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397297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针对这些新课程理念,我在自己现在所担任的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一年级开始,就想方设法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会学得轻松,教师也教得更自在。那么,如何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数学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的活动,教师应该是学生最忠实的学习伙伴。你一旦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上走下来,走到与学生平起、平坐、平等交流的关系上来,那么学生的心理上不会再因为你是老师而使他害怕,他就会大胆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说出来,敢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更乐于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该是轻松、愉快的。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既要严,树立教师的威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要会哄,让他们把你当好朋友,更喜欢你,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比如:在上课时,我经常会创设一些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境,然后故意装作不会而需要学生的帮忙,于是这些小朋友便会积极主动地抢着帮老师

3、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思维比平时更活跃;在做题时还经常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会有意无意地参加到他们的学习活动中去;和他们一起玩一些数学游戏等等。除些之外还经常在课余时间和他们进行随意的交流或开一些小玩笑等,和他们一起开心,让学生觉得老师更亲切。但特别要注意跟学生的友好关系一定要把握好尺寸,不能过了头,失去老师的威性,该严格时也一定要严。因此,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产生爱的感情,唤起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习效率不断提高。二、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数学必须从

4、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数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用数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身临其境”地学数学,有利于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陶行知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如:让一个刚入学的学生算3加5得几,他可能半天算不出来,可你一说:“你有3颗糖,妈妈又给你5颗,现在你有几颗?”他却会高兴地脱口而出:“8颗”,是的,课堂更是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将课本数学

5、激活,把生活带进课堂,学生才会对课堂更感兴趣,才有信心去学好知识。又如,在教学第一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内容时,在教室里没有多媒体的动态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它们的含义,特地创设乘车的情境,让他们进行模拟乘车,现场表演,有上车下车的人,应该如何计算,这样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更容易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数学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三,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

6、好动的天性,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体现学习过程活动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游戏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活动,人人都感兴趣,当他们在课堂上也能玩到游戏时,会觉得多么开心,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也就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放到他们喜欢的活动中去学,让死板的东西变得直观、有趣,学生会学得更轻松。把一些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做”数学的过程,同时萌发一种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学习要求。比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为了让学生能熟练理解和记住数的组成,特创

7、设了一个“对口令”游戏,利用各自的手指每两人进行合作,“我出 1”,另一个就对口令:“我出9,1和9凑成10”,“我出2”,“我出8几和几凑成10”等,这些游戏还可以让他们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玩。同时,我还经常利用小棒让学生玩分小棒、摆小棒游戏,或者玩一些猜数游戏;利用学生自己做的数字卡片玩数字游戏等,。游戏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一起玩,或者更多是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玩。这也充分体现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学习方式。而且这些活动多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学生玩得开心,学得来劲,玩中有思考,体验得更深刻。这样的学习学生边玩边学,那是乐在其中。这体现的也正是新理念中的“让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因此,组织学生开展丰

8、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在“动”中求知的能力。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无论在动手操作、说一说、练一练等方面都要设计不同的层次,想方设法让所有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他们才会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索新知。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特别注重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小小的鼓励。如:“你看,他做得多好;他听得很仔细;他回答得很响亮”等。听到这些及时的鼓励,学生会表现得更好。除语言鼓励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如:送给学生小红花或掌声;让做得好的学生给自己画一朵花、一个笑脸图、一面小红旗;人多时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夸夸自己等。这样鼓励的方式变换运用,学生觉得新奇而高兴,同时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越学越有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多鼓励,让他们永远充满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那一份独特的快乐,学生更会想学、乐学。总之,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做到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