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盛种猪有限公司生态型原种种猪扩繁工程可行性策划书.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37710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5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盛种猪有限公司生态型原种种猪扩繁工程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东盛种猪有限公司生态型原种种猪扩繁工程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东盛种猪有限公司生态型原种种猪扩繁工程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东盛种猪有限公司生态型原种种猪扩繁工程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东盛种猪有限公司生态型原种种猪扩繁工程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盛种猪有限公司生态型原种种猪扩繁工程可行性策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盛种猪有限公司生态型原种种猪扩繁工程可行性策划书.doc(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型原种种猪扩繁工程 可行性报告 序言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农产品市场已逐步并将全面开放。作为我国农业产业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养猪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采用现代高科技养猪技术,提高养猪企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科学管理,走产业化经营之路,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以产品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应对市场竞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它标志着我国农业发展正处在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转变时期,以高产和优质并重、科技与效益结合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正在形成。本项目结合国际国内养猪业发展新态势,把高

2、科技生态繁育与养殖作为企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以争创行业一流企业为目的,实施品牌战略。现代企业竞争的实质不仅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企业整体实力,其中包括品牌的竞争,品牌可以帮助养猪企业战领市场和扩大产品销售为养猪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养猪企业而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形势下,养猪企业,特别是种猪企业必须实施有效的品牌战略,培养并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求生存发展。品牌对于我国养猪企业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品牌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为企业扩大产品销售带来更大的效益,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成熟的标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一章:项目总论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生态型

3、原种种猪扩繁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江西东盛种猪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乐细娇 项目单位注册资本:捌佰壹拾捌万元人民币1.2项目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继续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等高枝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05166号)2江西省制定的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3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1.3项目投资情况 1项目总投资:5980万元2项目建设方案和规模:建设1000头生态型原种场二个、相配套年班产5万吨饲料厂一座、日屠宰600头生猪生产线一条、猪粪尿处理及资源利用生产线一条。 3项目建设地点: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第二章: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21畜牧业是江西

4、的优势产业1、江西是一个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的省份。2004年末总人口4283.57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759.4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4.4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95个百分点。农业增加值711.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0.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对于江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2畜牧业在江西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江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12.8上升到2004年的30.8,已经成为江西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几年,江西和全国一样,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5、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江西农村工作会议还提出了今后调整农业结构的新思路,这就是:“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必将为江西畜牧业的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3养猪业是江西畜牧业中优势最明显的产业之一。江西历史上一直高度重视养猪业的发展,江西农业结构最典型的特点是“粮食+生猪”。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养猪的传统,“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钱多、钱多猪多”是江西传统农业的缩影。4、本项目建设地点为江西省东乡县。东乡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浙赣电气化铁路、梨温高速公路、东临一级公路和320国道穿境而过,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东乡县距省会南昌(2004年常住人口202万,规

6、划至2020年前左右市区内常住人口达到300万)仅100公里,距上海、广州市分别为700公里和900公里。东乡县是书法家舒同的故乡,是全国著名瘦肉型猪肉生产基地,生猪养殖是该县传统,养猪水平较高,经验丰富。本项目的建设,对于缓解辖区内人口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生猪业产业结构升级,乃至对江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均有良好示范作用。22国内外生猪业发展现状中国养猪业源远流长,品种资源非常丰富。在目前世界上存在的300多个猪品种中,收录在中国猪品种志中的中国猪种有60个,其中地方品种48个,培育品种12个。中国猪的存栏数、出栏数和猪肉产量接近世界的一半。2001年中国猪存栏数占世

7、界总存栏数的49.3,肉猪出栏数占世界总出栏数的47.8,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7。同年,欧盟15国猪屠宰20228万头,约70的屠宰头数来自德国、西班牙、荷兰、法国、丹麦等5个主要养猪生产国家。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养猪水平也很高。东盟各国养猪水平差异很大,泰国2001年列东盟各国前列。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猪肉生产大国,与养猪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猪出栏率较低,头均产肉量也不高。猪的屠宰头数与胴体重量国家或地区屠宰头数(万头)每头胴体重(千克)1990199919901999世界总计92254.5113856.97678亚洲42190.463093.87075中国30991.151977

8、.284.875.7日本2091.01703.07475北美洲11638.513684.87884加拿大1468.31950.07778美国8543.210086.38287欧洲30173.285法国2130.42725.08188德国4914.14430.09189意大利1213.41270.011011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国外的养猪户数在逐渐减少,但户均饲养头数在增加。美国1999年有养猪场9.85万个,2000头规模以下的猪场占90%以上,但呈减少趋势,200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则呈上升趋势。近25年来,台湾养猪户由54.54万户减少到2.62万户,户均养猪规模却扩大了7

9、2倍。丹麦1984年有5.2万个养猪场,到1994年已减少到2.7万个,存栏500110000头的猪场数由0.1增加到1.50%,饲养头数由2.6增加到14.1。国内近年来建设了一大批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集约化养猪生产线,小型养猪场、农家养猪的比重在降低。另外,各国饲养的猪品种绝大多数是长白、大白、杜洛克、汉普夏和皮特兰,杜长大杂交模式相当普及,新的优秀品种如斯格、迪卡、PIC、达兰等杂优猪饲养规模正在扩大。欧美等养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种猪和猪肉出口占相当大的比例,而我国和东南亚地区则主要是满足内需,出口量很小。国内养猪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规模养猪发展迅速。2区域型产业化生产加速形成:

10、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畜牧业生产区域化形成,区域化发展的优势正在逐步改观。目前我国养猪生产形成了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产区向东北两侧逐步扩散的生猪生产带。主产区猪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其中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广西的猪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3.8。山东、河南、河北猪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1。3猪肉加工体系正在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多条生猪屠宰加工成套生产线,和相关制品关键设备,消化和吸收了一些国际前沿技术和工艺。目前全国生猪屠宰场有5万多个,年加工猪肉制品1200万吨,约占总产量的24,涌现了一批以猪肉加工为主业的大型肉类加工企业。4生猪生产水平还不

11、高:一是商品猪良种普及率不到30,饲养品种较差,导致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低下;二是饲料营养技术利用不配套,不同生长饲养阶段存在营养失衡等问题,饲料报酬仍然为3.94.2,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三是母猪的繁殖低下,我国每头母猪年平均分娩胎数仅为17胎;四是生猪生产管理和疫病防控措施不健全,发病率较高,仔猪存活率低,平均为84%。由此可见,我国养猪业虽有较大数量规模,但与世界养猪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饲养分散、粗放经营,传统的养殖方式与现代养猪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猪肉产品的需求。2.3国内外生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国内外养猪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提

12、高母猪年生产力、肉猪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瘦肉率和肉质等,技术手段是采用营养、育种、繁殖、疫病防治和环境卫生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美英等国家通过育种值估计方法的改进、分子遗传标记的应用、转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超数排卵和核移植的应用,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生长速度、肉质和母猪的繁殖力。国内应用BLUP方法育种、氟烷敏感性基因(Hal)PCR检测(只要在活猪身上拔几根毛即可检测出应激敏感型猪和应激抵抗型猪)已取得成功,在1990年获得了第一批转基因猪,并进行了转基因猪的传代培育。国外在猪的饲养过程中逐渐减少乃至停用抗生素添加剂,代之以寡聚糖(甘露寡糖、果聚寡糖、B-葡萄糖)、酶制剂(聚糖酶、植酸酶等)和

13、益生菌、整合物等绿色添加剂,是预防疾病、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生产绿色猪肉产品的重要措施。我国对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有明确的要求,但滥用抗生素、兴奋剂类激素,超量使用药物导致药物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国养猪主要通过疫苗注射、全群药物控制、淘汰患病猪只等方法控制疫病,而国外养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多采用隔离早期断奶技术(segregated early weaRing)和多点生产体系(multi-site production),既控制了疫病传播,又提高了猪群生产力和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此外,在猪的营养需要、人工授精、肉的品质、粪尿处理、动物福利、环境控制、自动化管理等方

14、面的研究和应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较国内先进。近十年中我国养猪技术发展取向总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靠现代养猪新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生产高效已成为养猪业者新的发展目标。以引进世界高品位猪种为起点,结合国内成熟技术经验实施改良,完善生产繁育体系形成自有特色。这是养猪业高效发展最大的技术经济潜力,也是本项目在发展定位上的目标。2追求高胴体瘦肉率和重视种猪的繁殖力,生产高品质、高安全性的猪肉产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生猪基本属于卖方市场,竟争激烈。企业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品质,才能适应市场需求。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以此项技术为依托,在经营实践中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

15、我转的发展目标战略,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高生产科技含量,靠品质和特色打天下。3建立绿色生态园林型企业,运用生物学生态资源综合利用原理,减少对环境影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利用效益,是全球追求的技术新目标,也是本项目实施的重点。我们将采用养猪生产与环保相结合;环境与资源再利用相结合;资源再利用与节支增效相结合的科学循环生产方式,向高效无公害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总之,在本世纪2010年前,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趋势将以提高生产技术含量为先导,立足以提高种源繁育技术水平为基础起点,以现代运用技术实现资源重新配置,以综合利用产生新的效益增长点为目标,将成为现代养猪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统筹兼顾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加快畜牧业生产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