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10.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390810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与除法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数与除法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数与除法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数与除法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数与除法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数与除法1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与除法10.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下】分数与除法执教: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 杜忠敏设计理念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教学和实施教学时,要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出发点,注重挖掘教材的思维因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辨的机会,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有理、有据、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对分数意义的扩展,掌握并会应用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经历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探索过程,培养有根据猜

2、想及科学验证的学习方法,提高信息提取和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白板进行互动等信息技能和素养。3、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主动尝试解决问题。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问题驱动。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动物世界中谁跑得最快? 对!是猎豹。请看,猎豹3分钟跑6千米,确实神速!你能提什么问题?列式是?问题:平均每分钟跑多少千米? 板书:63 = 2(千米)再请看:动物王国就要举行运动会啦!猎豹成了小动物们崇拜的偶像,大家都在加紧训练,争取参赛资格。你从图上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也想知道它们平均每分钟跑多少千米,该怎么列式?信息:小马5分钟跑2千米,小鹿8分钟

3、跑3千米,小狗5分钟跑1千米,小兔7分钟跑1千米。咱们每组同学分别做对应的一题,看哪一组最快。1、学生汇报并板书:小马:250.4(千米)小鹿:380.375(千米)小狗:150.2(千米)小兔:170.14(千米) 17 = 17(千米)2、师:谁能根据分数的意义说说为什么1千米717千米呢?大家观察这组算式,两个数相除,商可能是什么数?两数相除的商可能是整数、可能是小数,除不尽时还有可能是分数。老师有个疑问:只有除不尽时商才能用分数表示吗?大家想不想深入研究? 【评析:创设动物运动会的情境,在求速度的过程中体验两数相除的商有整数、小数,有时还非用分数不可,感受本课学习的必要性,激发探究的强

4、烈欲望。】二、动手操作,探究本源。新授: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得几块?该怎么列式?猜猜它的结果是几块,你是怎么想的?(34=3/4? 4/3?)哪个结果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1、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三张代表饼的圆纸片。2、汇报结果及分的过程,在展台上边做边说电脑显示两种分法:一种是一块一块平均分,一种是三块重叠在一起平均分。3、对比小结,并用白板演示两种分法的区别和联系。不管哪一种操作,每人都分得34块,验证之前的猜想。(使用白板动画功能)4、如果这3块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块?列式解答?(板书算式)如果平均分给7个人,每人分几块?平均分给8个人呢?【评析:让学生先大胆猜想,

5、而后操作验证,发现两种分法对应着34块饼的两种意义,从而扩展了分数的意义。先是小组合作、汇报展示,然后借助白板的动画功能,用课件清晰演示3块饼平均分成4份的过程,让学生对1块饼的3/4与3块饼的1/4都是3个1/4印象深刻。】三、观察对比,明确关系。1、用等式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观察黑板上这几道等式,汇报,说说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讨论得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2、根据以上关系,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除法除号除数分数分子分数值学生人人动笔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板演:ab=a/b 为什么b0?3、指导看书,质疑。分数与除法关系这样密切,那我说除法就是分数,学了分数,就让除法下岗去吧!

6、行吗?为什么?(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他们并不完全相同。)4、你知道吗?白板课件呈现分数的来历、分数线与除号的演进以及在键盘上统一为“/”,进一步说明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密切。【评析:本环节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初步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继而看书质疑,进一步明确了分数与除法的区别和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结合具体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将凝聚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因子予以外显,成为学生可以触摸、感受、体验、品味的东西,渗透了数学文化与本质的内涵。】四、变式发展,巩固提高。1、闯关练习一,开火车口答:用分数表示卡片上除法式子的商。要求:快速、大声。14 2

7、5 57 415 49 1013 617813 99100 89 98 3532 94 332、闯关练习二:填空,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学生动手做,汇报)58( )( ) 79( )( )( )73 ( )65( )(m0)nm =( )( ) 13( )13( ) 汇报,检查学生做的情况。3、两只青蛙比赛跳远,大青蛙说:“我一步能跳1米的23!”小青蛙说:“我一步能跳2米的13!”听了他俩的争论,你想问什么?(到底谁跳得更远一些呢?为什么?)学生上讲台,借助在线段图,白板互动演示两只青蛙跳的距离,明确23米表示的意义。(使用白板的拖曳功能,以及线条、画笔、标注、拷贝等功能。)小结:23米不仅可

8、以表示还可以表示看来,现在我们说23米表示的意义,就能从两个角度来解释了:从分数的意义上说,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说,表示把2米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4、5只猴子在爬竿接力赛中夺冠,奖品是一箱3千克的桃子(10个),(1)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2)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千克桃子?(3)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箱桃子?学生动笔列式计算,反馈。【评析:练习设计紧紧围绕“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青蛙跳”一题,让学生借助线段图来演示23米的两种含义,充分展示了白板的互动功能。】五、全课总结,回顾收获。这

9、节课,我们是如何来研究“分数与除法”这个问题的?能解决老师课前的疑问吗?1、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有什么好处?现在你能用分数表示各位小动物的奔跑速度了吗?2、两数相除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它们的结果;反过来,分数也可以看成两数相除的形式。3、拓展:除法“0.38”能用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商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去思考。【评析:“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每节课都少不了。当课堂被激活,学生偏离了预设之后,教师的“教感”支配着课堂的精彩程度。本环节教师充分利用突发事件,使它成为有利的教学资源。学生回忆整堂课

10、在合作交流中经历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厘清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个收尾很精彩!】【教学反思】从知识层面上来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不难,似乎不用老师苦口婆心地教,隐约之间多数学生都会说“分子就是被除数、分母就是除数”了,尽管说法不够准确。既然此课的知识难度低,那么,“怎样才能将课上得更加有深度”就成了摆在我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1)怎样才能站得更高去全方位地解读教材?(2)这个知识的起点在哪里?前后都有哪些相关联的知识?它的后续教学在哪里?(3)怎样整体设计课堂,让学生在简单的知识中体会到不简单?都可以渗透哪些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思想?(4)如何更深层次地挖掘教材的思维因素,培养学生的数

11、感?诸多困惑促使我多次研读教参,去质疑我之前比赛课上的原案。同时,我在网站上翻看了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的教材和教参,不同的版本有着不同的着陆点,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也让我凸现了很多修正教案的灵感。一、研读挑战另类高度,经历痛苦抉择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在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的矛盾。在本单元的第1节里,教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在引出分数概念之后,教材又通过分蛋糕、分月饼的实例,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悟,有了分数,就能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矛盾。这实际上是从数学内部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分数的来源,同时更深刻、更概

12、括地揭示了分数的一般含义。老实说,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是程性分数,也就是份数的意义,而分数还有商的意义。 最早出现“分数”这个概念是在公元前1650年左右的埃及数学著作莱因德纸草书Rhind Papyrus,书上载录了单位分数及其运算方法。然而真正为“分数”下一个完整定义的却是咱们中国。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中国开始出现把两个整数相除后所得的商看作分数,这种认知概念正是现今分数的基础。特别是从符号的演变来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分数线与除号在键盘上已统一为“/”,这进一步说明了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密切。到了六年级,我们知道分数还可以表示比,还有一种特殊的分数百分数。也就是说,随着知识体系的扩

13、展,分数意义的内涵也是不断扩展的。这么浓厚的数学文化,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吗?用什么形式?是画外音、文字、图片、还是符号?经过几次试教和修改,甚至请教了资深的语文老师,中间还经历了一番痛苦抉择、删繁就简,最终我把搜集来的资料汇制成了今天展示的课件,让学生充分领悟分数与除法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我觉得让学生了解数学符号的演变史还是挺有意思的。二、磨课调整切入角度,打磨设计思路备案,试教,修改;再试教,再修改,如此循环乐此不疲,美名曰:磨课!本课的设计也同样经历了一波三折。之一:“如何导入”?我比较喜欢情境串,采用动物运动会的情境也相对有趣。最初这节课的情境导入全是小动物们在1千米赛跑中所

14、用的时间6、7、8、9分钟,然后求速度。根据数量关系列式不成问题,至于答案从分数意义的角度说出为什么是1/6千米也不成问题。再把两部分对比猜测,让学生模糊地感觉到:几分之一就是1除以几的商。但是试教之后我的同事们指出:从被除数为“1”的慢慢过渡到被除数不为“1”的,学生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看似水到渠成,实则“扶”的成分太多,学生比较被动,受困于教师的牵引下亦步亦趋。最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要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也就是本课学习的必要性学生感受到了吗?这是一个如鲠在喉的缺陷。那么如何在动物运动会中体现两数相除的商有整数、小数,有时还非用分数不可呢?我上网查找了很多资料,发现猎豹的奔跑速度最快,

15、只要几秒钟就能达到110多千米的时速,也就是说,每分钟近2千米。由此,我把导入题改成了今天这种形式,体验到商的多样性,感觉非常顺畅。之二:“青蛙跳”是忍痛割爱还是另辟蹊径?练习3.两只青蛙比赛跳远,大青蛙一步能跳1米的23,小青蛙我一步能跳2米的13,谁跳得更远一些?原案利用线段图呈现1米的23和2米的13一样长,从而突破难点,感觉上非常顺,但经不起推敲:这是老师事先在PPT里预埋下的,你让青蛙跳到哪儿,青蛙就跳到哪儿,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它们跳得一样远啊!怎么办?是是忍痛割爱还是另辟蹊径?还好白板的互动功能解决了这个矛盾,让学生来拖曳,再使用线条、画笔、标注、拷贝等功能,完美地深化了23米的两种含义。打磨设计思路,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无缝对接!三、实施把握张弛尺度,品尝美妙感觉有句话 “数学使人精确,逻辑使人敏捷”,一语道出数学的特色,也道出了作为一名数学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