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中的物极必反原理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3961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易学中的物极必反原理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易学中的物极必反原理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易学中的物极必反原理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易学中的物极必反原理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易学中的物极必反原理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易学中的物极必反原理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学中的物极必反原理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易学中的物极必反原理解析“物极则反”是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的重要命题。自 从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阐发“物极则反”思想以 来,各家各派,尤其是历代易学家对“物极则反”说进行了 长期探讨,使其不断丰富和深化,对中国辩证思维的发展作 出了应有的贡献。战国时期产生的易传,在学术大融合的气氛下,汲 取各家学说的营养,特别是道家和阴阳家倡导的阴阳学说, 解释周易原理,建立起一套以阴阳变易学说为核心的哲 学体系。由于受老子辩证法思想的影响,易传对“物极 则反”说也有所阐发。易传不仅论述了对立面之间既相 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既相反又相成 的关系,也看到了对立双方并非凝固不变的,而是可以变动

2、、 相互转化的。易传认为,事物的盈虚消长是一个物极则 反的过程,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向反面转化。象传详细描写了乾卦六爻从初九“潜龙勿用”,经 过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到上九“亢龙有悔”,逐渐积累, 向上发展,最后发生转化的过程。其中说:“潜龙勿用,阳 在下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文言传进一步解释说:“潜龙勿用,下也”;“飞龙在天, 上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穷”即穷极之义。从初爻 到上爻,意味着阳的势力不断增长,至上爻发展到极点,盛 极而衰,要走向其反面,所谓“盈不可久也”。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发挥象传的观点,用来解 释经文“亢龙有悔”说:“上居天位,久而

3、亢极,物极则反, 故有悔也。”正义概括为“物极则反”,是符合象传 文本义的。对此,系辞传更从理论上加以阐发,称为“易穷则 变,变则通,通则久”。即是说,事物的变化总是穷极则变, 转化为其反面,变为反面之后就通达顺畅了,又有新的发展, 新的发展又要经历一个相当长久的时间,这就是“通则久”。 但这个“久”并不是永久。新的发展还要逐渐达到“穷”的 阶段,又将发生新的转化。这也就是系辞传所说的“往 来不穷谓之通”。“物极则反”,“穷极则变”,就理论思维说,是承认对 立面之间存在着同一性,是以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思想为基础 的。序卦传通过对 64卦排列次序的解释,进一步论述 了这一思想。如其解释泰卦之后为什

4、么是否卦说:“泰者, 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泰是通达的意思,事 物不可能永远通达,因而通达就要向其反面即不通达转化, 所以“泰”卦之后就继之以“否”(阻塞)卦。又说:“蹇者, 难也。物不可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震者,动 也。物可以终动,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 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如此等等,就卦名的意义说, 每两卦为一组,都是相反的。每两卦之间的关系是“物不可 以终”“故受之以”即物极则反,相互转化之义。易传还进一步认为,穷极则反是天地间一切事物的 普遍规律,这就是丰卦彖传所说:“日中则昃,月盈则 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太

5、阳达到正中的时候,就要向西方偏斜;月亮达到最圆的时候, 便要转向亏缺。天地万物一盈一虚,人事国家一盛一衰,一 存一亡,乃至鬼神的赐福与降祸,无一不在向着对立面转化。基于对“物极则反”法则的认识,易传作者还从中 引出了防止或警惕走向反面的经验教训。系辞传说:“危 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 而国家可保也。”即是说,安于其位,结果招来倾危;维持 现状,结果招来灭亡;自恃其国家已经得到治理,结果则招 来祸乱。因此,要随时保持一种忧患意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 忘亡,治而不忘乱,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身安国保的目的。 认识到这一点

6、,在政治生活中,就可以防止走向反面。然而,易传却没有明确提出“物极则反”的命题。 只是到了汉代,象数派易的创始人之一京房以阴阳二气说解 易,方提出了“物不可极,极则反”的观念,并作了进 一步阐发。如其京氏易传解释升卦说:“自下升高,以至于极, 至极则反,以修善道而成其体。”这是说,高极则反。又解 释井卦说:“阴生阳消,阳生阴灭,二气交互,万物生焉。 震至于井,阴阳代位,至极则反,与巽为终,退复于本。故 曰游魂为大过。”“交互”,即相互推移。“震至于井”,是说, 震宫中的五世卦为井卦。“阴阳代位”,指震宫九四爻居于井 卦六四之位,则为大过游魂卦。阳爻代替了阴爻,故称“阴 阳代位”。此种阴阳互变,

7、也是返回本宫卦之爻象。其所以如此,因为五世卦乃发展到极点,“至极则反”,“退复于本”,与下卦巽共同构成大过卦。接着又解大过卦 说:“阴阳相荡,至极则反,反本及末于游魂。分气候三十 六。阳入阴,阴阳交互,反归于本,曰归魂,降随卦。”“分 气候三十六”,指一卦六爻主管一年节气的三十六候。阴阳 二气相互推荡,交互推移,至极则反,并以此说明游魂卦反 归复本,其下卦复归本宫震卦之位,则变为归魂卦。由此也可以看出,其“至极则反”说,是同一年之中气 候的变化,阳极阴生,阳生阴灭,寒极则暖,暑极则凉,阴 阳代谢,升降消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其解渐卦说:“阳极则阴生,柔道进也”;解复卦说: “阴极则反,阳道行也”

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京氏易传 对大壮卦的解说:“内外二象动而健,阳胜阴为壮。易曰:羝羊触藩,羸其角,进退难也。壮不可极 极则败。物不可极,极则反。故曰:君子用罔,小人用壮。” “易曰”,是大壮卦九三爻辞。“羝羊”即壮羊,“羸其角”, 谓拘系其角。大壮上卦为震下卦为乾,故言“动而健”。此卦下四爻 为阳,所以说“阳胜阴而为壮”。壮羊以其角抵触藩篱,其 角反而被篱笆拘系,处于进退两难之地,这是壮极则反。以 此解释爻辞“君子用罔,小人用壮”。也就是说,阳胜阴为 壮,可是壮极则反于阴。所以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向其反 面,此即“物不可极,极则反”。就易学系统而言,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物极则反”的 命题。此后,“物极则反”这一命题受到历代易学家们的重 视,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周易文摘博客,作者:郑万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