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 (同济版15---17).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409980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 (同济版15---1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城市规划 (同济版15---1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城市规划 (同济版15---1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城市规划 (同济版15---1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 (同济版15---1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 (同济版15---17).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城市取水系统,净水系统,输配水工程等组成。城市取水工程包括城市水源(含地表水,地下水),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的一级泵站以及输送原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等设施,还应包括在特殊情况下蓄、引城市水源所筑的水闸、堤坝等设施。城市给水水源分为地下水源与地表水源两大类。地下水指埋藏在地下孔隙、裂隙、溶洞等含水层介质中储存运移的水体。包括潜水、自流水和泉水。一般具有水源良好,分布较广等特点。但有水量较小,矿化度高等缺点。地表水指江河、湖泊、蓄水库等水体。其水量较大,矿化度及硬度低,但浑浊度大,易污染,开发的投资大,处理费用较高。选择城市水源应符合以下原则:1)水源具有充沛的水量,满足

2、城市近,远期发展的需要。(2)水源具有较好的水质。(3)坚持开源节流的方针,协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4)水源选择要密切结合城市近,远期规划和发展布局,从整个给水系统的安全和经济来考虑5)选择水源时还应考虑取水工程本身与其他各种条件。(6)保证安全供水。给水管网的布置一般有两种形式:树枝状和环状。树枝状管网的总长度较短,一旦管道某一处发生故障供水区容易断水。环状管网的利弊恰恰相反,配水管网一般敷设成环状,在允许间断供水的地方,可敷设树枝状管网。在实践中,可两者结合布置,即总体用环状,局部可用树枝状。 铺设大口径的输水干管和各种配水管网6、排水体制: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采用不同的排除方式所

3、形成的排水系统。可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合流制排水系统包括直排式合流制和截流式合流制;分流制排水系统包括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7、排水体制选择要点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环境保护方面(2)工程投资方面(3)近,远期关系方面(4)施工管理方面。8、排水管网规划的要点:(1)排水管网布置应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雨污水自流排出(2)污水主干管的走向和数量取决于污水处理厂和出水口的位置和数量3管线布置应简捷顺直,尽量减少与河道、山谷、铁路及各种地下构筑物的交叉,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影响(4)管网布置考虑城市的远近期规划及分期建设的安排,与规划年限相一致5)城市排水管网规划中

4、,应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水系,并注重排水系统的景观和防灾功能,将城市排水与水资源利用、放洪涝灾害、生态与景观建设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统筹协调城市能源系统包括城市供电工程系统,城市燃气工程系统及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系统。城市能源系统包括:城市供电工程系统、城市燃气工程系统、城市供热工程系统城市电力敷设方式:分为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线路两种城市架空高压电力线路规划要点:(1)高压线路应尽量短捷,降低工程造价(2)与住宅、建筑物、各种工程构筑物有安全距离(3)不宜穿越中心地区和人口密集的地区(4)考虑对其他管线工程的影响(5)避免在有高大乔木的森林地带通过(6)不宜设在易被洪水淹没或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方

5、(7)远离空气污浊的地方,避免接近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仓库区。城市燃气输配管网按布局方式分有环状管网系统和枝状管网系统。环状管网系统中输气干管布局为环状,保证对各区域实行双向供气,系统可靠性较高;枝状管网系统输气干管为枝状,可靠性较低。对于通往用户的配气管来说一般为枝状管网。城市供热工程系统: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供热管网工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源有以下几种:热电厂、锅炉房、低温核能供热堆、热泵、工业余热、地热和垃圾焚烧厂。供热管网分类根据输送介质的不同,热网分为蒸汽管网和热水管网按平面布置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两种在城市内布置供热管网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供热管网布局要尽量缩短管线的长度,尽可能节

6、省投资和钢材的消耗(2)主要干管应该靠近大型用户和热负荷集中的地区,避免长距离穿越没有热负荷的地段(3)供热管道要尽量避开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的街道,以免给施工和运行管理带来困难(4)地下敷设时必须主义地下水位,沟底的标高应高于近30年来最高地下水位0.2m,在没有准确地下水位资料时,应高于已知最高地下水位0.5m以上,否则地沟要进行防水处理。城市通信线路敷设方式有架空,地埋管道,直埋,水底敷设等方式城市通信管道线路规划应注意以下要点:(1)管道路由应尽可能短捷,避免沿交换区界限、铁路、河流等地带敷设。(2)管道宜建于光缆、电缆集中的路由上,电信、广电光缆宜同沟敷设,以节省地下空间。(3)管道应

7、远离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城市防灾系统主要由城市消防、防洪、抗震、防空袭系统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组成城市消防系统有消防站、消防给水管网、消防栓等消防系统的功能是日常防范火灾、及时发现与迅速扑灭各种火灾、避免或减少火灾损失。城市防洪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属重要项目,其主要内容:确定城市防洪的标准;确定城市防洪的工程设施的布局;确定排涝工程的设施道路消防要求:消防道路宽度应大于等于3.5M,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M.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消防车道不宜与铁路正线平交供

8、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置消防车道。建筑消防车道设置要求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的间距不宜大于160M,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M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得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M.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均不小于4M。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和

9、占地面积大于3000 m3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21、城市避震和震时疏散可分为就地疏散、中程疏散和远程疏散。避震疏散场地分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中心避震疏散场所22、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构建对策(1)加强区域减灾和区域防灾协作工作(2)合理选择与调整城市建设用地(3)优化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防灾性能(4)强化城市防灾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5)建立城市综合防灾指挥组织体系(6)健全,完善城市综合救护系统(7)增强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抗灾能力城市管线种类:根据不同性能和用途、不同运输方式、敷设形式、弯曲程度等不同分类1按工程管线性质和功能分类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电力线路.电信线路热

10、力管道.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空气管道灰渣管道城市垃圾输运管道液体燃料管道(11)工业生产专用通道2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类压力管线重力自流管线光电流管线3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1)架空敷设管线(2)地铺管线(3)地下敷设管线4按工程管线弯曲的难易程度分类(1)可弯曲管线(2)不易弯曲管线5常规需综合的城市工程管线主要有六种: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24、城市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1、规划中各种管线的位置都要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及标高系统。2、管线综合布置应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3、管网敷设方式应根据管线内介质的性质、地形、生产安全、交通运输、

11、施工检修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4、管线带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5、必须在满足生产、安全、检修等条件下节约城市城市地上与地下空间。6、应减少管线与铁路、道路及其他干管的交叉。 7、当规划需分期建设时,管线布置应全面规划,近期集中,近远期相结合。8、管线综合布置时,干管应布置在用户较多的一侧或将管线分类布置在道路两侧。9、工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之间以及工程管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10、在同一条城市干道上敷设同一类管线较多时宜采用专项管沟敷设。11、电信线路与供电线路通常不和杆架设。12敷设主管道干线的综合管沟应在车行道下,其覆土深度必须根据道路施工和行车荷载的要求、

12、综合管沟的结构强度以及当地的冰冻深度等确定;敷设支管的综合管沟应在人行道下,其埋设深度可较浅13在交通工作运输繁忙和管线设施繁多的快车道等工程地段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管线交叉避让原则:压力管让自流管;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ps: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新建的让现有的;检修次数少的和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和不方便的)。管线共沟敷设规定: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底当沟内有腐蚀性介质管道时,排水管道应于其上面B腐蚀性介质管道的标高应低于沟内其他管线C火灾危险性属于甲、乙、丙类的液体液化石油气、可燃气体以及腐蚀性介质管道,不应共沟敷设并严禁与消防水

13、管同沟敷D有可能互相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在进行管线平面综合时,管线的布置顺序是:1水平顺序1)在城市道路上,由道路红线至中心线管排列的顺序宜为: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燃气配气管、给水配水管、热力管、燃气输气管、雨水排水管、污水排水管。2)在建筑庭院中,由建筑边线向外,管线排列的顺序宜为:电力管线、通信管线、污水管、燃气管、给水管、供热管。3)在道路红线宽度大于等于30m时,宜双侧布置给水配水管和燃气配气管。道路红线宽度大于等于50m时,宜双侧设置排水管。(2)管线竖向排列顺序:在进行管线竖向综合时,管线竖向排序自上而下宜为:电力和通信管线、热力管、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和污水管,交叉点各类管线的高

14、程应根据排水管的高程确定。26、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工作基本内容的内容:(1)结合城市用地选择,分析研究自然地形,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少占或不占良田(2)综合解决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各项关键性控制标高问题(3)使城市道路的纵坡度既能满足交通的要求,又能结合地形地貌(4)合理可靠地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的地面排水(5)经济、科学的进行山区的土方工程,尽可能达到填方、挖方平衡(6)合理利用地形,注意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美观要求p479住区是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住区类型:划分方式包括城乡区域范围、建设条件、住宅层数等。按城乡1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

15、乡村住区 按条件新建和旧、低,多、中高、高或者各种层数混合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1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2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3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4)其他影响 主要是人口和用地规模 高容积率我国城市住区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3个基本成次美国住区分:住宅单位和小组群住宅(最基本)、邻里、都市聚落。住区的组成:建筑工程、室外工程 组成要素精神要素和物质要素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住区的功能:1居住功能2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高效性3环境保护,维持生态过程4社会互动功能5对多样性的包容34、邻里单位模式六条基本原则:(1)邻里单位周围由城市道路所

16、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支撑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在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在30004000人(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结合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布置(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住区规模结构基本形式:(1)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2)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住区(3)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住区住区规划设计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