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398330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度安乡县教师进修学校 卜琰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可以把语文课本上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看得见的形象,听得见的声音,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而明晰,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增强了教学效果。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真正实现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吗?信息技术能代替其他教学手段吗?我们有必要了解课堂,把握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的度,从而更好地改进语文课堂教学。一、从实际教学需要选择信息技术运用的度语文课堂融入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完成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但在学校组织的多次

2、听课活动中,我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过分依赖多媒体,不从实际教学需要出发选择媒体,不论什么课型什么内容的课都在使用多媒体,而且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活动,课件播放占了大半节课堂时间,这样的教学不仅浪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还达不到的预设的教学目标。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授沁园春长沙时,一个课件里用了40多张幻灯片,学生看到的只是眼花缭乱的图片在不停地闪烁,就连诗句“鹰击长空”中的“鹰”,“鱼翔潜底”里的“鱼”都用图片展示出来整堂课几乎成了课件展示课。甚至还有一些非常简单完全可以在课堂上由老师直接表达的话,比如“你真聪明!”“你读得很好!”“再仔细想想”等等,都安排在了课件中。有的教师

3、甚至还把整本书的文字、自己的板书都搬到了屏幕,由于投影时间短,学生不可能把有用的知识及时抄下来。还有部分教师自制课件水平不高,为了适应当前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潮流,只好从资源网上搜集一些免费的课件,而这些课件往往和他们自己的教学设计不相符,他们选择放弃自己的设计进而偏离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试问这里列举的种种还是我们需要的语文课堂吗?其实我们已经知道多媒体教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重难点,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它。如果教师能用常规教学手段很好地解决的教学问题,我觉得就没有必要费用多媒体了。如果课中用到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也都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教师也要不断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

4、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如设计课堂教案、导学案、撰写课件脚本等都要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有效方式,体现崭新的教学理念。二、从促进学生思维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度信息时代,学生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接受知识,获取信息,思考评价,解决问题。正确的数字化学习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有的教师只是提出“从网站找出一条信息来表达或证明你的观点即可”。这种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资料的思维方式就带有误导。它容易使学生人云亦云,甚至以偏概全,有碍其正确判断。这就是说如果教师连逻辑思维,辩证思维都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训练的话,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在现实的课堂中,不少教师

5、认为课文中描绘的内容在教学时都要制作成图片让学生欣赏,美其名曰“形象地理解”。实际上文学欣赏的过程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艺术形象的创造也是审美思维的过程,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成简单的图画、照片,欣赏者一目了然,那么多美的艺术形象在学生那里却没有感觉,这是何等的悲哀。文学欣赏又具有差异性,文学作品的内涵也绝不是单一的,况且教师提供的图像还不一定能正确体现作品的内容。所以这些一览无余的画面绝对不能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反而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使学生失去了“披文入情”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文学欣赏的“共鸣”。想要抓住学生理解需求的时机,促进学生进行充分的思维活动,教师就不要轻易把教学的难点、矛

6、盾交给多媒体,而应引导学生产生“愤悱”之情,在学生思维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再呈现多媒体,使学生豁然开朗,才能使课堂教学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换句话,就是多媒体的使用应该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让多媒体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思维的过程。三、从抓住感情需求理解信息技术运用的度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多媒体技术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形象、直观、全方位地展示了课堂效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和改进传统教学方式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诗歌教学中,有位老师在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

7、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曲班德瑞的优美轻音乐,屏幕上不断闪现剑桥优美的建筑和自然风光及诗人的图片资料,给学生营造出优美的抒情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由朗读,把握诗歌的美感,然后再由教师示范朗读。此时的师生都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讲解,在美的氛围中师生共同感受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感受诗人对康桥难舍的留恋之情。这种多媒体授课比起传统的讲解式授课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课文就讲完了。但如果本堂课教师从头到尾只顾着操作机器,忙着播放课件,不深入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去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不能进行恰当的板书,学生仅仅是听听音箱的声音,看看屏幕上的图像

8、,这样的课堂将毫无意义。赏析这类抒情味浓厚的诗歌或散文,教师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最适宜产生情感共鸣的环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四、从学生和教师地位协调信息技术运用的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让他们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同时面对网络上的浩瀚资源,有不少的学生会迷失方向,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

9、任务,而是沉迷于局域网内的游戏,聊天,谈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这样不但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中的教学任务也没能完成。为此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协调的师生关系,融洽的交流氛围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中运用好信息技术是要求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

10、聚集效应,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过程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五、从语文学科特点把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度语文学科选择与信息技术“整合”不是把学科教学整合到信息技术中,而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去支持学科教学。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必须遵循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技术的作用在于“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研究这种工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法与策略,才能发挥这种工具的巨大作用。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执教消逝的仙湖时,为了增强教学的可视性、趣味性,开始导入时播放了一长段罗布泊未沙化前的美景视频,学生

11、们异常激动。这样似乎开了一个好头。可是在感悟言文字、体悟文本魅力的时候,老师却只是简单地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就文字学文字,就内容问内容,学生们变得无精打采,有的学生几乎不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最后教师总结后又将罗布泊如今的面貌播放了一遍,整节课结束。其实如果能有选择性地将视频和图片资料制成相应课件,在学生深入学习课文时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借助信息资源自主学习,汇报时再由学生结合文字、视频、图片等进行小组展示交流,效果会更好些。总之,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在认识和操作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的误区,教学中我们只有恰当地选准多媒体运用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有掌握好了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的度,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才能更好的走近、拥抱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语文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