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398517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数学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你能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8和12 17和51 6和11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几个?公有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有:6、12、18、24、30、36、42、48 4和6公有的倍数有:12、24、36 4和6公有的最小倍数是:12 2教学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

2、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1)采用列举的方法,分别找出6和8的各自倍数,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完成“做一做”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3和6 2和8 5和6 4和9 3和9 5和10完成后总结规律:在3和6 2和8 3和9 5和10中,有什么发现?在 5和6 4和9 中,又发现什么了? 三、课堂小结.最小公倍数教学反思 大可中心小学:陈宝雄这一堂课下来总体感觉学生讲得不错,各环节也安排得井然有序,首先是汇报教材基本的知识点,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接下来利用典型例题让学生充分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进一步巩固相关概念;最后集体完成相应练习,交流一堂课的收获。学生在认真

3、思考,该讲的也讲完了,但仔细思考后发现在以下几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的完善:一、小组汇报与个人汇报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汇报积极性本堂课没有发挥小组的优势,每个学生都是代表自己一个人在讲台上展示,以至于整堂课下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了课堂的思考中来,课堂显得有些压抑。在汇报时还是应结合小组的优势,让每个上前分享的学生都代表着小组的荣誉与责任,这样能使接受有困难的同学敢于出来发言,因为,即使说错了,还有组长在后面帮助他呢。二、预设充分,有效点评,及时把握住课堂的生成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上,学生想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方法,课堂上生成不少有价值的东西,但是就是不能很好的用语言去把它描述出来。这时因我课前预

4、设不充分,当时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既没有很好倾听学生的想法,在总结时也没有作出有效的点评,没有使问题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还耽误了不少时间。这种情况主要应该是老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站在学生的思维上去思考问题,也就是预设不充分,所以在以后备课时光有导学稿还不行,老师应更多的去备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这样的话不管课堂出现什么情况,教师都能从容面对。至此,我又总结出一条很可贵的经验:在实施三环节教学中,不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必须正确、有深度地把握教材,必须充分地备学生! 三、分层设计自学结果检测,培养尖子生课后级经过与老师的交流,发现整堂课学生缺少静下来练习的时间

5、,而且练习设计上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既要有大家都必需过关的基础性练习,又要有针对尖子生设计的培优性练习,而且最好是以小条的形式,只有基础练习都过关了才可以将小条发下去,我想这给我以后上练习课指出了一个很好的改进方向。四、充分利用老师的语言艺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让学们说变成学生想说,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经过评课,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感触。通过这课堂我们发现当你让学生说的时候,学生是处于被动的回答状态,而当你说我有困惑需要帮忙的时候,这时学生就不是回答而是一种教师的身份来进行问题的交流与分享,他们这时往往更容易站出来发言。所以我总结为,作为老师一定要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通过自己的语言不动声色的去引导课堂,正如有的老师在评课时说的那样,当想问学生求最小公倍数还有没有其它方法时,不是去问,最好是自言自语“噢,原来这是列举法,是不是只有列举法呢!?”学生在课前自学时已经找到了多种方法,听老师这么一说,肯定会急于上来展示自己的方法,这就很自然地达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