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设计文本说明.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37916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设计文本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设计文本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设计文本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设计文本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设计文本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设计文本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设计文本说明.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 设计总说明 13教学楼1# 2. 鸟瞰图 14教学楼2#3. 效果图 15行政楼4. 总平面图 16综合楼(食堂)5. 用地位置分析图 17水泵房 6. 定位图 7. 竖向图8. 功能分析图9. 交通分析图 10.消防分析图11.景观分析图 12.综合楼 第一章 设计概况一、项目背景1、项目概况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泉江学校由萍乡市高坑镇人民政府投资建设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项目净用地面积18429.36,总建筑面积10671.51,主要建筑为两栋教学楼、一栋行政楼、一栋食堂、综合楼等,室外配套有运动场所,200米标准田径场兼标准足球场以及两个蓝球场,乒乓球桌,等其他设施。设计办学

2、规模32个班,其中小学16个班,初中16个班。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泉江学校旨在建设成为江西省一流特色校园。2、基地位置与现状分析1)项目地点:位于安源区高坑镇泉江村,紧邻泉江村村委会,南为乡间道路,交通便利。2)场地现状:现有场地为原为绿化区,东高西低,场地在坡上。3)周边区域及交通道路:场地两面为道路,其中乡间道路主要道路。4)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东与本省宜春市、南与吉安市、西与湖南省醴陵市、北与湖南省浏阳市接壤。地处东经1133511417,北纬2720280之间。萍乡交通发达,境内浙赣铁路横贯东西,公路319国道呈南北向、320国道呈东西向交汇通过。沪瑞(上海至云南丽江)高速公路自东向西

3、贯穿全境。 全市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丘陵、山地和平原各占土地面积的66.4%、27.3%、6.3%。市中心城区面积58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46%。萍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天气类型。全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极端最高气温达41.0,极端最低气温为-9.3,年平均气温为17.3。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603毫米,日照数约1600小时,无霜期270天。二、设计依据1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定;2建标109-200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3江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导则;4本项目其他附件资料。三、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萍乡市安源

4、区高坑镇泉江学校建设项目,由三个子项组成,总建筑面积为约10671.51。四、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1建设一个绿色、生态、有浓厚学术氛围的校园环境,融入现代办学理念及建筑风格,体现赣文化丰厚底蕴,力求建筑风格雅致,连廊回映,在建筑造型和外墙、屋面色彩处理上力求厚重而充满生机。2体现以人为本、方便师生的原则。充分考虑并形成便利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空间布局,充分考虑师生有较多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空间,营造出人性化的校园空间及环境。3体现节约用地、合理功能分区及资源交流共享的原则。合理规划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合理组织交通,安排绿化与水域,同时新校园优质的精神与物质资源不仅体现在校园内部的交流

5、与共享,同时还应体现在与现代社会的交流与共享,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4体现现代教育的原则。突出青春、快乐、健康校园特色,按照现代教育规律和课程改革的方向设计,其通讯、网络、智能广播、电子监控、班班通都达到较高要求。规划设计时必须兼顾考虑班级网络教学模式下的线路系统布设问题。5体现实用、简朴、大方的原则。力求规划不花俏,注重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益。6体现“两型社会”理念的原则。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说明一、严谨的规划布局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泉江学校地处萍乡市高坑镇,道路规整,交通便利,用地方整而紧凑,故宜采用规则均衡的布局方式来体现这种环境特征。根据功能与交通组织的要求,我们将园区分为教学区、运动

6、区、生活区三大功能区域。二、活泼的建筑造型为体现现代学校的精神气质,我们在整个校园建筑上追求活泼,挺拔而现代的建筑形式。白色面砖的外墙,浅黄色面砖点缀,富有变化的屋顶,虚实结合的栏杆等均体现出了一种长春藤名校的气质。当然,在设计上结合不同的建筑功能,如教学楼、综合楼、行政楼等,在形成上做出相应的变化,以更好地体现不同的建筑性格。三、绿色校园景观校区的建设用地原本就是山丘地,应该说现有的植被条件相当不错,所以,在校区的景观环境设计中,我们坚持生态化的设计思路,尽量增加绿地率。各建筑物的周围均布置了绿化景观。在增大绿化率的同时,尽量以丰富的品种达到生物多样性的景观要求,使校园环境一年四季在色彩与气

7、息上有不同的景象。四、便捷的交通组织1、从人流组织的角度上,我们将教学楼、综合楼(食堂)、行政楼合理布局,使得教学、管理、运动、生活区内部的步行交通十分便捷而高效。2、从车流组织的角度上,主入口设置环村公路,建筑物基本上四周环路。3、在整个园区内部,我们设计了二组相互联通的交通环线:一是教学楼周边的环线;二是行政楼和综合楼(食堂)周边的环线;这样就使得校园内部的交通组织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五、先进的教学设施在校区的建设中,教学条件的提高是重中之重,标准教室中各种先进教学设施齐备;各种教学用房完全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六、齐全的运动场地校区的田径场完全按国际最新标准尺寸设计,能满足举行校园运动会要

8、求,在学校地块设置了2个标准的室外篮球场,一个室外乒乓球场,满足园区课内外的需求。七、舒适的生活环境学校教学楼南北朝向设置,所有通风采光良好,每间教室有优良的教学环境。行政楼底层还设有医务室能满足各种意外情况。食堂能保证全校师生员工的就餐要求。同时,每间教室都有空调系统以及风扇系统,能解决寒冷及炎热季节的室内温度调节问题。九、安全的设施与管理作为一个大型教学校园区,人员安全,设备安全,活动安全是一个重点与难点。首先,我们在路面交通实行人车分流,保证师生的交通安全。第二,由二个校园环路组成的路网,能满足消防救援的需要。第三,在行政楼的一楼设置了消防控制室,能监控整个园区的消防安全问题。第四,在网

9、络设计中,考虑了整个园区的安全监控系统,能有效地预防一些安全事故的产生。第五,所有的建筑设计中,从楼梯的数量、宽度、走廊、连廊的宽度,栏杆的高度等方面均满足学校建筑的安全性要求。第六、在每栋教学楼的中间及每栋学生宿舍,均设有教师办公室及宿管员值班室,能充分加强对学生安全的控制与管理。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净用地面积:18429.362、总建筑面积:10671.513、容积率:0.574、建筑密度:15.90%5、绿地率:30%第三章 建筑设计说明本项目共计五个子项,均为多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一、设计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民用建筑

10、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38-2015)城乡建设用地竖向规范规范 (GJJ83-201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中小学校设计规范 (GB 50099-2011)国家及地方其他设计规范。二、建筑设计 1、综合楼地上为3层,采用框架结构。是整个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正对大门主入口,两侧为教学楼,形成为院落格局,内设办公室、大会议室、校园文化展示厅和开放式办公厅等各项功能,与教学楼连接部分可通往运动区。 2、教学楼1#初中部教学楼。地上4层,采用框架结构。处于

11、场地中心位置的北侧位置,4层均为教室,共16个教室、6个功能室。每层都设有教师办公室,方便师生之间沟通联系和管理。3、教学楼2# 小学部教学楼。地上4层,采用框架结构。处于场地中心位置的南侧位置,4层均为教室,共16个教室、6个功能室。每层都设有教师办公室,方便师生之间沟通联系和管理。 行政楼、教学楼1#和教学楼2#栋共同组合成“U”字形庭院式教学区,中间形成一片空阔区域作为操场,为学生的课上学习和课下活动提供了舒适而安全的环境。4、综合楼(食堂)地上3层,一层为餐厅,采用框架结构。二层以上为活动室、休息室满足各种活动需求。5、水泵房(发电机房) 地上1层为发电机房,地下1层为水泵房,满足学校

12、消防要求。第四章 绿色建筑专项说明一、节地与室外环境1.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无泥石流、滑坡、地陷等地质灾害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2.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3.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合理采用屋顶绿化方式,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达到50%。5.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减少人车干扰,场地内停车位配建满足当地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6.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二、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1.建筑群体的总体布局,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剖面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2. 采用通风间层隔热

13、屋面。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符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相关控制功能。4. 供配电系统采取节能措施,并选用节能设备。5.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6.在校园内采用风光互补的路灯。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资源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2. 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3. 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供水安全和避免管网漏损。4. 建筑室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5. 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四、室内环境质量1.学校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中

14、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中的二级要求。2.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3.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4.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5.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 五、围护结构作法简要说明 1屋顶构造(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屋面(由外到内)水泥砂浆找平层(20mm)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2mm)水泥砂浆找平层(20mm)膨胀聚苯板1(80mm)水泥膨胀珍珠岩3(30mm)钢筋混凝土(100mm)水泥砂浆(20mm).2外墙构造(1):外保温YT保温砂浆30+多孔砖240(由外到内)耐碱玻纤网格布,抗裂砂浆(5mm)YT无机保温材料(30mm)+界面剂(3mm)石灰,水泥,砂,砂浆(20mm)+烧结多孔砖(240mm)+石灰,水泥,砂,砂浆(20mm).3. 楼板构造(1):钢筋砼楼板100 水泥砂浆(20mm)钢筋混凝土(100mm)石灰砂浆(20mm).4. 户门构造:高级防盗门.传热系数按计算要求5. 外窗构造:普通中空玻璃窗(普通铝合金窗框(6+6A+6)传热系数按计算要求,自身遮阳系数0.450.6. 周边地面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