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分析.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377678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分析摘要:剖析了应用技术类高校开展转型建设背景下,重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意义,继而在分析传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经验与缺乏的根底上,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特点,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建设框架,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倡议与对策。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1至今已有40余年,信息素养是人类在信息社会所必须具备的根本素养之一,已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作为一个极其特殊、复杂和广大的领域,信息素养波及的知识技能涵盖诸多学科领域,且不断深化融合,在哲学、人文、技术、社会、经济

2、、管理和法律等领域保持联系。信息素养既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也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它与道德品质素养、文化知识素养均为大学生根本素养的构成要素,成为大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2。当前,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正在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开展的战略部署,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也在积极推进内涵式转型开展,因此,适应转型开展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面临重构,相应的理论与实践也需要摸索。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现实需要,剖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在此根底上,结合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人才培养根本特征与要求,重点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

3、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体系建构,并提出了相关倡议与对策。1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必要性1.1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借鉴欧美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以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提出的,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开展的理想模式。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转型开展过程中,构建具有应用技术大学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尤为重要。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实践动手能力偏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创新思维滞后等现象,学生

4、自主创业能力及成功案例与教育兴旺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3。其重要原因就是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建设还未到达相应要求,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整合、与新岗位所需技能信息的融合缺乏,从特定行业、工作领域、事务范畴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都较欠缺。西方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办学模式成为国家重振经济开展潜力的重要助推器,这些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大都具备较为扎实的信息素养能力,能够极快适应各个岗位,极大地降低培训本钱,加速技术发明,稳定社会秩序,为推动经济社会开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重构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导向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已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无法回避且必须重视的

5、重要内容。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是探索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根底。长久以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就不断探求适合自身特色、效劳地方经济社会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技术、教学办法等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改革在教育理论界与实践改革界取得丰硕成果。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打通知识、实践、创新与创业的关键环节,大学是使学生真正具备终身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的重要教育模块,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多样性、动态性和复合性等内在特性,因此,构建适应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开展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已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局部,以及必须

6、加大实践力度的重要撑持载体。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是拓宽与完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重要伎俩。在我国,从根底教育到高等教育再到成人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日益受到政府和教育机构的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在全国高等教育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已积累的诸多成功经验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改革开展进程。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未来转型开展的重要方向,包括信息素养教育在内的教育教学改革必然成为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有益补充。1.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现状为了更全面深入地研究应用技术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我们结合文献调研及课

7、程教学经验,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进行总结。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1999年国家高等教育扩招后产生的,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这类高校一般位于地级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应用性等特点,其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也必然带有显著的特色。当前,国内大局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以信息资源认知、数据库检索及信息研究与开发(文献综述撰写等)为主,教师队伍主要由高校图书馆馆员和相关学科专业的院系教师组成,上课形式根本分为理论教学及上机操作,大局部属于公共选修课,一般为2050学时,教学对象以本科生为主,各校自主安顿教学时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重视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课程面向度不够、课

8、程边缘化、课程资源调配困难、教师队伍不稳定等。课程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五花八门、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材老化现象严重、教学针对性缺乏、实践实习教学力度不够等4。课程总结缺乏,效果不佳。信息素养课程因前述原因无法得到科学动态的总结与反应,教学质量存在低水平重复现象,未尽完善的评价体系也导致课程教学效果无法评判。2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体系建构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笔者从下列几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框架。2.1总体思路与目标在吸纳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良好经验的根底上,构建以职业技能为导向5,实现职业、行业及产业需求与

9、信息能力高度融合,实施精细化、重交叉、强实践、可开展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立螺旋式多元教学模式,打造合乎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开展要求,合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实际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2.2根本原那么应具备的根本原那么主要包括:多维建构原那么。进一步保持大学生信息素养层级性、多面性等特点,多维度实践、应用与推广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建设。纵横开展原那么。坚持多元化教学模式,把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完美嵌入整个大学生教育体系中。因地制宜原那么。各高校应该根据所在学校实际条件,制定合乎本校教育教学特色的信息素养教育办法。开放集成原那么。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是一个开放的教育综合体,在

10、其他课程教学或实践中可以融合互鉴、集成创新。持续开展原那么。信息素养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伎俩之一,信息素养知识随着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开展也在不断地变化开展中,因此,必须坚持持续学习、开展学习、创新学习6。2.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整体框架在以上分析的根底上,笔者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综合框架,具体见图1。整体框架体系包括能力训练模块、知识学台、课程(内容)配置结构及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实训技能平台4局部。能力训练模块是与大学生信息素养4要素相对应的必备核心学习单元,主要包括信息专题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检索利用、信息素养与意识4局部。其中,信息素养与意识训练模块

11、主要有信息文化、信息知识、信息思维、信息伦理、信息法律等内容;信息检索利用主要训练大学生信息检索的根本技巧、数据库操作办法、文献检索办法等;信息技术应用主要波及有关信息检索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信息平安技术等内容;信息专题研究主要是大学生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本专业研究热点追踪、行业领域就业信息、行业市场调研情况、必备的报告撰写根底等。知识学台为创新创业平台、学科课程平台、行业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是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目标的根本载体,其中:专业课程平台主要为信息素养根本课程平台、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平台;行业课程平台主要是为大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相关行业领

12、域竞争情报的平台;学科课程平台为大学生学科专业更高级别应用研究型知识学台;创新创业平台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信息储藏撑持平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实训技能平台主要是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训练平台,贯通于能力训练模块、知识学台、课程(内容)配置结构。课程(内容)配置结构主要是相对应的具体课程设置,体现在能力训练模块中,以知识学台和实践实训技能平台为重要载体。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整体框架是一个有机系统,以能力训练模块为主要教学设置根本目标,以优化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内容)配置结构为根本课程单元,以知识学台为根底理论载体,以实践实训技能平台为实践应用载体,四者

13、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紧密围绕并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建设。2.4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教学框架信息实践教学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吻合。笔者结合普通本科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教学的一般规律,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整体框架及其框架内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实训技能平台,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教学框架(图2所示)。该实践教学框架主要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及其实践目标,课内实践主要包括信息检索上机实训、行业考察总结、课程期末考察、毕业课程设计等内容,课外实践主要包括自主专业知识稳固、社会志愿信息

14、效劳、学科专业竞赛活动、创新创业工程发展等内容。这两大块实践教学以根底能力认知、体验真实技能、仿真综合应用和专题信息开发为主要目标。这些目标是检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功效的主要标杆。3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倡议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项目,波及诸多内外要素,根据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教学状况及前述构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整体框架,笔者对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水平提出下列几点倡议。一是要加强重视,改变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地位。积极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信息素养教育的地位,按照实际情况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

15、列为大学生通用必修课或重点选修课程或通用平台类课程,加大课程学时学分比重,针对本科生灵活选择上课学期段,在教学立项、经费资助等方面对信息素养课程予以政策倾斜。二是要建设完备的、更有针对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素养课程链。要进一步规划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应至少包括信息根本素养、媒体素养、计算机素养、因特网素养、信息辨认与检索素养、信息伦理与平安素养等七大模块,同时信息素养教育应有机融入相应的专业课程中。三是要不断丰盛信息素养课程课堂课外教学形式与办法。除了主讲教师讲授课程根底理论知识和上机实验外,还可以邀请校外网络平安专家讲课,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企业及图书馆竞争情报部

16、门、信息统计分析部门、网络平安部门、信息资源存储与开发部门学习相关实践操作与应用原理。四是要不断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相关教学或研究根底的教师都可以参加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中,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除了图书情报学科以外,还应包括计算机学科、市场营销学、经济管理学、项目管理、社会心理学等。五是要强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教材品牌本地化建设。要及时跟踪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研究热点,吸纳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合乎本校电子资源实际、学生能力范畴之内、与师资队伍研究密切相关的本地化品牌教材。4结语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必然要求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开展目标效劳,需要紧密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核心特征、任务指标发展。本文从理论框架层面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信息素养体系框架,并提出相关倡议。鉴于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建设及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复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