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九日思长安故园[37].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409312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九日思长安故园[3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行九日思长安故园[3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行九日思长安故园[3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行九日思长安故园[3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九日思长安故园[3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九日思长安故园[37].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音韵美;2、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过程和方法:1.以灵活多样的诵读贯穿学习全过程;2.借助联想、想象,感知诗歌意境;3.通过对重阳特定节日、菊花、战乱行军等典型情境的分析,感受人物惜花、思乡、感时伤乱等多种情感交织的复杂心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之情。【学情分析】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对于从小学一路走来的七年级同学而言,古诗学习、背记已成常态。本首诗虽为课外古诗词诵读篇目,相对短小,但通过重阳特定节

2、日、菊花、战乱行军等典型情境表现主人公多种情感交织的复杂心境的写法还值得七年级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教学重点】诵读,体会音韵美;品位,体会意境美【教学难点】进入意境,感受诗人通过菊花表达复杂情感的手法的妙处。【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预习设计】学生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检查作业同学们,农历九月,中秋节过后,有一个关于老人的节日,你知道是哪个吗?(重阳)重阳节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登高、饮酒、赏菊)是啊,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诗人王维因登高而引发出深沉的乡

3、思,写得诚挚感人。而有一位诗人,重阳节这一天行军他乡,他想起的是开在战火纷飞的故园里的菊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诗人和他的诗作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板书:课题、作者)二、走进作者(出示课件)岑参(cnshn)(约715年770年),江陵人(今湖北荆州),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现存诗403首。三、文本链接(出示课件)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757年二月,唐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时未收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四、整体感知1.朗读。请同学们认真读两遍,读准字音,注意停顿。2.教师范读。

4、学生依此正音、停顿。3.检查读书效果:这首诗写了这一中国传统节日_,从本诗、等词语可以看出。(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4.理解诗句大意。对照注释朗读或默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小组合作,疏通文意。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将整首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的意思。5.教师明确(出示课件:)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五、诗歌精读1.齐读全诗2.解题:重阳节当天行军的时候想起了故园长安。3.“强欲登高去”,“强”当何解?(勉强),为什么会勉强?(行军途中,遭遇战乱诗人的凄清境

5、况)本句和题目什么关系?(点题)(板书:强欲登高)4.“无人送酒来”,登高咋又想起了酒?(重阳)还因为诗人又想起了一个人?(陶渊明)王弘来了吗?(借用典故行军凄凉萧瑟)(板书:无人送酒)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同学们闭目想象一下,什么样的场景?(长安城里,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壁残垣间,一丛丛菊花寂寞、可怜地开放)“遥”说明什么?(远,所在地和故园长安相距之远)“怜”字如何理解?(可怜)可怜什么?(板书:故园菊花)为什么可怜?写出了什么?(对故乡菊的眷恋,对故园菊开在战场上的怜惜。)(板书:战场开放)菊花值得联想的很多,为什么偏偏写“应傍战场开”?(扣题“行军”,新巧自然。)6.小组合

6、作:读到这里,我们似乎读出了作者写作此诗是欲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提示抓诗眼“怜”)明确:惜花开在战场边;思乡题中可见;忧国长安,是故园,也是帝都;忧民战火纷乱。这些复杂的情感,依托哪种媒介而传达?(菊花为媒,怜菊,其实就是思乡,就是忧国,就是忧民,就是希望早日评定安史之乱,国泰民安。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六、【拓展延伸】一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仅仅20个字的绝句,同样是重阳登高,因为故园战乱未平,因为写在行军路上,写出了与其他重阳节诗作不一样的荡气回肠。自然,也收到了很多名家的点评:出示课件:名家点评唐诗品汇:方虚谷云:悲感。唐诗广选:顾华玉曰:妙在二十字中备见题意。唐诗直解:点战场字,无限悲怆。而庵说唐诗:此诗以看菊为主,登高为宾。你赞同哪一点?想一想,说一说。七、【课堂小结】全诗“强”起写“登高”,后感叹“无人送酒”,“遥”字转“怜故园菊”,末句想象“应傍战场开”。四句20字,情感悲怆深沉,思路跌宕起伏,行文朴实无华,结构起承转合。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之佳作。八、【作业布置】1.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比较,进一步感知本诗意境之美。2.同年九月,安史之乱得以评定,诗人又回到了故园长安,并且看到了长势正好的菊花,他会作何感想呢?请用一段文字加以描述。九、板书设计惜花开在战场边;思乡题中可见;忧国长安,是故园,也是帝都;忧民战火纷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