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导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401460 上传时间:2023-10-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导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导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导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导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导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导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导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县汉丰六小语文组教学 导案 2013年下期 五年级上册汉丰六小语文导学案年级五年级单元第六单元主编朱英时间2013年11月备课组定稿意见教研组长审查意见教导处复查意见学校分管领导审定意见汉丰六小“真趣”高效课堂导学案( 2013年下期 )学科 语 文 年级 五年级 单元 六单元 主备 朱 英 复备 汉丰六校五年级语文组第六组 父母的爱17 地震中在父与子【单元解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

2、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

3、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词语盘点”、“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2课时。【教材解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

4、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第一段(1)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第二段(223)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第三段(24)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学情分析】学生具备了预习课文,自主思考的能力,并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能比较清楚得分辨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句子。且有了学习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基本能力。但是学生对于如何品析句子依然还比较茫然,能

5、感受却无法用语言去表达,也不能很好的运用品析的方式去感受课文的真正含义。【导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导学重点】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2展现“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一情景的相关段落。3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

6、量。4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导学难点】1、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导学准备】PPT【导学过程】第一课时 【 课时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自主学习,质疑初探】自主学习内容:1、自学课文中的10个生字及生词。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4、思考并试着解决课后习题。【经典诵读,积淀文化】爱,会使人坚定和勇

7、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吗?(母爱)2、是啊,我们总是在父母师长的谆谆教诲茁壮成长,他们给了我们无私的爱。今天呢,老师就想带着大家去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3、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检测生字词,熟读课文】检查字词学习情况1、出示生字进行认读;2、出示词语进行认读理解。3、检测读文: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词语,引导理解并熟读相应段落)【理清内容,质疑生成】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提一个问题,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 2、我不告诉你们,我让你们猜。但猜不是瞎猜,猜要有根据,

8、要有所准备,怎么准备呢?请听清楚:第一、我请你们认真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会在哪里提问,如果在这里提问,我该怎么回答。第二、读书的方式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你可以放声朗读,你可以默读,你也可以一边划一边读,听明白了吗?开始吧!3、全班交流,理清主要内容预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要求学生尽量的把事情讲的具体清楚(老师根据学生想到的问题,及时的加以分析、引导,集体交流得出答案)4、师评价引导:随机板书:“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训练反馈,盘点拓展】(一)指导书写生字(二)完成练习第二课时 【 导学目的】1

9、、复习词语,回顾本文的主要内容。2、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子的“了不起”。【导学过程】【激趣导入,引入新课】1、师:这节课继续学习第17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大地震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来看看曾发生的几次大地震。(课件出示:震后废墟的图片并配以音乐)1976年7月28日凌晨,我国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24.24万人死亡,83万人受伤;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大地震,当天仅余震就发生了14次;而我们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1994年1月的洛杉矶大地震中,当时3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美元。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合作探

10、究,掌握学法】(一)、课文中是怎样评价这对父与子的?(了不起的父与子,相机板书 了不起 父 亲 儿 子(二)、这节课就让我们首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512自然段,仔细读读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预设:1、(1)、从课文的59自然段,刚才这位同学交流的是课文这部分的内容,同学们看看,哪些人劝说了父亲?咱们一起先来读读他们是怎么劝说的?(2)、面对众人的劝阻,父亲的回答是这三句话:(出示句子)。(3)、假如你就是阿曼达的父亲,震情这样的厉害,人们考虑你的安危,你为什么不离开?这正体现了父亲对儿子

11、深深的爱(板书:爱)。2、(1)感受到:生读,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让我们来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12自然段的第一句),生读,孩子们读到这句话有哪个字深深地触到了你的心?(挖)(2)、此时此刻,挖掘已经进行了36个小时,可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是罗列时间的进程呢?(3)、读句子,想画面。(4)、36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位父亲,(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以不同的方式读。【.小组合作,交流点拨】1、回顾学习父亲的段落的方法:抓住语言、外貌、动作等,想象画面,谈体会。2、小组运用这样的方法,合作学

12、习13-23,体会儿子的了不起。3、小组将探究结果进行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预设1:如果你就是阿曼达,当你听到小伙伴绝望的哭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拉着他们颤抖的、冰凉的小手时,会想到什么?会说什么,做什么?预设2:师(展示课文插图):就这样,第一个孩子出来了,是谁?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三个直到第十四个。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这样感人的场景4、课外延伸师:地震过去了,阿曼达父子团聚了,这爱的故事将长久地流传下去。在很多书中同学们也会读到这样的故事,大家可以在课后阅读更多的文章,感受亲情与友情的可贵。【训练反馈】一、写近义词。颤抖( ) 悲伤( ) 赶紧( )伤害( ) 安顿( ) 疾步( )二、指出下

13、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A疑问句;B反问句;C感叹句;D陈述句。1、“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 ( )2、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 )3、“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 )4、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难道不感人吗? ( )三、课后小练笔:学习了这篇课文,哪个画面深深的打动了你?写写自己所看,所思,所想。【板书设计】【导后反思】18 慈母情深【教材解读】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沉的母爱。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

14、的课程理念。本设计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学情分析】【导学目标】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重难点预测】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自主学习,质疑初探】自主学习内容: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理解。2、勾画出我认为重点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说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