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妙启情志.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41501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设问题妙启情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巧设问题妙启情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巧设问题妙启情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巧设问题妙启情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设问题妙启情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设问题妙启情志.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论文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颍东区新华办事处高庄小学徐启超2013年4月8日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探究兴趣颍东区新华办事处高庄小学徐启超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巧妙恰当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关键词:问题入情 激趣 启智问是“思之始,学之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提问是唤起学生求知欲的一条有效途径。而“问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歌德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设计“聪明的问题”呢?一、围绕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是文章的眼睛。有的课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

2、容,有的则提示了文章的中心。围绕课题设计几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探究欲望。如落花生一课,有位教师在揭示课题之后提问:“你们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生:许地山)教师又问:“那你们知道许地山的笔名叫什么吗?”(生:不知道)教师继续说:“许地山的笔名就叫落华生。知道作者为什么用自己的笔名来作文章的题目吗?”简短几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了。又如教学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揭题时,可这样设问:“鱼总是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用这样“制造悬念”的方法揭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其自觉读书,从而了解课文内容。二、紧扣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习一篇

3、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所以,应该抓住每一节课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有思维价值和思维容量的问题。1、抓住重点词设问。要读懂一个自然段,教师如能抓住一两个重点词设问,启发学生去分析、思考,定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如教卢沟桥的狮子第二自然段,先引导学生抓住“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这两个词语,后设计问题:“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大小不一”体现在哪里?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形态?从省略号上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想像一下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态吗?这种问题,既有思维价值,又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学生不仅懂得了这一段写的是卢沟桥狮子的特点,而且创造性

4、思维也得到了训练。2、抓住重点句设问。如教穷人一课,在讲桑娜看到邻居西蒙死了,就主动挽回她的两个孩子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抓住“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一重点句设问:桑娜看到西蒙死了,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你觉得桑娜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非这样做不可”说明了什么?结果,学生都能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比较深刻地谈出了各自的看法。在谈体会时,学生几乎都谈到自己要学习桑娜关心别人的品质,并找出自己的差距。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体会到了桑娜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品质,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三、抓住关键,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教师应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练的关键词句

5、,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这既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如在小摄影师。的结尾处设问“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希望来的是小男孩?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如果来了,高尔基又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让学生激起浓厚的兴趣,设身处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圆其说,使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又如教跳水一文,“还有没有救孩子的办法”和“孩子结果学习课文时很容易产生的疑问。这样的问,以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兴趣为基础,以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为动力,并由学生自已去推动。问得学生思维之潮奔涌,智慧之花竞开。同时,对学生想象创造,甚至异想天开,我都给予热情的鼓励。这样营造了公平、民主、宽松的气势,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又如教再见了,亲人最后三节时,让学生想象:当列车未开动时,站台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当列车开动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当列车开远了,假如你是一句志愿军战士,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学生通过联想,就能进一步感受到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了。语文教学中的善问,即可激情,又能启智;既可激发创造,训练语言,又能使有限的教学向外延伸,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正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问题将使学生驰骋于广褒的思维,会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