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助跑投掷垒球技术学练8.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39273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助跑投掷垒球技术学练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5.助跑投掷垒球技术学练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5.助跑投掷垒球技术学练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5.助跑投掷垒球技术学练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5.助跑投掷垒球技术学练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助跑投掷垒球技术学练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助跑投掷垒球技术学练8.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助 跑 掷 垒 球授课年级:六年授课教师:苏航投 掷 单 元 教 学 计 划教材名称助跑投掷垒球课次总计4教学目标 1、学习全程助跑投掷垒球的动作方法,以及助跑距离的丈量方法。2、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提高投掷能力。3、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的精神,欣赏和赞美他人的意识和习惯。重点基础知识 面对投掷方向,右手持球于头的右前方;助跑几步后,迈右腿的同时,上体向右转,右臂靠近身体经下向后引球,左腿迅速蹬地、转髋、挺胸,同时身体左转,重心前移,左腿积极落地蹬伸,上体向前鞭打,右臂经肩上屈肘向前挥臂,将球快速投出。重点和难点重点:持球后引,交叉上步、蹬地、转体、肩上屈肘,挥臂等动作连贯。难点:助跑

2、与最后用力做到连贯协调。课次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法、学法和要求附加或调整一复习上步投掷垒球动作,发展上肢力量,提高投掷能力;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吃苦耐劳的精神。重点:复习上步投掷动作难点:上步投掷动作规范1、教师示范原地投掷垒球动作,强调动作要点。2、学生二人一组,对面站立,原地投掷垒球练习,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动作。3、学生二人一组,对面站立,上一步投掷垒球练习。4、上一步投掷垒球比准。要求:投掷动作自然连贯。二初步学习助跑投掷垒球动作,发展上肢力量,提高投掷能力;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吃苦耐劳的精神。重点:助跑投掷垒球动作要领难点:助跑与用力动作协调1、教师示范并讲解助跑投掷垒球动作,学生

3、观察模仿。2、徒手用慢速三步交叉步练习。3、持球做完整交叉步练习。4、助走46步,结合投掷步做徒手练习。5、助跑46步完整技术投掷垒球练习。要求:蹬摆配合迅速、有力。课次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教法、学法和要求附加或调整三进一步学习助跑投掷垒球动作,发展上肢力量,提高投掷能力;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养成安全投掷习惯。重点:改进助跑投掷垒球动作,学会丈量步点的方法难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步点1、投掷步减速,做徒手练习。2、助跑投掷垒球完整动作练习。3、指导学生丈量步点的方法,学生反复习练习和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步点。4、助跑投掷垒球比赛。要求:控制助跑速度与交叉步和最后用力的衔接紧密。四通过测试,了解学生

4、的能力和兴趣,检验教学手段的有效性,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依据。重点:测试助跑投掷垒球1、助跑投掷垒球完整动作练习。2、宣布测试标准与测试方法。3、分组轮流测试。4、小结。要求:认真参加测试。备注多给学生自练的机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步伐进行练习,使其体脑结合。助跑掷垒球设计说明一、 指导思想本教材依据新课标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合作精神。除了必要的技能教学以外,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左右脑发育。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团价写作、勇敢顽强的

5、健康心理素质,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打下良好基础。另外,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要突出其多样性,趣味性,竞争性。二、 教材分析本课主教材(投掷:助跑掷垒球)是选自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三)教材中的内容。六年级投掷:助跑掷垒球,本课为第二次课。助跑掷垒球是在以往学过的投掷项目各种抛、掷轻物体地滚球掷准、持轻物投准等基础上进行的以发展学生掷远能力为主的练习,是进一步发展学生上肢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的延伸。其目的是既要发展学生肩上投掷的正确挥臂方法和对学生掷远的能力,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意识、审美能力、积极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陶冶其情操。三、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

6、为水平三学生,他们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的初始阶段,水平三的学生在心理上会产生独立性,有利有弊。而在体育课上,独立性强的学生更容易变得独断,过于任性固执,甚至会不听指挥。因此我给学生分成了组,并在每组中学生推选出每组的小组长。在研讨中与练习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设置奖惩制度。四、 学习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助跑掷垒球的动作方法,并且能够学会。2、 提高学生练习动作的标准性,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投远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提高合作、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五、 教学流程:准备部分(在课前已经分好小组,并在前几次课中有应用)在课前已经分好小组,并在

7、前几次课中都有应用。准备被部分里我安排了热身操和小游戏(喊数抱团)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同时提醒学生一定要左右手配合来锻炼左右脑的发育,提高上课的兴趣,为主课做铺垫。基本部分:本部分由四个部分组成1、 复习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巩固之前学习的个别动作,纠正学生动作的小错误,提高动作标准性。2、 新课部分:学习助跑掷垒球动作技术。3、 游戏部分: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奔跑能力及下肢力量。结束部分:放松操,配合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身心放松。使学生心率趋于平缓,另一方面进行本课小结,讲解本次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六、 安全防范1、提前做好安全教育和要求,如

8、遇身体不适的一定要提前说,以及在练习时要注意正确的动作和顺序,避免出现伤害事故。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3、提前了解学生健康情况,安排见习生。七、运动负荷预计:平均心率1305/分钟,最高心率150次/分钟。全课练习密度预计50%5七、 场地布置 大东区静美小学体育课时计划年级:六年 第3次课 指导教师:汪洋 授课教师:苏航教材投掷:1、助跑掷垒球2、游戏:障碍跑教具录音机1台、垒球30个、障碍跑器械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助跑与交叉步的衔接使70%学生掌握这一动作技术。2、 发展学生上肢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投远的能力。3、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团结协作

9、的精神,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意思顺序时间课的内容教法与教学过程学法与练习过程组织、与要求运动负荷次数时间开始部分8分钟一、课堂常规1、 整队报数2、 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3、 安排见习生二、小游戏杂货铺三、健身操 1、口令指挥2、宣布要求 教法: 1、示范法 2、语言提示法教学过程:教师讲解规则并带领学生进行游戏。(给学生强调游戏规则)教学过程:1、 音乐伴奏2、 提示动作3、 语言鼓励1、 整齐队列、报数2、 认真听讲学法:1、 练习法2、 观察法 学练过程: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游戏学练过程:1、 活动身体各关节。2、 按照教师要求做。组织: 要求:1、精神饱满2、队列整

10、齐组织:* * * * * * * * * * * * * *要求:准守规则组织:四列横队要求:积极热身1次3次1次1分3分3分基本部分20分钟7分钟一、助跑掷垒球助跑与投掷步的衔接问题:1投掷步与助跑的区别2助跑时先迈哪只脚3投掷步时先迈哪只脚4在做投掷步的时候上肢做了什么动作教法:1讲解法2示范法3指导法4练习法教学过程:1、复习原地侧向投掷2、复习投掷步动作(口诀:一左二右后引球,交叉步后挥臂投)3、学生观看ipad自学助跑+投掷步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4学生回答问题并作出示范。5教师对上述问题进行小结并做两次示范。6两人一组进行练习(规定起跑线和投掷线)先慢后快。7选三

11、组进行示范并纠正错误。8小组长带领学生继续练习。学法:1观察法2示范法3分组练习法4讨论法学练过程:1、学生在教师口令下进行复习2、学生复述口诀进行复习3、根据教学视频,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教学视频进行模仿练习4学生集体观看学生示范5学生集体观摩教师动作进行模仿练习6学生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互相监督是否在起跑线起跑和投掷。7学生集体观看优秀学生示范8学生持球练习组织:* * * * * * * * * * * * * *要求:认真观察及练习、积极活动,注意安全,积极讨论。要求:蹬地、转体、挥臂要求;动作连贯要求:认真观看视频,并进行模仿要求:认真观看要求:注意起跑线和投掷线的位置要求:认真观看动作,

12、及投掷线位置要求;取长补短要求;先慢后快,注意安全22次若干次4次2次6次3次5次40秒40秒1分钟2分钟40秒8分钟1分钟1分30秒二、体能训练游戏:翻山越岭方法:学生分成4组通过前方障碍返回,先结束的组为获胜。(跳过小山丘、穿过密林、打到怪兽返回)教师: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及注意事项。2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游戏。3宣布比赛开始。4宣布比赛成绩。学生:1学生明确活动方法,进行活动。2学生根据教师安排进行游戏。要求:团队协作,听从指挥。组织:* * * * * * * * * * * * * * * * * * *2次3分16结束部分5分钟1、 学生整理放松活动2、 小结本课学习情况3、 布置部分学生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