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的开发利用+3.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40816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能的开发利用+3.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洋能的开发利用读图5.16“海洋能的构成图”,据图分析1.海洋能的构成是怎样的?它们有何特点?2.什么是海流能?(海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主要是海底水道和海峡中较为稳定的海水流动以及由于潮汐导致的有规律的海水流动。海流能的能量与流速的平方和流量成正比。)第三节 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一、海洋能的特点1.种类:潮汐能、温差能、盐差能、海流能和波浪能。重点为潮汐能及波浪能的开发利用2.特点:总量大、密度小可再生污染小时空分布不均二、海洋能开发利用前景1.现状:已经进入实用阶段:潮汐能和波浪能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盐差能、温差能和海流能2.潮汐能:主要分布区:浅窄的海峡、海湾和河口区域读图5.17“潮

2、汐电站发电示意图”,据图分析 1.潮汐发电站的建站原理是怎样的? 2.潮汐发电站的选址需要有哪些区位要求? 潮汐发电的条件(区位):潮差足够大河口的形状海岸能够储蓄大量海水可以进行土建施工原理:海水涨落潮差的势能水库控制落差推动水轮机驱动发电机发电P60思考:1.从地形、河道特征等方面,分析建设朗斯潮汐发电站的有利条件?从教材的给示意图可以看出,朗斯河到入海口处,河道狭窄,呈喇叭口状,有助于产生足够大的潮差;朗斯河沿岸地势低平,建坝处口窄肚大,利于大坝施工,且能够储蓄大量海水,因此建电站较为有利。 2.是不是所有有潮汐现象的地方都适宜建造潮汐发电站?为什么?不是所有潮汐现象的地方都适宜建潮汐发

3、电站。因为电站建设需要一定条件。如是否能够产生足够大的潮差;海岸线形状,河口形状是否符合大坝施工的条件;是否有利于储蓄大量的海水等。 3.波浪能:形式:波浪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优点:在最耗费能源的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海面极少平静,波浪随时都可以利用缺点:造价高、发电成本高集中海区:南北纬4060 之间的西风带海区过程:受波体吸收波浪能中间转换装置产生足够稳定的能量涡轮机发电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海洋能开发利用前景潮汐能及其利用波浪能及其利用海洋能特点总量大、密度小可再生污染小时空分布不均匀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读图5.20“未来海洋空间利用示意图”,据图分析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其意义如

4、何? 第四节 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一、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1.海洋环境特征(复杂性和特殊性)海上: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多变,海冰破坏性大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海水:腐蚀性强海冰:破坏性大矿产资源:深埋在海底,又较分散海洋能源:密度低,能量转换率小2.开发要求:特点: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也大。优点: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海底隐蔽性能好,海中温度、压力比较稳定3.开发意义: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P63思考:1.为什么说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高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海洋环境和生态条件复杂、特殊。不同

5、海洋空间其特点不同:海上气象复杂多变,海水运动具有经常性和不稳定性;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另外海水腐蚀性强;海冰破坏性大。因此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具有高技术难度、高资金投入和高风险的特点。 2.举例说明海洋空间开发的重要性?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可以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利于更好地开发海洋资源,对陆地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也有利于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因此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意义重大。 二、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1.主要领域:交通运输、生产、居住、通讯、储藏和文化娱乐等2.海洋交通与通讯:海洋运输的要素:海港码头、运输船舶和海上航道优点:吨位大、速度快、续航能力强读图5.17“世界主要海运航

6、线图”,据图分析分析“上海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鹿特丹”和“上海巽他海峡好望角鹿特丹”两航线的优缺点? 航线航线一航线二优点航程短,用时少,安全可靠不受航道限制,船舶载货量大缺点只能通过25万吨以下的船只路程较远。要经过风浪大非洲南端P63思考:说出几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航线,及所经过海、洋、海峡、运河和国家等。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北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变化:从海面向海底和海洋上空拓展,如建造海底隧道、海底管道、跨海大桥以及铺设海底光缆等3.围海填海造陆:概念:围海造陆:

7、利用堤坝将一片海域与海洋隔开,并将堤内海水排出,形成封闭陆地填海造陆:在沿岸浅海水域,通过堆积砂石、泥土和废料建造陆地其他形式:人工岛、海上城市、海上人工码头、海上工厂、海上作业平台三、海底储藏空间广阔,水温较低,温度变化平缓,且远离居民区适于存放石油、天然气、炸药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低温缺氧适于存放大米、小麦等易霉变、易腐烂的食品P66思考:近年来,人类也在反思造陆带来的问题。想一想,造陆可能出现哪些问题?造陆改变了原有的海洋环境和海岸环境,使一些海洋生物失去了其栖息地,因此濒临灭绝,使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造陆发展农业的地区出现土壤盐渍化现象,土地退化严重;造陆使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等。总之

8、,造陆使局部地区整体环境发生根本改变,有可能使整体环境出现退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要素(形式)利用空间发展趋势意义交通通讯海港码头运输船舶海上航道海洋上空海底海面大型化、专业化、大吨位、速度快、续航能力强扩大了活动范围围海填海围海造陆填海造陆浅海人工岛、海上人工码头、海上工厂、海上作业平台扩大了居住和生产空间海底储藏废弃物处理场海底海底仓库扩大物品的储藏空间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海洋交通与通讯围海填海造陆地海洋居住与娱乐海洋生产与储藏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的特点和意义思考:1.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十分紧张,请问为何我国目前尚无海上城市?答:海上城市的建

9、设难度和资金需求量都远高于围海、填海造陆,海上城市的建设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有严格的要求,目前我国建设海上城市的技术还达不到要求。2.如果你是某海上城市的总设计师,你将重点考虑哪些问题?答:海上要抵御多变的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活动要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此外还要考虑海水的强腐蚀性和海冰的巨大破坏性等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第一节 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一、海洋自然灾害(一)分类(成因)1.气象因素:如热带气旋、风暴潮等2. 岩石圈活动引发的:如海底地震、火山、塌陷等引发的海啸等3.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如海冰、海雾等(二)风暴潮1.概念:在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天气系统作用下,引起的近岸地

10、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2. 成因:台风或热带气旋引起的:出现季节:夏秋季节特点: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温带气旋引发的:季节:春秋季节特点: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常出现在中高纬度沿海地区3.成灾因子:直接因素是连续向岸边吹的强风狂风巨浪、水位暴涨4.危害:船只沉没、沿岸堤防决口、农田被淹、房屋被毁、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耕地盐渍化等5.影响灾情的因素:地理位置、海岸形状、海底地形、社会经济情况P69活动:1.推测孟加拉湾风暴潮的多发季节,并说明原因。北半球夏季(510月)为孟加拉湾风暴潮多发季节。此时飓风频繁,正值雨季,河流径流量大。2.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

11、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孟加拉湾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呈喇叭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都是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3.分析河流对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的影响。孟加拉湾河流众多,河流水量大,汛期时加重风暴潮灾害。(三)海啸1. 概念: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所激起的巨浪2. 形成过程:海底地壳断裂错动引起地震海啸波大洋中传播近岸海水速度减慢,积聚成巨浪冲向海岸带3. 成灾因子:巨浪4. 特点: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5. 危害:极强的破坏力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且能横越大洋,使遥远的大洋彼岸也遭受海啸灾害灾害危害的成因特点风暴潮水位暴涨,相伴狂风巨浪热带

12、气旋与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不同海啸由巨浪引起起始快,来势猛、突发性强等读图6.5“海啸的传播示意图”,据图分析海啸能影响较远地区的原因是什么?海啸产生海啸波以超大波长,极低高度,十分快的越过海洋,在接近陆地时,突然提升,海水涌起,向海岸冲落。海啸形成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海啸波进入大陆架后,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骤然增大,当进入 狭窄浅水海域,海啸波携带巨大能量直冲海湾和岸边,这时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的波高,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过来,特别是传播到漏斗型湾顶处时更为突出。 P70思考:1.为什么日本成为世界上发生地震海啸最频繁的国家?日本群岛位于西北太平洋岛弧链上,该群岛是由亚欧板块挤压形成

13、。世界上的两大地震带与板块分布有关,其中最大的地震带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日本位于该地震带上。一千多年有地震海啸记载以来,全球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海啸占80%,而在日本群岛附近的海啸占环太平洋海啸的60%,此外,东太平洋海啸也能波及日本沿海,所以日本成为世界海啸频发国。 (四)冰山 1. 概念:淡水冰的一种,指大陆冰川入海中断裂而形成的巨大冰块 2. 成灾因子:撞击力 3. 危害:撞毁船只能使巨轮沉没入海(五)海冰 1. 概念狭义:海水冻结形成的咸水冰广义:包括咸水冰以及流入海洋的河冰、湖冰等淡水冰2. 形成条件:在风弱、浪小、流速慢、海水含盐偏低的近岸浅水区3. 种类:咸水冰和淡水冰4. 我

14、国出现的时间和海区:冬季渤海及黄海北部的部分海域5. 成灾因子:海冰的膨胀力以及运动时产生的推力和撞击力6. 危害:岸冰:封锁航道,使港口瘫痪浮冰:摧毁港口建筑物,甚至撞倒坚固的海上采油平台二、 海洋自然灾害防范 一方面要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与监测。 另一方面要加强沿海工程设施建设,防波堤、拦河坝和堤坝可以减小热带气旋、风暴潮、海啸等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此外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能力,也是防范海洋自然灾害的重要内容P73思考:想一想,风暴潮的防范措施有哪些?防范风暴潮的措施主要有:要随时注意收听、收看天气和气象预报,做好防范工作加固防护大堤,抵御风浪袭击海上船只要及时进港,躲避风浪提高房屋的防风防浪能力,及时加固危房,防止屋塌伤人风暴潮来临时,尽量不要外出阳台、晒台上的花盆等物品最好搬进室内海洋自然灾害与防范海洋自然灾害防范预报与监测工程防灾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海洋自然灾害气象因素风暴潮岩石圈活动海啸多种因素海冰和冰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