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活动方案共3篇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怎么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39031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活动方案共3篇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怎么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理活动方案共3篇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怎么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理活动方案共3篇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怎么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理活动方案共3篇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怎么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理活动方案共3篇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怎么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活动方案共3篇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怎么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活动方案共3篇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怎么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活动方案共3篇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怎么写下面是我分享的地理活动方案共3篇 地理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怎么写,以供借鉴。地理活动方案共1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学校经纬度测量的实验设计一、活动目的此次活动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对学校经纬度的测量,掌握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培养地理观测能力和时间能力,并且可进一步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差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二、活动内容依据杆影法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测量出学校的地理纬度;依据地方时差和经度差的对应关系,测算学校的地理

2、经度。三、理论依据1、测量纬度(杆影法):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会作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在这过程中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而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仅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与当地的纬度也有直接关系。各小组确定好标杆并且量出标杆长度L1(大致1m左右),先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接着在中午时标杆的影子与所画的正北线重合时(即石狮当地地方时为十二点时),量出标杆影子L2,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最后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2、测量经度(时差法):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

3、置偏东的地区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秒钟,经度上的微小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时差。确定好标杆的正北方向之后,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学校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T(由于石狮经度比北京时间所在经线(120E)偏西,因此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之后再过一小段时间,才到石狮当地地方时的十二点),最后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经度(该地经度=120E-T/4min)四、活动准备1、人员准备分六个小组

4、,每组6-7人。字体:大 中小2、器材准备标杆、皮尺或拉尺、手表(与北京时间校准)、计算器、粉笔、实验记录本、相机等记录媒体。3、天气情况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正午十二点时立竿见影)。五、活动过程2023年9月23日(秋分日)前后,天气晴朗,学校高三年的同学们在中午放学后兴致勃勃地来到学校校标周围的操场进行“学校经纬度测量实验”的地理课外测量活动。 取一根长度约1m的标杆,找一块水平地面,将圆杆垂直竖立在地面上,量出标杆长度L1; 通过早上6点日出时的杆影确定方向坐标; 当北京时间12时后(通过校正后的手表或收音机确定),按下秒表; 当杆影和正北方向重合时停止秒表,记录北京时间正午十二点到本地

5、地方时十二点的时间差T,量出标杆影子L2; 利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石狮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再通过已知该日(秋分日)前后太阳直射纬度赤道(0),利用公式(H=90纬度差)求出学校的纬度; 通过所得时间差换算经度差,得出学校的经度(校园经度=120E-T/4min)。六、实验结果实际测量的结果各组平均值(N,E)与GPS卫星测得校园经纬度(N,E)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作为使用简单工具测量的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七、实验遇到的问题1、实验的器材不够精确:如皮尺、拉尺易偏移,存在微小误差,测量的标杆太粗或者不够垂直等;2、实验人员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分工不明确等。八、实验改进建议1、使用较精确的仪器

6、,用更精确的指北针确定正北方向2、使用更好的方法确定正北方向:如提前一天以需测标杆为圆心画一个圆,根据太阳照射标杆的轨迹路径与该圆的两个交点的中点与标杆的连线确定正北方向。九、小结在此次地理实践活动中,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把学到的地理原理和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不仅可以巩固所学内容,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样的课外活动还应推广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心得体会: 这次实验是我们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增加了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认识到了地理不仅是在课堂学习知识,也可是在生活随处可以学习的。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地理知识与我们的日

7、常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更加激发我们地理学习的乐趣。科学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只有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彰显科学的魅力,让科学的气质绽放出更加明亮的光芒。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形成了一种热爱科学、团结互助的求知氛围,而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标榜与提倡的。总之短短十几分钟的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价值与意义,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也是一次美妙的实践,希望明年能游玩北回归线。实验时要沉着细心、做好充分准备,地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应该多掌握有用的地理知识。虽然在太阳底下人会变黑,但被内心的舒畅感和满足感充斥着,也是很快乐,通过此次活动,我知道我们课堂上学到的

8、只是不是仅存于理论,增加了对地理的兴趣,我更爱地理这门课程。实验过程中有过一次错误的测量,通过与已知GPS卫星测量的校园经纬度的比较,组员们讨论后及时发现错误重新测量,最终测得较为准确的数据,从中感受到团结协助的重要性,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是一次受益匪浅的课外实践。多动手多动脑,从实际操作中更深层的理解了课内的知识,使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都在这次动手操作中得到应用,真正得到“学以致用”。这次活动中我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以及实验操作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应用,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启发我们更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深刻的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的默契感,希望以后多举行此类

9、活动初中地理活动方案地理活动设计方案小学趣味地理活动方案地铁活动方案地暖活动方案地理活动方案共2地理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 2、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地理学习兴趣、地理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带动地理教学。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间凝聚力,增强教师的向心力,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二、参加对象: 七年级学生 三、组织方案:1、由每班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2、报名的同学分两大组,由教师进行考核、选拔,挑选12名同学,分成两个活动小组。3、每组推荐一名组长来负责每个成员任务。4、每组组长负责保管好记录表,负责记录所测得的数据

10、。 5、最后活动结束后组长分配任务要根据获得的数据写汇报记录。四、活动要求:1、报名参加的同学不能半途而废,必须准时到场完成自己所担任的项目。2、每次活动全体成员必须到场。3、根据各组实际情况,各小组长要定好活动计划活动内容,记好活动记录。4、各小组活动确保五落实:落实人员、落实场地、落实时间、落实安全、落实任务。5、各组计划要切实可行、具体,不能放任自流,小组长必须临场安排指导。6、各小组要记好组员承担的任务,活动结束后把参加本次活动的记录作为成长记录存档。五、主要活动方式:A、制作:制作地理模型,绘制地图,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制作地球仪、等高线模型,各大洲、各国、

11、各省市的轮廓模型,生态环境模型等。B、演示: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说明地球的运动产生的现象;演示三球运动,认识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及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的产生;演示季风活动,了解季风活动对我国气候的影响。C、编写调查报告:即针对某一典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图片、文字、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形成报告。如环境保护、节约用水等方面。D、创编地理板报、地理手抄报:以环保、地理小常识、地理科普知识为主。六、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活动内容 1、制作简易的地球仪2、利用填充式空白地球仪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以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地球的运动演示实验 4、绘制学校平面图5、制作等高线地

12、形模型,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地形特征 6、利用填充式地球仪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 7、观看各种地质构造模型 8、利用学校气象园记录天气状况9、调查家乡及周边环境,认识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撰写调查报告10、辩论赛:“人口过多”、“人口过少或负增长”的利与弊? 11、制作以“人与地球”为主题的地理手抄报 七、辅导教师: 张宗娟八、活动时间:1、利用周日在家时间、平常闲余时间。 2、周三课外活动时间附地理兴趣小组成员名单:地理活动方案共3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k om 8一、活动目的1.发展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掌握;2.帮助学生更好认识环境

13、,培养他们关爱地球家园、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间凝聚力,增强教师的向心力,进一步融洽师生感情。二、活动安排1.第一学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选拔地理小组成员,择机成立活动小组;配合课本进程进行自然地理观测活动。2.第二学期: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小论文的写作。三、具体项目1.自然地理常规观测:测量地理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观测星空、月相、特殊天象等;2.配合教材进度,进行专题研究:如研究城市规划、国际热点问题、环保专题等;3.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演讲、指导;4.与其他学校兄弟组织交流、合作。四、指导老师全体地理老师为活动指导老师,主负责人苏秀萍老师。附:活动

14、案例I;1、主题:“月亮”人类未来居住的星球2、活动目的:通过参加论文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天文意识、天文兴趣、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写作能力。3、参加对象:本校七年级天文爱好者。4、活动日期:2023年2月20日至2023年5月30日。5、活动方法:天文老师给学生进行有关月球的讲座;学生在天文老师的指导下,自行收集有关“月亮”资料、信息;撰写小论文交少科站。6、活动结果:撰写主题为:“月亮”人类未来居住的星球的科普小论文竞赛。活动案例II;1、主题;“火星”探测2、活动目的:通过参加知识智力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天文意识、天文兴趣、探索精神、实践能力。3、参加对象:本校八年级天文爱好者。4、活动日期:2023年2月20日至2023年5月30日。5、活动方法:学生在天文老师的指导下,自行收集有关“火星”探测器“勇气”、“机遇”号的新发现、新线索、新课题等资料、信息。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k om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