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园区.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402565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园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园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园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园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园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园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园区.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构建渝西经济走廊重庆经济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大城市带大农村是重庆直辖以来的兴市方略之一,工业园区建设是实施这一兴市方略的必经之路。现在,重庆正在渝西地区建设工业园区,以促进包括劳动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要素向工业园区集聚,园区向城镇集聚,从而带动相关行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渝西经济工业园区是重庆年构建三大经济区(三峡生态保护区、主城商贸区)之一的重要特色园区。渝西地区是重庆经济的腹地,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渝西经济走廊位于成渝、渝黔、遂渝及渝合等交通干线沿线地区,包括綦江、大足、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等个区县(市),辖区人口多万人,占全市

2、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占全市的。重庆成为直辖市后,渝西成为重庆最具活力的地区。 据重庆市经委主任余远牧介绍,渝西工业园区工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实施“点轴”式战略。“点”就是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重点区市县,渝西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失衡,要实现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必须有一批重点区市县以大大高于全市平均增长速度的水平发展。二是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工业园区,依靠工业园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整体竞争力。“轴”就是围绕“三条交通线”即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渝黔高速公路和渝黔铁路、长江航道。渝西要走交通经济的路子,沿三条交通线调整生产力布局,形成渝西经济走廊的中心区。构造渝西工业发展的快速道,把渝

3、西经济建设成为重庆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不是没有困难的。一是区域内各区市县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南部明显落后于西部的几个区市县。一些有大工业基础,曾经支撑地区经济的工业正处于衰退期;二是经济特色不明显,产业关联度低。缺乏优势和特色;三是资源开发不充分,工业与一、三产业结合不够;四是城镇化水平低,缺乏高级专业人才;五是发展资金严重不足。没有稳定的融资渠道使许多中小企业举步维艰,而规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无新型的金融工具供区县企业融资;六是交通不便和缺水严重。 余远牧说,渝西地区可直接利用的最大资源是土地。市政府为渝西地区用活土地、以地招商创造条件。结合城市用地功能调整,对土地开发进

4、行总体规划,利用级差地租,专门划出地块进行成片开发,吸引国内外投资和建设工业园区。培植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立足优势条件和现有基础,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壮大机械、建材两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食品、服装、皮鞋、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化提高精细化工、能源、冶金铸造等产业。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加 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相互关联配套、集中度较高的规模化的产业密集带。大力发展城郊型工业。抓住我国加入WTO、都市发达经济圈和我国沿海地区实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承接来自国内外的产业转移,积极策划新的工业项目布局渝西地区,注意盘活三

5、线调整后的闲置厂房和土地。瞄准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壮大为其配套服务的相关产业,重点是汽车、摩托车零部件产业,逐步形成汽车摩托车配套零部件生产基地。以城市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建材、食品、服装、皮鞋等产业。构造优质农副产品 -食品饮料加工产业链,发展保鲜食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旅游食品、绿色食品和饮料;构造丝、毛-纺织-成衣或猪、羊、牛养殖-制革 -皮革制品产业链,发展丝绸、服装、制鞋、饲料、兽药等轻工产品。.抓好县域工业开发园区和特色经济园区的建设。沿成渝交通线,重点建设双桥汽车零部件工业园、荣昌生物工程科技园区、大足小五金工业园区、璧山中国西部鞋城、永川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津

6、珞璜建材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沿渝黔交通线,重点建设南川大观生态农业园区、万盛工业园区、綦江经济开发试验区。沿渝合、遂渝交通线,重点建设铜梁渝西科技工业园区、合川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合川工业园区、潼南凉风垭经济园区。选择有一定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开发 园区和特色经济区进入重庆市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一区多园试点范围。.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荣昌、永川等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优势,以项目为依托,带动生物工程、农牧科技产业发展,重点建设荣昌畜牧科技城 、荣昌生物工程科技园区,并以此为依托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2002年12月31日,由市政府批准的第一批16个特色工业园区终于踏着岁末的鼓点挂牌。

7、其中主城区8个、渝西经济走廊6个、三峡库区2个,为我们勾勒出未来20年重庆经济的雏形。按照有关部门的指导思想,建设特色工业园区要举全市之力,重点扶持每个区县办好一至二个工业园区,最终形成以北部新区为龙头的强大的产业组群,每个园区都能在这个产业组群上占据合适的位置。同时,按照“退二进三”的要求,对主城区工业园区过于集中的现有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促使部分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园区向区域性中心转移。近期内重点做好渝西12个区市县工业园区的建设,使他们成为重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工业布局的重点城市。下一步则是逐步发展边远区县工业园区。王鸿举市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渝西经济走廊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

8、镇化,大力建设以特色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城郊产业密集带,逐步发展成为全市的加工制造基地。” 按照有关部门的测算,到201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1770亿元达到6000亿元。其中,一是北部新区再造一个重庆工业,实现总产值1500亿元;二是老工业基地在2001年58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三是区县工业在2001年1200亿元的基数上达到3500亿元。按特色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投入3亿元,产出20亿元,税收1亿元测算,建设50-100平方公里特色工业园区,对区域经济的强劲带动将实现:2001年至2006年,区县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达2400亿元;2006至2010年区县工业总产值将达

9、到350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从2002年到2006年有关部门将优先建设40个左右、占地约50平方公里的特色工业园区,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税收50亿元,安置劳动力100万人。到2010年,共计建设60个左右、占地约100平方公里的特色工业园,实现总产值2000亿元,税收100亿元,安置劳动力150万人。 这可以说是重庆经济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工业化布局调整。旧园区注入新动力 正是由于特色产业园区如此强劲的带动作用和美好前景,使得各区县都很看重能否搭上这班快车。 1月8日,开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市特色园区领导办公室,记者见到来此游说的武隆县有关部门的领导,在第一批16个特色园区的甄选中,武

10、隆的园区不幸落马,在对落选感到非常遗憾的同时,武隆更关注何加入第二批特色园区的行列。而人们心目中的农业大县铜梁,县领导则非常庆幸乘着“28号文件”的春风,搭上了特色园区这班快车。 此次特色工业园区的授牌为何引起各方的浓厚兴趣?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市政府在资金、政策上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土地出让金全额返还用于园区土地整治,城市建设配套费全额返还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园区规划了规模不小的拓展面积。 按照新的优惠政策,工业园区内七通一平的熟地,在主城区内平均成本下降到8万元/亩,在其他区县成本下降到3万元/亩,而园区的业主拿土地去银行融资,可以获得12亿的授信,这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前期启动资金的

11、问题,土地政策盘活,也给园区的招商运作留下了宽裕的空间,大部分园区都表示,只要是世界500强落户,征地全部免费。穿新鞋不能走老路 工业园区在重庆并不是新鲜事物,重庆市工业园区的建设,起始于90年代初期成立的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截止2001年底,全市共有工业园区99个。除国家批准的北部新区、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出口加工区4个园区外,国家和市级部门批准的区县工业园区30个,区县自办的65个。99个工业园区规划占地308平方公里,其中已基本建成23个工业园区,在建47个,规划拟建29个,除了几个国家级开发区外,大部分工园区发展并不尽如人意,90%以上的工业园区都存在资金不足的制约

12、,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投资环境得不到尽快改善,严重影响园区招商引资。土地价格平均每亩主城区高达25-30万元,其他区县15万元左右,远远高于成都市(8万元/亩),江苏、浙江(510万元/亩),难有吸引力。 新一轮园区热会不会重蹈过去开发区热的覆辙?不少人提出了这样的隐忧。 重庆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悦,一位长期研究产业园区的经济学者,谈到她心目中的工业园区:“一般来讲,自然发展的城市化过程都比较漫长,工业园区的建设对城市化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起到产业的集聚效应,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作为一名学者,陈悦同时对工业园区的大干快上表示了一种谨慎的态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

13、初,我们曾经经历过开发区热,现在回过头来,更应该多一些反思,有好的,我们应该总结出什么经验,失败的,我们应该汲取哪些教训。”她特别提到南桥寺开发区,由于体制不顺,开发区不具备政府的权限又不具备企业的实力,最终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对于新一轮的工业园区热,陈悦说,政府尤其要注意从经济、社会的总体把握,要考虑市场的容量稳步推进,在特色上要有自觉的规划和宏观的控制,要和国家级的开发区如北部新区形成层级差异,充分利用北部新区的高新技术优势来改造传统产业,突出产业错位,避免产业同构形成恶性竞争,在人力、资金、技术等方面都要有充分的配套能力。 渝西经济走廊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点.该区域交通方便、产业基础好,

14、主要选择生物农业、机电一体化和特色资源深度加工领域的高技术产品开发,培植高新技术产业亮点。另一方面加大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开发绿色食品;改造传统机械工业,开发新一代大型船用发动机、重型汽车等产品,开拓全国市场。目前渝西地区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在调研中我们感受比较深的是四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偏小,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去年,全区域GDP总量占全市总量的比重为3095,与直辖之初的305相比没有明显提升。人均GDP水平只有611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还低243元。三次产业之比为219:374:407,一产业比重过大,比全市平均水平高近6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偏小,比全市低45个百分点,甚至比三

15、峡库区还低14个百分点。特别是工业经济明显“短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只占全市的166,比都市发达经济圈低513个百分点。二是固定资产投入明显不足。去年全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12亿多元,人均只有213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068元。直辖五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7个区县,其中荣昌、江津、双桥年均增长分别只有68、135$1115,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薄弱。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渝西12个区县市中,直辖五年GDP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的有4个,其中永川市达到14以上:年均增长在8以下的也有4个,其中在6以下的还有2个,最低的为528。五年内在全市区县市经济总量排名中升位的有

16、3个,最高的升了4个位次;降位的有6个,最多的降了6个位次,而且这种发展差距还可能继续扩大。确定渝西地区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战略区域,就其内涵而言,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把渝西尽快建成全市的“新型工业密集带”、“大中小城镇连绵群”和“现代农业展示区”。 所谓“新型工业密集带”,就是要抓住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以及我市主城区实施“退二进三”战略的机遇和条件,充分发挥优势,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动承接主城区的工业辐射和转移,促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尽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农副产品加工为特色,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