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驱动性问题链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404541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驱动性问题链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驱动性问题链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驱动性问题链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于驱动性问题链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驱动性问题链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驱动性问题链的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驱动性问题链的教学设计 以“氨气和水反应”为例余秀娟(上海市格致中学 上海 奉贤201401)摘要 以“氨气和水反应”为教学案例,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及教学基本要求,探索以知识有效建构为前提,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设计“问题链”驱动性教学,探索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新路子。关键词:驱动型问题链 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 一、 驱动性问题链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课程改革推进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仍不能满足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知识本位的教学惯性和定式还没有被打破,以机械记忆和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等问题依然。1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及品质的新路子。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后雄教

2、授指出:“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对学生学法的形成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策略。2用“问题链”驱动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从现有认知水平到最近发展区成功跨越3。因此在设计问题链时,首先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将知识技能、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具体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化学品质和科学精神。二、 “氨气和水反应

3、”学情分析 上科版高一化学教材,第五章第4节“化学肥料的主角”一节中介绍了氨气的性质,氨气和水反应是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继第二章氯气和水反应后第二次学习可逆反应,根据课堂及作业反馈,学生对NH3+H2ONH3H2ONH4+OH-这两个重要的可逆过程不甚理解,只达成机械的记忆。对由此延伸的习题存在“一听可懂,一看能做,一做就错”的现象。故本节课以实验创造情境,从“喷泉为什么是红色的?”的简单问题入手,设计驱动型问题链,巧妙地实现新旧知识的传递、知识与能力的升华。 三、 驱动性问题链引导下的教学设计问题1: 喷泉为什么是红色的?【师】(演示实验)经典喷泉实验装置,同学们喷泉为什么是红色呢?【

4、生】氨气溶于水呈碱性。【生】氨气溶于水产生了大量的OH-。设计意图 用较为简单的实验及问题切入,漂亮的红色喷泉抓住学生的眼球,几乎异口同声的道出氨气溶于水产生了大量的OH-,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度,为接下来的问题链的展示做铺垫。问题2: 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师】很好,那氨水溶液中除了OH-,还有哪些微粒呢?【生】NH4+,H2O, H .【师】还记得我们分析过氯水中的微粒吗,分别有几种分子和离子?【生】三分子H2O, HClO, Cl2, 四离子Cl-,ClO-,OH-,H+。【师】为什么有 HClO分子,却没有 HCl分子呢?【生】HClO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 HCl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5、成Cl-和H+。【师】非常好,氨气和水反应形成弱电解质NH3H2O,它会发生部分电离形成NH4+和OH-,(书写NH3+H2ONH3H2ONH4+OH-),现在请再分析氨水中的微粒。【生】三分子H2O,NH3H2O,NH3;三离子NH4+,OH-,H+。设计意图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是化学研究的本质。分析溶液存在的微粒,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宏微观世界的联系。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氯水中微粒构成,因此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氨水中的微粒,从而有效的理解和架构知识。问题3: 如何促进氨水中氨气的逸出?图1 实验装置【师】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氨水有没有味道?请同学闻一下。【生】

6、刺激性气味。【师】NH3+H2ONH3H2O是一个可逆反应,氨水会释放出氨气。和Cl2+H2OHCl+HClO一样,如何促进溶液中气体的逸出呢?【生】加热。【师】老师这里有一套加热浓氨水的实验装置(图1),请预测加热后将其倒置于水槽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并分组实验。【生】倒吸。(学生实验)哇,小喷泉。【师】请学生解释一下原因。【生】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下降,氨气逸出,接触水引发倒吸。【师】很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NH3H2O具有热不稳定性,受热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气。如果将氨水敞口放置,最终会变成什么?为什么?【生】水。氨气逸出,可逆反应会向生成氨气的方向移动。设计意图 用简单又新颖的小实验引导学生探

7、究氨气和水反应的可逆过程。学习氯气和水反应后,学生对可逆反应已有一定的认识,久置氯水最终变成稀盐酸,对可逆反应的移动也建立起基础认知。在此基础上可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氨水及久置氨水成分,为之后变化观念及平衡思想的建立做铺垫。问题4: 预测向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会有什么现象?图2 实验装置【师】这里老师还设计一套装置(图2),向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浓氨水会有什么现象呢?【生】(学生实验)哇,好神奇。【师】为什么有氨气产生?【生】(激烈讨论)【师】注意这个反应方程式NH3+H2ONH3H2ONH4+OH-。【生】因为NH3H2O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向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接触,溶液中OH-增多,会促进两个

8、可逆过程向左移动,氨气逸出。【师】太棒了,氨气和水反应的过程是两个可逆过程,当条件改变反应会向削弱这种变化的方向发生移动,这就是我们化学中奇妙的移动规律。请大家回去后好好体会可逆反应体系中微粒的构成及移动的方法。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制氨?设计意图 基于可逆反应的移动,设计了创新实验,通过向浓氨水中加氢氧化钠固体产生氨气的宏观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微观的原因,进一步渗透平衡和移动的思想,达成对难点知识的突破。四、 结束语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通过实验创造问题情境,创设恰当的驱动型问题链引导教学,教师可以游刃有余的把控课堂,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展示化学的活力和美感。 参考文献1 唐云波.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为重”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17(10):35-40.2 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5).3 胡先锦,胡天保.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