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两则教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39970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故事两则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庄子故事两则教案教学目标基本阅读技能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高级智慧技能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情感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教学方法1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2延伸拓

2、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设计(二)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

3、庄子恣肆。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二、资料助读庄子与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

4、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庄子散文对后世的影响庄子在先秦诸子中,无论就他的思想或文风来说,都是属于南方一系,即楚国文化的代表,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纵浪恣放的诗篇,直承庄子且不说,后如柳宗元论文,主张“参之庄老以肆其端”,龚自珍病梅馆记那种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感,显然汲取了庄周秋水篇的精神。三、突破语言关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2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

5、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 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6、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惠子相梁_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_非梧桐不止_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于是鸱得腐鼠_ 鯈鱼出游从容_是鱼之乐也_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请循其本_ 或谓惠子曰_学生明确: (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2) 国:国都、京城。(3)止:栖息。(4)安:疑问代词,怎么。(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6)

7、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7)是:这。(8)完全,确定是 (9)最初的话题 (10)有人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不是梧桐树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4)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这样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第二课时一、引读提高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提问:1、惠子相梁中

8、哪几个词能够表现惠子比较看重功名利禄呢?恐、搜2、在惠子相梁中,庄子用什么比喻自己?这说明庄子是个怎样的人?庄子自喻为“鹓”,这说明庄子是个志向高洁、淡泊利禄、厌恶功名的人。3、庄子讲鹓故事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思考,明确:(1) 鹓的故事里,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4、就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对此,你是否赞同?为什么?略5读了庄子

9、与惠子游于濠梁,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出?为什么?示例: (1)庄子胜出,因为庄子是以自己的心境去观赏事物的美,并且巧妙地偷换概念 (把“安知”故意曲解为“从哪里知道”“如何知道”),他解了惠子的发难。 (2)惠子胜出,因为惠子对事物的认识是求实的,并且论辩逻辑严密,逼得庄子只能诡辩了。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学生思考,明确: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

10、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

11、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3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学生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成果展示: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1) 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2)人物形象

12、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3)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鹩鹌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4)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二、延伸拓展教师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一)逍遥游(节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二)秋水

13、(节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矣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阅读上面两个片断,体味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学生思考,明确:逍遥游意象雄奇,想象神奇,文风恣肆。秋水文采斐然,百川灌河的浩淼,“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声势,河伯“欣然自喜”的天真得意,皆历历如在眼前。教师总结:从我们了解的庄子散文的四个片断来看,庄子散文善于通过寓言故事说理,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三、课堂小结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四、布置作业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