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航迹推算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403613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航迹推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章航迹推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章航迹推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章航迹推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章航迹推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航迹推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航迹推算(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航迹推算航迹推算是根据航向、航程和风,流资料,推算出船舶的航迹和船位。航迹推算有以下两种方法一、航迹绘算法(海图作业方法)根据船舶的航向、航程和风流要素,在海图上直接作图画出推算航迹和船位。二、航迹计算法(数学计算法)根据推算起始点经、纬度和航向、航程,利用数学计算公式,求出到达点的推算 船位经、纬度的方法。第一节船速与航程船速Vl (Ship s speed):船舶的无风流情况下单位时间内航行的距离。航速Vg (Speed over the ground):船舶相对于海底的航行速度。航速不易求得,但可根据船速和风流情况求出航速。测定船速的方法一、用推进器的转速求航速。(见课本上册23页

2、)S =螺距X转速(转/分)X 60X( 1-滑失)十1852二、用叠标测船速(测速场)j最好在高潮或低潮时测,此时流最小。船舶按指定航向航行,分别记下船通过两组叠标之间的时间(秒),两组叠标之间的距离已经给出(米)。贝 U:Vl = 2S(m)(Kn)t(s)上式为无流时的计算公式在恒流情况下:VL =12(V1+ V 2 )在等加速水流情况下:V L =14(V1+ 2V 2 + V 3)在变加速水流情况下:V L =1(V1+ 3V 2 + 3V 3 + V 4 )8三、用计程仪测定船速计程仪分为相对计程仪和绝对计程仪两种。相对计程仪显示船舶相对于水的速度和航程。绝对计程仪测量船相对于海

3、底的速度和实际航程。目前绝大多数为相对计程仪。如图为国产电磁式计程仪面板图。32E7 5航程0 0 0航速电灣复耆储存CDJ-偲电鼻式廿程故Li、L2分别为两个时间的计程仪读数L2 Lit计程仪的误差用计程仪改正率表示 L,用百分率表示。 当计程仪读数差小于实际航程时, L为“ +”,反之为“-S =(L2 - Li )X( 1 + A L)计程仪改正率的测定也在测速叠标进行。A L = S _(L2 J) x go%L2 一 Li1在恒流情况下:在等加速水流情况下:在变加速水流情况下: L =丄( L, + L2 )21 L = ( L, + 2 L2 + L3)41 L = - ( L +

4、 3 L2 + 3 L3 + L4 )8第二节航迹绘算、无风流情况下的推算流速025节,风微弱。(风流合压差小于1)计划航向CA船舶计划航迹的方向。此时:TC = CG = CA , V L = V G在图上画出航迹向,根据船速可确定船位,此时船位称为积算船位例如:10竺 船由A点启航,V = 10节,CC = 950 , C = -5 求竺的船位38 .258 .4CA 090 00 095也U -51100038- 21120059- 4海图作业格式1、在积算船位的旁边注明时间和计程仪读数2、在航迹线上注明:CA CC C。二、有风无流时航迹的推算风会使船舶向下风处飘移。a TCCG1、风

5、压差角a真航向与风中航迹向之间的夹角。风从左舷吹来为“ +”、从右舷吹来为“-CG = TC +a此时计程仪读数为船在风迹线上的速度根据a和计程仪读数,即可求得实际推算船位2、影响a的因素(1) 、与风舷角有关。(2) 、与风速有关。(3) 、与船速有关。(4) 、与船型和受风面积有关。(5) 、与吃水和水下船型阻力有关。3、测定a的方法:(1) 、连测船位法80a9100当水流较小时,连续测定三个以上的船位。a = CG-TC(2) 、雷达观测法见课本上册53页目标运动方向与航向之间的夹角(3) 、尾迹流法(只测a角)为了准确,在船尾抛下浮子四、用公式计算目前都使用下面公式计算a,当a不超过

6、15的情况下:00VW、2a = K () sin QwVl其中Vw和Vl分别为风速和船速。Q w :为风舷角K 0:为风压差系数。以度为单位另外一个公式a 0 = K 0 ()1.4(sin QW 0.15 sin 2QW )Vl船舶在各种情况下,实测20-30次风压差值,然后根据上述公式,反推出K0的平 均值,然后可以计算各种情况下的a08皿24- 05、制定风压差表见课本上册54页作业格式:、有流无风时航迹的推算当船受到水流作用时,船相对于地面的航迹是水流矢量和航向、航速矢量的和流压差角B (Draft angle):真航向和航迹向的交角 左舷来流为“ +”、右舷来流为“-”。CG(CA

7、) = TC + B船舶在流中的推算可分为两种1、已知:航向、船速、流要素求航迹向和实际航速具体方法步骤(1) 、由启航点A作航向线,并根据船速确定一点B。(2) 、由B乍流向、流速到C点。(3) 、连结AC为航迹线,.C点为下一小时的船位,AC长为Vg , AC方向为CGBAC = B。海图作业格式:在航迹线上标注:CA CC A C、B举例:2、已知:计划航迹向和船速,求预配流压差 B求船舶的真航向和实际航速。具体做法(1) 、由启航点A作航迹线。(2) 、由启航点A作流向、流速到B点.(3) 、以B为圆心,以船速V为半径画弧与航迹线交于C点。(4) 、连结BC,并过A点作BC的平行线AD

8、AD的方向为TC, AC长度为Vg ,亠DAC = B为了减少作图误差,应在大比例尺海图上作水流三角形,或作2- 4小时的大三角形。3、用查表法计算:(见课本58页)sin B = m x sinP (1)tg B= m SinQ-1 + m 汉 sin QE C厶K =亠 2m cosQ 亠 m?其中:m =.乂K =VgVlVl航海表川-(3)式列出。-13流压表甲根据(2)式列出,表乙根据(1)式列出,标丙根据第一类题:已知:TC Vl、Vc、流向求Vg、B贝U:已知条件为m Q可由表甲求B值,由表丙求K值。由:CG = TC + B V G = V l X K 求得如果已知:CA VL

9、、Vc、流向,求TC、Vg则已知条件为nWP,可由表乙求出B ,再由Q = P + | B |和m查表丙求出Kfi,则:TC = CG - B V g = V L X K4、流要素的求得方法(1) 、在海图上查出:海流的流向、流速:、1KnB:往复流:、 3Kn1.5Kn - 3Kn箭头方向为流向、其上数字为平均流速般认为大潮前后1、 2天内都是大潮流速,小潮前后1、2天都是小潮流速,大、小潮之间的数天则认为是大、小潮流速的平均值。般从转流到其后一小时的平均流速为当日最大流速的1/3转流后1 - 2小时的平均流速为当日最大流速的2/32 - 3小时的平均流速为当日最大流速。3 - 4小时的平均

10、流速为当日最大流速。4 - 5小时的平均流速为当日最大流速的2/35 - 6小时的平均流速为当日最大流速的1/3转流时间必须查阅航路指南和海图等等。C:回转流如果每一小时推算一次,则求出每一小时的流向、流速。如果每隔2 - 4小时推算一次,贝U用累计的流向、流速作图累计潮流的方法可在罗径花处作失量多边形求得。如图所示:(2)、(3)、(4)、(5)、从潮流表中查出。(见课本62页)连测船位求流要素。抛锚法求流要素。风生流的流向、流速。(m/s) =.0127 一 Vw (m/s)fsin 其中:Vw :为风速。V C :为流速。流向:北半球偏在风向右边约45,南半球偏在风向左边约45。四、有风

11、、流时航迹的推算此时风、流可分步修正。1、已知真航向求航迹向可先加风压差求出风中航迹,再在风中航迹上做水流三角形求出风流中航迹。(先风后流)风流合压差角丫:真航向与航迹向的夹角CG = TC + 丫丫 = a + B海图标注:在航迹线上标注:CA CG C、丫2、已知计划航向求真航向先作水流三角形预配流压差,然后再预配风压差3、测定丫角的方法(1) 、连续实测船位求丫。(2) 、雷达观测法求丫。(3) 、叠标导航法丫。丫为叠标线方位与航向线之间的夹角。(4) 、正横方位与最小距离方位法:丫 =最小距离方位-正横方位(5) 、单物标三方位求航迹向在不同的时间内对某一目标进行三次观测,可求得航迹向

12、和丫角A:等时间间隔观测交于A、B两点,连结A、B两点,AB勺方向为CG则:Y = CG - TCB:不等时间间隔观测A按时间间隔的比例t i :t 2在第三条方位线上定出比例,AN:NB = t i :t 2由N点作第一方位线的平行线,与第二条方位线交于 C点,连结CB其方向为航迹 方向CGY = CG-TC五、当计程仪为绝对计程仪时则计程仪读数为实际航速。1、已知计划航线求真航向(1) 、在航迹线上截取实际航速到C点,。(2) 、由C反推流要素到B点,连结AB为风中航迹(3) 、预配风压差得航迹线 2、已知真航向求航迹向(1) 、在航向线上加风压差得到风中航迹线 CAt。(2) 、由A反推

13、流向、流速到D点,以D为圆心,以 V为半径画弧与风中航迹线交于 B 点,连结DB(3) 、由A乍DB勺平行线为CA以A为圆心,以V为半径在CAh面截得C点,为下一小 时的船位。第三节航迹计算根据起始点的经、纬度和航向、航程,利用数学公式求出到达点推算船位的经纬度。(恒向线航线) 一、计算公式1、中分纬度公式(将地球视为圆球体):2 = + D :-入 2 =入 1 + D 入-(2)D = S X cosTC - (3)Dep = S X sinTCtgTC =DepD(6)D 入=Dep X secn = S X sinTC X secn (5)其中:Dep:为东西距,即航程的东西分量,单位为海里。:n :中分纬度:设某一纬度圈上,两经度之间的弧长等于它的东西距离,则该纬度圈的纬度称为中分纬度。为了计算方便,在平均纬度不太高和航程不太长时,可用平均纬度m (mean lat)代替中分纬度:n (middle lat) 求经差。(以 S 代替n,当m60, D8 ,Dep100海里时,D 入误差最大不超过1)2、墨卡托投影公式D 入=DMPX tgTC(7)下DMP/。:n = arcsec(8)D :A小 讯 平DMP1 +半2/c : = n - m = arcsec- (9)D2其中:DMP为两纬度的纬度渐长率之差。:为中分纬度改正量。(恒为正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