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和断句.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40402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句式和断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言文句式和断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言文句式和断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言文句式和断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言文句式和断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句式和断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句式和断句.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句式(1)文言句式是古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必须掌握基本的文言句式,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确切意思。古汉语的句式结构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古汉语各种句式的结构都有一定规律,因此,掌握特殊句式的方法,一是看这种句式的标志,二是与现代汉语一般句式作比较,三是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判定。 (2)常见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式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2、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

3、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举例:.者.也 陈涉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也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 .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是. 不知木兰是女郎。-不知道木兰是女子。 .乃.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应当立为王的是大公子扶苏。 以上六种句式都是判断句的不同表现形式,都有一定的语言标志,根据这些语言标志可以进行句式的判断。 二、倒装句式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4、:(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

5、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例4: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

6、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

7、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举例:1、 谓语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在此句中甚是主语汝之不惠。的前置谓语,目的是为了强调位于。正确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 2、 宾语前置 何以战?-凭什么作战?(以何战) 此句中宾语何提前到介词以的前面,何以即以何,相当于凭什么条件.。还有吾谁与归(吾与谁归)和何陋之有(有何陋)等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 3、 定语后置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遥远的江湖之地就担忧他的国君。(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此句中的远原本作定语应在中心词江湖之前,但现在放在江湖之后,充当后置定语。还有马之千里者应为千里马。 4、 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在长

8、勺作战。(于长勺战) 此句中的于长勺是介宾短语,原本在动词战的前面做状语,现在放在动词站后充当补语。再如祭以尉首的正当语序是以尉首祭。(用军官的头祭奠) 三、 省略句式此种句式是为了表达的简洁,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前提下,省略句子的一个或几个成分的句子。其表现形式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和介词的省略。 1、省略主语 (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此句中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2、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此句中省略谓语鼓。 3、省略宾语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此句中省略宾语之。 5、 省略介词 口技人坐(于)屏障中。-此句中省略

9、介词于。 举例:(1)省略主语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略宾语投(之)以骨。(狼)君与(之)俱来。(隆中对)(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5)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 二(个)男新战死四、被动句式主要有两种情况

10、: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被所感动(2)有标志词语a “为”表被动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 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即“在被举荐”。五、 固定句式由文言虚词搭配而成,形成一种固定用法,表示疑问感叹等语气。“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例如: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

11、何” 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其如土石何 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 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5)何以 例:何以战(6)何.之有表疑问语气,翻译成有什么。-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 文言文怎样停顿和断句文言文句子内部的停等,一般从句子结构与语意两方面来分析:一、 从句子结构来看,要掌握两点:(一)主谓间、动宾间、状中间、动补间常常要停等。如:例一、下列句子朗

12、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B、王之蔽/甚矣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这里A项的主语是“齐国的地方”,谓语是“方圆几千里”,所以这句要在“齐地”后停顿。B项中“蔽”是动词谓语,“甚”是补语,所以在“蔽”后停顿是正确的。C、D两项中“臣之客”与“朝廷之臣”是主语,应在它们后停顿才对。再如:例二、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余 闻 之 也 久。这句中“余”是主语,“闻之也久”是谓语,所以要在“余”后停顿。还有狼中的“屠/自后/断/其股”一句,“屠”是主语,“断”是动词谓语,“其”是宾语,所以在“屠”后停顿是主谓间停顿,“断”后停顿是动宾间停顿,“自后”停

13、顿是状语与中心语间停顿。(二)成分省略处要停顿。如:“便要/(渔人)还家”,“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等。二、从语意上看应把握以下几点:(一)前后语意发生转折的地方一定要在转折连词前有所停顿。如:例三、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蜀之鄙有二僧B子何恃而往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这里C项“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富者不至”但是“贫者至”,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词“而”前有了停顿,所以这项对了;D、项“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己凭靠着头脑聪明和反映敏捷的天赋但是不努力学习,在语意发生了转折的“而”前停顿才对,所以这项错了。A、B项是主谓间的停顿,是

14、正确的。再如下例(2)就与这里的C句一样,(1)是主谓间的停顿,在“人之为学”后停顿。例四、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1)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2)僧 富 者 不 能 至 而 贫 者 至 焉(二)今为一词,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如“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是不要的意思,“论”是说的意思,因此,“无”与“论”要断开来。还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中,“虽”是虽然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所以也要断开来读。(三)承接上文的句首助词、连词与句中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夫/战,勇气也”,“乃/悟前狼假寐”,“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等。(四)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例五、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这里意思是,我看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乱了,旗也倒下了,所以追逐他们。我看和望的对象是“他们的车辙怎样”、“他们的旗怎样”,“视其辙乱”与“望其旗靡”这个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间就不能断开,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