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旱灾心得体会——旱灾缺的不仅是水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410467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旱灾心得体会——旱灾缺的不仅是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南旱灾心得体会——旱灾缺的不仅是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南旱灾心得体会——旱灾缺的不仅是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旱灾心得体会——旱灾缺的不仅是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旱灾心得体会——旱灾缺的不仅是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西南旱灾心得体会旱灾,缺的不仅是水干旱!缺水!一场历史罕见的旱灾袭击北方冬麦区,农田龟裂,麦苗枯黄,人畜干渴可喜的是,从中央到地方,各方面力量积极抗旱,调水、引水、抽水,最大限度地降低旱灾损失。在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透露,目前北方八省冬麦区抗旱浇灌面积已超过六成,再过10天大局部受旱冬小麦可以浇完,同时人畜饮水困难也得到有效缓解。 当前抗旱能获得这样的成效,离不开这些年水利根底设施的稳固,离不开抗旱机制的完善,离不开抵御水旱灾害才能的不断增强。 如此大范围的旱灾,降雨偏少是主要原因。但透视旱灾,缺的不仅是水,也暴露出背后农田水利

2、根底设施仍然薄弱、抗旱意识不强、水资的粗放利用等问题。这次特大旱灾又一次敲响了警钟。 农田水利根底设施投入缺乏,我国农业整体还是“靠天吃饭”。都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由于历史欠账多、投入缺乏,一些水利设施多年运行老化失修,或是山塘废弃,有水留不住;或是渠道淤积,有水引不来。这些薄弱的水利设施,在抗旱中成了摆设。一旦遇到大旱,只能靠临时调动大量的抽水机来抽水浇地,或靠水车拉水灌溉,往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捉襟见肘。 抗旱意识不强,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重涝轻旱”。这种思想容易滋生靠天等雨的意识和松懈麻木的思想,使得一些地方抗旱手段单一,投入缺乏。“水来一条线,旱灾一大片”。事实上,相对于洪涝灾害

3、,旱灾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其危害同样不容无视。从长远看,干旱缺水对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影响更深远。 节水意识淡薄,在水资如此紧缺的现实下,浪费水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就在黄河下游局部群众不得不靠咸水度日的同时,上游有些地方不是还存在大水漫灌现象吗?在许多缺水的地区,不是还在上马高耗水工程吗? 抗旱须治本,治本就要加大投入,实在加强水利根底设施建立,进步应急抗旱减灾才能。抗旱是个系统工程,科学抗旱必须实行综合治理,从单一抗旱转向全面抗旱,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缓解水资紧缺的状况,不仅要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要进展消费方式的变革。抗旱需要从农业扩展到各行各业,从农村扩展到城市,从消费、生活扩展到生态。 当前即将进入冬小麦返青水灌溉和春播用水顶峰,用水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必需要树立抗大旱、抗长旱的思想意识,科学调度水资,高效用水、精细化管理,夺取抗击旱灾的成功。(赵永平)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