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406651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杨桃》教学设计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画杨桃》教学设计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画杨桃》教学设计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画杨桃》教学设计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画杨桃》教学设计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画杨桃》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杨桃》教学设计2.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杨桃教学设计府谷三小 苏艳【教学目标】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叮嘱”“教诲”等词语的意思。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基本上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还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图画课上,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教育我们“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二、引导学习课文第二段1、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图

2、画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的第二大段以画杨桃为主线,写了哪几个人物?(老师、我、同学)不同的人物在看杨桃时候,有不同的表现。2、请同学们仔细研读第二大段,选择其中一个人物仔细研究一下。我们可以怎样研究人物?(抓住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研究。)3、先自己独立读课文,仔细思考你研究的人物是个怎样的人,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讨论,共同研究。三、交流汇报(一)“我”是个做事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人。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1)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我认认真真地

3、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3、“我”知道杨桃的样子吗?那为什么还要把它画成五角星呢?我受到了谁的影响?(父亲)(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理解想当然)是圆的就,是方的就,不要把圆的画成,也不要把方的画成,否则就是。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二)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嘲笑、误解、自以为是)

4、(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地说。(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

5、_地说。(异口同声)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他_地说。(结结巴巴)“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他_地说。(他迟迟疑疑) (3)小结,不同的标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2、想象说话。为什么同学们的态度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这一看,_;这一看,_;这一看,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3)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6、4)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三)抓住教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1、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 (1)对我的图画感到

7、有点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3)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不想当然地评价学生,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开始迷惑不解,对爸爸的话语产生了怀疑。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我的神情引起老师的注意,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他沉默了“半晌”。通过刚才的学习,现在同学们肯定知道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的严肃的原因了。a、凭想当然说“我”画得不像;b、没弄清事实真相就取笑人;c、老师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知道就像五角星。3、同学们,你们能猜测一下,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在想什么吗

8、?(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想办法要教育他们)。4、课件出示老师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5、老师的话说得多好啊!谁来读一读?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和颜悦色、语重心长)指名读。能谈谈你的理解吗?a、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有所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6、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这是个循循善诱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

9、,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7、出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读后讨论,教师和父亲的话语那么相似。他们相同的地方是什么?(要实事求是地表现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呢?(老师的话语中又提到要尊重别人的看法。)三、提升1、同学们说得很好,确实,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岑桑,生于1926年,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50年参加工作,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几十年来在文学上我自己留下的却只有几行脚印,那些浅浅的脚印为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便将不留半点痕迹了。”2、读了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体会?(学生谈)3、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让我们再好好地来读读课文中老师、父亲的那段话。(课件出示)齐读,再一次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