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396189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51灿烂的中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51灿烂的中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51灿烂的中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51灿烂的中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51灿烂的中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1灿烂的中华文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1灿烂的中华文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懂得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原因2了解中华文化的影响能力目标1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2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3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4从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教学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

2、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教学方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63引言 结合孔子学院、汉语热的等时事政治 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板书)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板书)活动一:外国人谈中华文化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漫步在中华文化的殿堂。活动过程:看教材P64情景,思考提到中华文化,我们会想到什么?学生略教师情景中他们说的中国功夫、旗袍、长城等,都是富有中华文化韵味的,有人说中华文化比较神秘,其实它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如道德经在欧洲的影响、孙子兵法在日本的影响、在法

3、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活动以及学生家乡有特色的民居、戏剧、服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等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些表现。指导阅读P64课文 中国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活动二:通过事例感受中华文化P64-65活动框 活动目的:意在引导学生漫步中华文化的画廊,领略中华文化的无限风光,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力量。 教师它们各自都有其不同的来历,我们来逐一看看:汉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六千多岁了,它是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划,象形变为象征,复

4、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北京市中心、南北中轴线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分布,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凝聚了我国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京剧: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表演上唱、做、念、打并重,表现力丰富。广为流传的传统剧目有霸王别姬群英会打渔杀家等。编钟:我国古代打击乐器,由悬挂在木架上的一系列铜制的钟组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有六十四枚。粽子: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食品。屈原投江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湖南等地的人民以赛龙

5、舟、包粽子等方式来表示纪念。关于它们的来历,我们还可以从其它角度来看,就故宫而言,它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研究我国封建王朝的活化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同样的文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因为文化情趣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指导划书 P65课文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活动三:P65活动框 活动目的:意在引导学生链接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加深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一特点的理解,以引起下文。活动过程:你认为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比如思

6、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学生思考,教师归纳)教师如思想家孔子,整理诗书,编订春秋;孟子著有孟子;王夫之及其著作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从军事家来看,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孙膑著有孙膑兵法,毛泽东著有论持久战等。从文学家来看,鲁迅著有狂人日记,茅盾著有子夜等。还有一些发明家、科学家、医药学家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各个方面杰出人物用自己光辉的成就共同装扮了中华文化的大花园,他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在中华文化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他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指导批划P65中华文化的构成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学、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7、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活动四:谚语和格言 P65活动框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师人是文化的人。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受既定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等无不打上一定文化的烙印。中华文化特别是其优秀文化传统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一些充满哲理的谚语或格言对人们的影响中窥见一斑。所有这些都表明,传统文化是过去的,但其富有生命力的部分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一言一行,影响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这也就是下文要讲的意思。二、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板书)

8、活动五: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和徙木为信的故事。活动目的: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及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师这些故事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略教师这三个历史典故反映了爱国、贵和、守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例如,(指导学生批划P67第一段课文)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

9、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等。活动六:连线P65活动框 活动目的:有利于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及其影响有更深刻的理解。活动过程: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的崇高道德理想。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气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的道德传统。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不降其志,不辱其身。礼之用,和为贵。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志存高远。自胜者强。君子强学而力行。学生略教师“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出自礼记,大意是“如果对国家有利,自

10、己就不去追求富贵”。这就告诉我们,利国利民是大事,个人富贵是小事,如果能兼顾当然好。但是,如果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就要为国家利益着想,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所以,它对应左边的“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条。“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出自论语,大意是“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清白”。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应当具有自己的人格,恪守做人的准则,而不能在强权的压迫下屈服。所以,它对应左边“捍卫道德尊严,守死善道的精神气节”这一条。“礼之用,和为贵”,出自论语,大意是“礼的作用,以和为最高境界”。我国传统文化中“和”的内涵十分丰富。根据中医的理论,人

11、体各个器官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它们彼此之间协调好了,才会有健康的体魄。不同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文化之间要讲“和”,整个人类社会才会和平幸福。人与自然之间也只有讲“和”,人类社会才能持续发展。所以,它对应左边“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这一条。“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出自尚书,大意是“对别人要宽容,不能求全责备;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惟恐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这句话提倡的是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它对应左边“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的道德传统”这一条。“志存高远”,出自诸葛亮诫外生书,大意是“立志应当崇高远大”。古人很重视人生志向的确立,志存高远,就会自我激励,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它

12、对应“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理想人格的崇高道德理想”这一条。“自胜者强”,老子所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做事情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努力超越自己,克服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只有首先战胜自己,才能无往而不胜。它与“君子强学而力行”,对应左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一条。教师小结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发展。指导划书P67第二段课文板书设计2.5.1 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原因3、中华文化的构成4、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影响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1、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内容2、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