智力障碍的孤独症患儿为教育与训练对象,为全国孤独症儿童的科学研究领域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实验数据,给世界级的难题提供了原材料。 二、创新之处 1、形成了医教结合的操作流程。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逐步形成了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与训练的操作流程。如下精神科确诊(专业医院) 基础评估 课题组组长、家长,个别训练老师制定个别训练方案(长期目标) 个别训练老师制定短期目标 2、探索了学龄期孤独症儿童在智障学校中的教育训练新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我校实际

6、,创造性地将个别训练和集中训练以及日常教学相结合,使孤独症儿童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学校利用每周二下午半天的时间,实施对实验组8名孤独症儿童的集中训练,每次都有一位主教和一位助教进行课堂教学,主教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教学,助教老师配合主教指导学生做动作或者帮助学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集中训练的形式是根据我校教师的紧缺、没有办法完全实行一对一的教学而提出的。另外,学校的每位课题组的老师都领了一名孤独症患儿,老师每天都要抽出一小时的时间来训练他(她),并且做好训练的记录。当这些孤独症孩子没有被进行个别训练和集中训练的时间,他们都是在自己的所在班级随堂听课,在听课时,老师们都将根据教学的可能,适当地对孩

7、子进行个别辅导,这就是日常的教学。3、 在智障学校创造性地实践了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指的是将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的方式,它强调提供身心障碍儿童一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环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让伴有智力障碍的孤独症儿童到普通学校去接受教育,对于我们常州市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这种可能性是极低的。于是我们充分利用智障学校的班级和学生资源,把孤独症的孩子相应地安排进入各个智障班,首先与班里的轻度智力智碍学生建立人际交往关系。因为轻度智力障碍的学生只是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的能力低一点,但在社会交往、人格心理方面均没有与

8、普通孩子较大的差别,所以把孤独症儿童编入各个班级与其他障碍类型的学生一起学习,在我们培智教育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孤独症的孩子由于存在着不主动与人交流的障碍,在日常的教学中,他们往往不能跟上集体教学的节奏,这里就需要我们特殊学校的老师具有理解孤独症孩子的心,鼓励他们与人互动,而不去轻易责备他们。除了与学生的融合,我们还实施了家校的融合。学校里的教育没有家长的配合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更是如此。为了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配合训练,我们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集中训练的课堂教学,每周一次,并且每周学习的内容在家进行巩固训练,要求每天都要有1小时。三、具体做法及成果在五年中

9、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区教研室和校行政的有力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一边摸索,一边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现将工作报告如下:(一)学习理论,提高教师对孤独症儿童的理解与认识。1、识初孤独症儿童请看下面这个案例:原来我们学校有一名学生叫袁某,他的眼神总是那么地茫然,不敢正视别人的目光,每次跟他说话,他总是歪着头斜着眼睛瞟你一眼,说的话也总是那么几个字的刻板语言;写得字非常端正,但数学计算只能局限于10以内的加法,减法还不能独立完成,这时已经有十六七岁了;他刚进校时,常常做出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在家里小便小在电饭锅里、鞋子里;在学校把口水吐在同学的耳朵

10、里;学校里趁人不在时,还经常从学校的二楼阳台爬下去,翻到厕所的平台上,再从厕所的围栏上爬下来。在我们看来,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可他的本领倒不小,下来后却安然无羌,这真是幸运!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也教育他不能爬,要从楼梯走下去,他当时答应得好好的,可是过段时间又故伎重演。后来他长大一点了,别看他平时眼睛不看你,但是他却学会了骑车,在大人的多次帮助下,他居然能够自己一个人骑车来上学,一个人骑车回家去。正因为这样,家长认为可以很放心地让他的孩子独立了,所以他的家长不再每天坚持来接送孩子,所以最后造成了孩子在一次意外中永远离开了我们。以上这个案例中的袁某,我们一开始只是觉得这个孩子很怪,他与其他的智力

11、障碍孩子有着很大的差异,面对他的这么多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我们所有的教师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采用什么的特效方法来拯救他,我们老师当时的感觉就是非常的无奈,当然,传统的一些教育方法对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成效真得是非常微妙的。后来,我们学校招收的学生中类似袁某这样的孩子开始多起来了,而国内的相关这类孩子的研究与报道也相对多了一些,通过送教师外出学习,我们的老师对类孩子的认识也更加深了。渐渐地,孤独症这个名词在我们特教老师的脑海里扎下了根。2、理解孤独症儿童为了让大家尽快地进入角色,首先,我们邀请了102医院的专家-赵汉清(名誉校长、精神科主任医师)给我们讲专业

12、知识,他从孤独症的发现、发病机制、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孤独症儿童评定量表、以及最新的医学研究发现等方面对全校老师细细作了阐述,让我们真正认识了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通常起病于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和狭窄的兴趣、刻板怪异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其次,我们还邀请了国内开展孤独症儿童训练较早的北京星星雨的客座教授邓赐平先生为我们作孤独症的理论研究的专题讲座等。再次,我们形成制度,规定每双周二两节课后为课题组活动时间,每到这时我们就聚在一起学习这方面的理论知识。那时,没有孤独症方面的专业知识,老师们就自觉从各种渠道找,找到后大家就一起学习,给自己充电。(二)精修业务,促

13、进教师学会专业训练的方法。个别训练对老师来说不是什么新名词,但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训练则是一个新问题,课题组成员出现了畏难情绪,为了使课题组成员们尽快地摆脱困境,开展个别训练。1、我们邀请了南京脑科医院李宝林教授为大家讲授了目前国外流行的且比较实用的应用行为分析法即ABA的训练方法。ABA疗法就是将目标任务(即教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较小的或者相互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法,按照任务分解确定的顺序逐步训练每一小步骤,直到儿童掌握所有的步骤,最终可以独立完成任务,并且在其他场合下能够应用其所学会的知识、技能。它以操作制约的原理和方法为核心去注

14、意儿童的行为,按儿童的学习目标,设计情境和选定可影响该目标行为的增强物,并以他们自发的反应行为,建立新的适应行为,消除或改善因孤独症症状而引致的不当行为。2、邀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庆长教授来校作训练指导。3、安排教师周铭参加中国残联举办的中国与比利时合办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班。通过这些学习,让我们的老师渐渐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从而更加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训练。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中国孤独症网、中国语言障碍网、中国学习困难网、河南特殊教育网、希望社区等网络平台与各界及家长进行交流。(三)根据实际,精心设计适合本校的训练模式。我们学校有近200多个学生,被疑是儿童孤独症的儿童就有21名,经过精神科

15、医生运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进行鉴定、筛选,最后确定15名为孤独症儿童。由于他们的年纪大多在8岁以上,从专业的角度上讲,他们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孤独症康复治疗期。孤独症儿童的最佳治疗期是在学龄前,也就是0-3岁,经过老师们的多种观察,一致认为学龄期的孤独症儿童还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一定康复的。1、 吸收采用国外先进的个别训练经验我们根据中残联编写的0-7岁的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一书为指导,结合重庆双溪中、重度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纲要,从运动、感知、认识、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来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康复训练。期初对学校所有的孤独症儿童进行初级评估,从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全面了解患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找到和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