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1].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401908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1].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轻描重彩总相宜 教学目标:1.了解宋人花鸟画的表现语言、构图形式、造型特征、色彩运用及画面情趣的表达。2.临摹一幅宋代花鸟画小品,体验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感受画面的书卷气息。 3.感受宋代花鸟画崇尚诗意的情趣,品味画面“笔工而意写”的意境、气韵。 重点目标: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及其艺术特征。 难点目标:工笔花鸟画诗意画面的构建。 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水盂。 学具: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等。 熟宣 勾线笔 水盂 染色白云笔(2支) 墨汁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幻灯片了解了古代非常优秀的工笔花鸟画,并且知道了绘画方法。那么,我们的古人是怎样表现荷的

2、呢?今天,我们将通过欣赏宋代艺术作品,一起来学习轻描重彩总相宜的工笔花鸟画。导入课题“轻描重彩总相宜”。(1分钟)二、新授课程(一). 探讨交流(1分钟)仔细品味出水芙蓉图,你看见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在团形的画面中,画家截取一花一叶,并巧妙地组合,构图简洁而富有张力,自然生态下的荷花形象被画家赋予了一种超自然的美。(二).如何临摹宋人花鸟画出水芙蓉图?需要做哪些准备? 工具介绍:熟宣、绢、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临摹步骤:勾线、渲染、罩色、刻画。(板书)(三).教师通过投影仪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并讲述各步骤要点(5分钟)1. 工笔画的工具材料介绍、工笔画知识

3、点讲解。(知识点: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2. 演示线描(1)工笔画的材料介绍、白描勾画。(介绍铁线描、游丝描等所谓“十八描”知识。)运笔起笔(起笔藏锋)笔欲右行,向左锋顿笔,然后右行。反之亦然。行笔(行笔要稳)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收笔(收笔回锋)收笔向来的方向收回。“天往不回”。(2)A. 勾线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荷花从尖端起笔,荷叶从柄起笔,从粗向细起

4、笔。)B. 表现结构前后关系两线相遇,一线前压另一条线,即前压后。C. 线条的浓密粗细(介绍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淡墨细线勾花瓣,重墨粗线勾叶、茎、花萼。(3) 学生完成白描稿。3. 演示晕染技法。 (1)分析莲花的色彩。(荷花白到粉红,荷叶浅绿到墨绿。)简单介绍几种颜色的调配方法:A. 花 粉红曙红+酞白(少量酞白)浅红曙红+酞白(少量曙红)B. 枝、叶子 深绿花青+藤黄(花青为主) 嫩绿藤黄+花青(藤黄为主)(2)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步骤,观察渲染的技法要求(出示分步步骤图)。A. 渲染打底B. 分染C. 平涂或罩染D. 整理完成(四).学生临摹出水芙蓉图,教师巡回指导。(30分钟) 指导学生

5、用笔与染色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浓淡,干湿变化。出水芙蓉图 宋代 吴炳(五).课堂作业展评: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同学之间交流临摹宋人小品的学习体会,互评及教师点评作品。 三、小结:宋代画家力倡画面的“诗境”,使得画家由追求再现自然美升华到把花鸟与人、自然与人联系在一起。可以这样说,宋人的“写生”再现,起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花鸟鱼虫皆被赋予人格,展现人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宋人册页花鸟画,尽管画幅不大,但表达得气势宏大、意境悠远,在意境上追求自然和生命的气韵。四、拓展思考:宋人花鸟作品,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宋人花鸟小品,无一例外地都没有背景,布白的经营在整个构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宫庭画院的画家们在构图上强化“独幅画感”,即画面的完整性。将画面留白处理极尽精妙,“计白当黑”,使画面遐想的空间更大。空白在画面中不但构建了空间问题,同时还把空白构建的空间关系纳入另一境界之中,也就是说,空白构建的空间不是虚无的空间,是虚与实的相互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