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观后感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398775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孔子的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孔子的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孔子的观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孔子的观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的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观后感(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的观后感孔子的观后感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信任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为此须要好好仔细地写观后感。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孔子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共享。孔子的观后感1孔子的课堂丰富多彩,与现在大不相同。他不布置作业,不考试,不惩处学生,而是与同学们沟通学问,周游列国,让同学们只是面更广,学到更多学问。在孔子学堂这一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与翻译,它给我们呈现出孔子上课时的情景,让我们更加地了解到孔子是一个讲理、礼让、虚心的人。孔子从不写书,而他和他的弟子探讨的话题都是常见的,也是从古书上总结的。可他们却可以“温故而知新”,从旧的学问中找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时一个话

2、题可以聊上几节课,孔子老师也会有时被同学们问得答不出,只能思索,却不会为学生的问题而愤怒。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可见礼让多么重要,只要礼让治国,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人们就要学会礼让,别人就会敬重您;国与国之间相互礼让,斗争也不会发生;君臣民之间相互礼让,这一个国家民心不会动摇,将会坚不行摧。孔子对他人礼让相待,他人也就以礼相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肯定有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特长与短处,要学会虚心,要相互学习。孔子老师在谈论“君子”时,子贡夸他而孔子却说这是给他戴高帽子。以及谈论其他问题时,孔子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见孔子

3、是个多么虚心的人。走进孔子学堂,让我们一起重新相识到一个不同的老师孔子,他在课堂上与学生们探讨,让学生们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怎样才算有君子风范,让学生们在社会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挚友。假如每个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么世界不再有斗争,各地都有您的挚友,那是多么美妙!孔子的观后感2电影孔子讲解并描述的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化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就知这亲的年头生活。孔子满腹经论,学识渊博。他就任“中都宰”这个职务时,使中都面貌大变,老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孔子因此受到鲁定公的重用,被鲁定公任命为大司寇。当时是奴隶社会,有一个这样残忍的陋俗,就是只要有一个王

4、权去世了,他的奴隶们就要陪他殉葬。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权势,提出要废除这个残酷的陋俗,用才智战胜了两位王侯贵族,呈现了孔子的聪慧和机灵,以及他的仁爱之心。孔子担当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伴鲁定公去会见齐王。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战车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绝,只好带着孔子的十乘战车去会盟,受到齐国的威逼,可是孔子用他的才智,用一百辆牛车吓退齐国的五百战车。因此,得到鲁国王的赞扬和重用。孔子与他的弟子起先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奔跑列国之间,传授学问,用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对孔子也是特别崇敬。有一件事让我感动,就是颜回下到冰海,给孔子捞书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长时间,就被冻

5、僵了,已三个时辰了,颜回没有缓过来,这种视书如命的精神让我感动。这部电影仅仅是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化家和政治家的艺术体现,我还要从孔子的文学著作论语再深化进行了解,还要向他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神。孔子的观后感3电影业发展至今,数不尽的风云人物被搬上了银幕,在那黑白的方寸之间重领风骚,却少有人问津儒家始祖孔圣人。一则是孔子已不是单纯的一个名字或是一个人物,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与思想;再则该角色实在是难以驾驭,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去想象神怪仙魔,可以靠着照片与文字去仿照伟人的风范,可对于这位孕育出了现今华夏数千年文化于思想的孔圣人这一角色,令多少影视人望而却步。不得不承认周润发的精湛演技,不愧

6、是在演艺界的顶尖大师,他将孔子对世间生灵的珍惜,对家人的慈祥,对学问的求索,均呈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孔子的强大才智生出了对人世苍生的悲悯之心令人刻骨铭心,那眼神中所透出的悲伤与才智之光,让人过目难忘。缺憾的是,孔子也存在着些许瑕疵。比如在前期宣扬时力捧的南子与孔子的感情戏份反倒是枯燥乏味,扮演孔子的发哥与扮演南子的周迅只有一场对手戏,且台词只有寥寥几句。南子乃孔子红颜知己一说根本就站不住脚,整个剧情发展下来,南子一角完全成了“鸡肋角色”可有可无。还有片中出现了像是连环弩这样的大汉朝以后才有的“高科技”武器却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多少让人有点接受不了,好看是好看了,可还是留意点敬重历史吧。不过该

7、片的可圈可点之处也颇多,时时常的插进一些典故如“朽木不行雕也”、“苛政猛于虎”,颇有教化人心的意思。孔子从总体上来看还是不错的,也得到了孔圣人后人的认可。当然,跟历史较真的观众也大有人在,指出了片中各人的称谓不合情理等细枝末节的问题。我奉劝各位,切莫计较这些,就当这又是一场豪华的商业巨片又何妨呢?孔子的观后感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令人百听不厌的话,原委出自谁人之口?我不说,想必大家都知道。此人乃是我国古代闻名政治家、思想家、教化家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他曾先后周游鲁、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以上不过是

8、我找到的一部分资料,比起电影孔子,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这部电影类似于“回忆录”一类,开篇就像我们展示孔子在公元前479年临终时的场面。孔子的一生历经坎坷:仅用一百乘牛车就吓退了齐国三百乘战车,并收复齐国所争得的“汶上三城”,却因季氏一族挑拨被迫赶出鲁国;收养了一名本用来陪葬的小孩长大后却“大逆不道”;驱除出鲁国而在各国周游是受尽战乱之苦;弟子子路因斗争,颜回因抢救书籍而死?总之,在孔子重回鲁国之前,孔子的每一刻都毫不平凡。孔子所带给我们的不仅只有孔子的那段生平,还有发人深思的“人生问题”。电影中孔子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看那前面的路,哪一条不是坎坷难行的呢?”人生也是如此。假如真有一条平坦的路,

9、最好不要去走,或许这就是一条最为黑暗的犯罪之路,甚至是一条绝路。肯定要选择以“言必信,行必果”、“与挚友交,言而有信”这样的话作为“招牌”的看似狭隘的“小路”。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也曾遇到过很多类似于孔子一生中的某些事。在做出选择时不妨想想,是不是可以向孔子一样选择一条最为“难行”的路。孔子的观后感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电影孔子带我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育;听到了颜回谦和尊敬的话语;听到了子路英勇坚决的声音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10、牢记斗争的教训。孔子助鲁国抗齐时,几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敌军泼洒而去;霎时间,火光把天都映红了,惨叫声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烧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恸不已,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头,有什么对错可言?弱肉强食,或许是斗争年头最残酷的。保卫和平的年头。试看斗争年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场斗争动辄就要死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而和平年间呢?社会安定,百姓们丰衣足食,一派蒸蒸而上的景象;这两者相比较,保卫和平,莫非不应当吗?珍爱珍贵的生命。古代封建社会,仅一个季平子死亡就要几百人甚至几千人陪葬,莫非人命真的有贵贱之分吗?不,只是因为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定趋势。那时的统治者视人命如

11、野草般,动不动就草菅人命!孔子为了救一个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驳回盛气凌人的季平子家管家,这就是孔子“仁义才智”的君子品行。在电影中,孔子曾与弟子失散,路人这样描述他:“气度像个大人物,却像丧家之犬般狼狈。”让人有些心疼:一个圣人,怎会落魄至此?有几人又能理解孔子?从血淋淋的历史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太多太多:牢记斗争的教训;保卫和平的年头;珍爱珍贵的生命。孔子的观后感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闻道,夕死可矣”电影孔子带我们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恍惚中,我仿佛听到了孔子对弟子们的谆谆教育;听到了颜回谦跟尊敬的话语;听到了子路英勇坚决的声音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们奉

12、为“至圣”,他如一颗绚丽的流星,在历史漫长的黑夜中用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给后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牢记斗争的教训。孔子助鲁国抗齐时,几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敌军泼洒而去。霎时间,火光把天都映红了,惨叫声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烧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恸不已,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混乱年头,有什么对错可言?弱肉强食,或许是斗争年头最残酷的。保卫跟平的年头。试看斗争年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一场斗争动辄就要死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而跟平年间呢?社会安定,百姓们丰衣足食,一派蒸蒸而上的景象。这两者相比较,保卫跟平,莫非不应当吗?珍爱珍贵的生命。古代封建社会,仅一个季平子死亡就要几百人甚

13、至几千人陪葬,莫非人命真的有贵贱之分吗?不,只是因为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必定趋势。那时的统治者视人命如野草般,动不动就草菅人命!孔子为了救一个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以一己之力驳回盛气凌人的季平子家管家,这就是孔子“仁义才智”的君子品行。在电影中,孔子曾与弟子失散,路人这样描述他:“气度像个大人物,却像丧家之犬般狼狈。”让人有些心疼:一个圣人,怎会落魄至此?有几人又能理解孔子?从血淋淋的历史中,我们得到的启示太多太多:牢记斗争的教训;保卫跟平的年头;珍爱珍贵的生命。孔子的观后感7早知曲阜是孔子的家乡,这是我仰慕已久的地方。于是,今年的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就一起去到曲阜参观闻名的三孔孔庙

14、、孔府、孔林。首先,我们去了孔庙。在中国,孔庙有许多,但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应属位于山东曲阜市南门内的第一座孔庙,它又称圣庙,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东方三大古建筑群。我们沿着护城河渐渐向前走,导游阿姨边走边介绍说:“护城河是一条很惊奇的河,它不是顺道而行的,而是逆行的”听着听着,不知不觉中我们慢慢地走到了孔庙。走进大门,“金声玉振”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生辉。“这个石门原委有着怎么样的来历呢?”我心里暗想,最终,我把这个疑问说了出来,“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

15、钟起先,这就是金声,以击磐告终,这就是玉振。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为了纪念这个小典故,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导游阿姨应声回答,真不愧是导游阿姨啊!走完孔庙,那当然要走走孔府啦!孔府是孔子的子孙后代住的地方,孔府有大厅、有大堂、有楼房。东边是庙,西边是学堂,中间是建筑物。建筑物非常高大、宏伟。孔府的后花园里有池塘,池塘里有许很多多的小锦鲤,在池塘里逍遥自在地游来游去。最终,我们去了孔林,孔林是孔子及世世代代子孙的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地。园内古木森森,林下墓家累累,碑蝎林立,石仪成队。曲阜三孔,宏伟壮美,它不仅是儒家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文明的沧桑踪迹!孔子的观后感8开学了,我们一如既往去参与开学典礼。今日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杭州孔庙。坐车半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最终孔庙在朦胧的小雪中揭开了它的神奇面纱。我们最先到了大成殿,一进门就看到了五座大人像。正中间就是神色庄重的孔子,在正上方还有一个个大金字:斯文在兹,中和位育,看来孔子先生在当时地位可高了。天花板上还刻着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动物,有的龙飞凤舞,有的天马行空,鹤、狮、孔雀,个个栩栩如生,非常宏伟、壮丽。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