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37949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渗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宽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关键词】 音乐教学 德育教育 培养一、以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在教卖报歌时,我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挂图、配合音响,讲述旧中国上海报

2、童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揭露旧社会民不聊生、腐败黑暗的现实。通过这首歌的学唱,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强烈热爱,对反动、黑暗腐败是旧中国无比憎恨的感情,学生们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再如:在教唱教材中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我先让学生通过听演唱,看演出,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接着简单介绍京剧在我国的影响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唱这首歌曲,将学生引入老北京,使学生体会出歌曲表现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他们的民族文化底蕴,鼓励他们为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而献身。二、渲染情景,激励学生热爱生活

3、感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动人的民族音乐旋律,使学生感到存在于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大量的音乐财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过去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而今,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陶冶情操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教材的曲目是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来选择的。用反映学校学生精神面貌和健康生活的歌曲,及适合学生歌唱的我国民族和部分外国优秀歌曲作为基本教材,以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作为补充教材。这些歌曲以其特殊的魅力作用于学生的思想与感情,健康向上的歌词内涵使学生受到教育,学生在反复地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过程中,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中不断地将艺术作品化为自身的内动力,把以往教师单调的思想品德教育溶于音乐教育之中,寓教于乐,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开启着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教唱绣红旗一课时,学生对剧情了解后,听着教师富有感情地

5、朗读歌词时,学生仿佛看到江姐与男友们在监狱中,不顾自身安危,将生命置之度外,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含着热泪绣红旗的情景,此时,师生与作品的共鸣激起师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激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逐步升华到思想美的境界。四、结合课外艺术活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都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里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充分结合他们热衷于表现自己才艺的心理,在校内组织小合唱团队,舞蹈队,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

6、。因此,我们组织舞蹈队,排练了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使学生在排练演出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同时对学生的集体主义也得到了培养。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探索,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作者单位:遵化市崔家庄乡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