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lear Medicine.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409433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Nuclear Medicine.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Nuclear Medicine.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Nuclear Medicine.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Nuclear Medicine.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uclear Medicine.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uclear Medicine.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医学Definition:1.核医学:用放射性核素诊断、治疗疾病和进行医学研究的医学科目。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但具有不同中子数,在化学元素排在同一位置。3.核素:是原子核的属性,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完全相同的原子集合成为核素。4.稳定性核素:原子核中,当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保持一定比例时,核力与斥力平衡不致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变化,这类核素称为稳定性核素。5.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内质子或中子过多,都会使原子核失去稳定性,称为不稳定核素,又称放射性核素。6.核衰变:不稳定核素通过自发性内部结构或能态调整使其稳定的过程。与此同时,它将释放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这种性质称为

2、放射性。7.衰变:是核衰变时放出离子的衰变,主要发生在Z82的核素。 8.衰变:是核衰变时释放出射线或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包括+衰变,-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形式。 9.衰变:是指核素由高能态向低能态、或激发态向基态跃迁过程中放射出射线或称单光子的衰变。10.衰变定律:衰变过程中初始母核数的减少遵循指数函数的规律,其表达式为N=No*e-t。11.半衰期(物理半衰期):某一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原有的放射性活度减少至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T1/2。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次数,国际单位为贝可,定义为每秒发生一次核衰变。 12.生物半衰期:指进入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经由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原

3、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b13.有效半衰期: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活度由从体内排出和物理衰变双重作用,在体内减少为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eff14.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15.放射免疫分析法:是建立在放射性分析的高度灵敏性和免疫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的基础上,通过测定放射性标记抗原-抗体复合体的量来计算出待测抗原(样品)的量。16.热结节:结节部位放射性分布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有时仅结节显影而正常组织不显影,多见于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17.温结节:结节的功能接近周围甲状腺组织,影像上表现为结节部位放射性等于或接近周围或对侧相应部位的

4、甲状腺组织,多见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18.冷结节:结节无摄取显像剂的能力,影像上表现为结节部位放射性分部缺损或稀疏,表明此结节无正常甲状腺组织功能。19.过度显像:在骨显像图上发现骨中放射性示踪剂的摄取出现显著、普遍增加,多呈均匀、对称的异常放射性浓缩,软组织活性很少,而肾脏不显影,称为。常与肿瘤弥漫骨转移、甲状旁腺亢进等有关。20.ERPF:每分钟通过肾小管的肾血流量,检测使用131I-OIH;GFR:每分钟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流量,检测用99Tcm-DTPA。21.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达到高峰且处于较为稳定状态时进行

5、的显像称22.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称。23.阳性显像: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病灶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的显像。24.阴性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有功能的正常组织摄取,而病变组织基本上不摄取,在静态影像上表现为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病变部位则呈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改变。25.静息显像:指显像剂引入人体时,受检者处于安静状态下,没有受到生理性刺激或药物的干扰,此时所进行的显像称为。26.负荷显像:是指受检者在生理刺激或药物干预下所进行的显像,27.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

6、数量。28.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的对称性的异常浓聚,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而肾区却无放射性显像剂分布,膀胱内放射性分布很少,软组织内亦无放射性显像剂分布,这种影像称为,多见于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29.闪烁现象:部分骨转移患者在给予放射性核素治疗后210天,骨痛加剧,持续约24天,常预示疗效较好。1.常见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18F=109.8min,32P=14.3d,67Ga(镓)=78.1h,131I=8.04d,89mSr(锶)=50.5d,99Tcm(鍀)=6.02h。2.常用的核医学仪器:SPECT、PET、放射性活度测量仪、甲状腺功能仪、骨密度测量仪、同位素扫描仪

7、、脑血流测定仪等。 3.外照射的防护原则: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4.放射免疫分析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确度高、用血量少、体外测量。5.普通脑显像的显像剂99TcmO4-,功能性脑显像的显像剂(脑血流灌注显像)99Tcm-ECD。6.甲亢最灵敏的指标是99TcmO4-,诊断标准:FT3FT4TT3TT4;甲减最敏感的指标是131I,诊断标准:TRH兴奋实验STSH=FT4TT4FT3TT3。7.甲状腺显像剂123I、131I、99TcmO4-;甲状旁腺显像剂201Tl、99Tcm-MIBI;肾上腺皮质显像剂131I-6-IC,肾上腺髓质显像剂131I-MIBG;肿瘤显像剂18

8、F-FDG。8.肾上腺髓质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髓样癌、胰岛细胞瘤、类癌瘤。9.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剂18F-FDG,心肌灌注显像剂201TI-TlCl3,99Tcm-MIBI。10.心肌灌注现象中重建的三个断面为:心肌短轴、水平长轴、垂直长轴。11.肺灌注显像剂为99Tcm-MAA或99Tcm-HAM;肺通气显像剂为(放射性气体)133Xe、127Xe、81Kr,(放射性气溶胶)99Tcm-DTPA;下肢深静脉显像剂99Tcm-MAA等。典型的肺栓塞病人表现为:肺灌注显像多发的肺段、肺通气显像、X光检查正常。12. 13C-UBT(尿素)实验应用于HP的无创伤性诊

9、断,采用三管法。13.肝血管瘤:在肝胶体显像上的典型表现是占位病灶放射性分布缺失或稀疏;肝血池显像中表现病灶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邻近组织、清晰明显,可呈“过度填充”。14.治疗甲状腺亢进、Graves病,用131I;骨转移癌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应用153Sm-EDTMP,89SrCl2。15. 核素:原子核的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核所处的能量状态均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核素(nuclide)。例如1H、12C、198Au表示不同的核素。16. 同位素:凡原子核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isotope)。如125I、131I、123I均有53个质子,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是同一元

10、素碘元素。一个元素所有同位素的化学和生物性质几乎都一样,但物理性质却不同。17. 同质异能素: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相同但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彼此就称为同质异能素(isomer)。例如99mTc是99Tc的激发态,99mTc与99Tc互为同质异能素。1. 放射免疫分析是利用特异性的抗体与标记抗原和非标记抗原的竞争结合反应,通过测定放射性复合物来计算出非标记抗原量的一种超微量分析技术。2. 过氯酸钾释放试验:正常情况下,碘被甲状腺细胞摄取,迅速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有机化,再与络氨酸结合形成碘化络氨酸。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缺乏时,碘离子集聚在甲状腺内。过氯酸钾和卤族元素一样易被甲状腺摄取,并抑制甲状腺摄

11、取碘离子,促使甲状腺内的碘离子入血。因此,存在碘的有机化障碍时,病人服用过氯酸钾后,甲状腺内聚集的碘离子被置换和排出,从而造成服药前后甲状腺吸碘率的变化。3闪烁现象:是指某些肿瘤如前列腺癌,乳癌的骨转移病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人的临床表现显著好转,但复查骨显像可见病灶部位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明显,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退或好转的现象。4闪烁骨痛:骨转移癌病人在给预放射性核素治疗后2-10日,出现骨痛加剧,持续约2-4日。5确定性效应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比,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放射性核素:又称不稳定核素,它能自发的发生核内结构或能级的变化,同时可放出某

12、种射线而转变成另一种核素免疫放射分析法:利用同位素标记的与未标记的抗原同抗体发生竞争性抑制反应的放射性同位素体外微量分析方法。又称竞争性饱和分析法。2再分布现象:可逆性损伤为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息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正常的组织摄取快清除快,异常的组织摄取慢清除慢,经重复给药,缺血区药物越来越多。2超级骨显象: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的对称的异常浓聚,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而肾区却无放射性显像剂分布,膀胱内放射性分布很少,软组织内亦无放射性显像剂分布,这种影像成称为超级骨显象3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又称“母牛”指一种将母体核素变为子体核素,从而得到核医学所需要的放射性核素的一种机器

13、。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如99Mo-99Tcm发生器。随机效应:研究的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或发病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冷”结节(甲状腺静态现象):口服放射性碘后,通过观察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分布,可判别甲状腺病变,即甲状腺静态现象。2分离现象:指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血清甲状腺激素明显升高与甲状腺摄碘率降低不匹配的现象,称分离现象。放射性活度:用来描述放射性物质衰变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单位:贝可Bq)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吸收剂量:指每单位质量的被照物

14、质所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从能量的角度反映照射量。单位Gy.1Gy=1J/kg躯体效应:电离辐射对用特异性的抗体与标记抗原和非标记抗原的竞争结合反应,通过测定放射性复合物来计算出非标记抗人.体细胞的损伤叫躯体效应。躯体效应分急性损伤,慢性损伤,远期效应。1. 放射免疫分析是利原量的一种超微量分析技术。2. 过氯酸钾释放试验:正常情况下,碘被甲状腺细胞摄取,迅速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有机化,再与络氨酸结合形成碘化络氨酸。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缺乏时,碘离子集聚在甲状腺内。过氯酸钾和卤族元素一样易被甲状腺摄取,并抑制甲状腺摄取碘离子,促使甲状腺内的碘离子入血。因此,存在碘的有机化障碍时,病人服用过

15、氯酸钾后,甲状腺内聚集的碘离子被置换和排出,从而造成服药前后甲状腺吸碘率的变化。3闪烁现象:是指某些肿瘤如前列腺癌,乳癌的骨转移病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人的临床表现显著好转,但复查骨显像可见病灶部位的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明显,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会消退或好转的现象。4闪烁骨痛:骨转移癌病人在给预放射性核素治疗后2-10日,出现骨痛加剧,持续约2-4日。5确定性效应指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比,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1.核素(Nuclide):凡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状态均相同的一类原子,统称为核素。目前已知的核素有2300多种。2.同质异能素(Isomer

16、):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但所处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激发态的原子与基态的原子互为同质异能素,如99Tc与99mTc。3.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称为放射性核素。4.衰变 Alpha()decay:放射性核衰变时释放出射线的衰变。射线实质上是氦核(He)组成。衰变发生在原子序数大于83的重元素核素。5.放射性活度 radioactivity,A:放射性物质的计量单位,表示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率,单位时间内,放射性物质核衰变的次数称为放射性活度,通常用A表示。6.湮灭辐射annihilation radiation:+衰变产生的正电子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