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频率与机会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37397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频率与机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数学频率与机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数学频率与机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数学频率与机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数学频率与机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频率与机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频率与机会(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5章 频率与机会151 在实验中寻找规律(1)教学目标 1借助实验,体会随机事件在每次实验中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 2通过观察大量反复实验后获得的频率折线统计图,发现只要保持实验条件不变,那么随机事件的发生频率也会表现出规律:即随着相同条件下实验次数的增加,其值逐渐趋于稳定。 3理解机会的含义并会用稳定的频率值来估计机会的大小。4通过动手实验和课堂交流,进一步培养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技能,提高数学交流水平,发展探索、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1发现随着相同条件下实验次数的增大,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稳定。 2用稳定的频率值来估计机会的大小。难点:实验1与实验2的操作过程。教学准备课前指

2、导。 1请你回忆。(频数、频率、统计图表的设计。) 2实验方法和步骤的指导。(每人准备两枚硬币,一个计算器。) 3学生分工合作的指导。(设计好统计图表。) 4学生实验态度的教育。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1在硬币还未抛出前,猜想当硬币抛出后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为什么?假如你已经抛掷了1000次,你能否预测到第l001次抛掷的结果? 2假如你已经抛掷了400次,你能否猜测出“出现正面”的频数是多少?频率是多少?800次呢?随着我们抛掷一枚硬币的次数逐渐增多,你猜想有什么规律? 3当我们抛掷两枚硬币时,猜一猜当抛掷次数很多以后,“出现正面”和“出现一正一反”这两个不确定事件的频率是多少?是否比

3、较稳定?4假如你在抛硬币的过程中,硬币不见了,你该怎么办?找一枚图钉代替呢?还是再找另外一枚硬币代替?二、学生猜想,并归纳猜想结论。 学生先自己思考猜想,然后讨论交流继续猜想。教师汇总并板书学生猜想的各种结果。三、实验验证。 1实验1。同桌一组,一个抛掷,一个记录数据。要求将实验结果填人下列统计表,并绘制折线图。抛掷次数50100150200250300350400出现正面的频数出现正面的频率抛掷次数450500550600650700750800出现正面的频数出现正面的频率 2实验2。 四人一组,一人抛掷,一人记录出现两个正面的数据,一人记录出现一正一反的数据,一人将实验结果填人课本的表格中

4、,最后绘制折线图。3教师再利用计算机课件演示抛掷一枚、两枚硬币的全过程,以增加实验时的抛掷次数。四、讨论交流,寻找规律。 1通过实验,体会到随机事件在每次实验中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 2只要保持实验条件不变,那么随机事件的发生频率也会表现出规律:即随着相同条件下实验次数的增加,其值逐渐趋于稳定,稳定到某一个数值。 3机会的定义。 我们可以用平稳时的频率估计这一事件在每次抛掷时发生的可能性,即机会。4可以用稳定的频率值来估计机会的大小。五、验证猜想。 1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抛掷硬币是随机事件。 2频数具体是多少不确定。但是在实验中,抛掷400次时频数约是200次,频率约是50。 抛掷800次时频数

5、约是400次,频率约是50。 随着相同条件下实验次数的增加,其值逐渐趋于稳定,稳定到50左右。 3实验2中,出现两个正面的频率约是25,出现一正一反的频率约是 50。比较稳定。4不能用图钉代替,因为用图钉代替改变了实验的条件。六、巩固练习。 1填空。 (1)观察大量的反复实验后获得的频率的折线统计图,发现只要保持实验条件不变,那么,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会表现出规律:即随着相同条件下实验次数的增加,其值逐渐稳定到。我们可以用平稳时的频率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 (2)抛掷一枚硬币的实验中,出现正面的机会是。 (3)抛掷两枚硬币的实验中,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出现两个正面的频率将逐渐稳定在左右。

6、出现正一反的频率将逐渐稳定在左右。 2判断。 (1)某彩票的中奖机会是122,那么某人买22张彩票,肯定有一张中奖。 ( ) (2)抛掷一枚质量分布均匀的硬币,出现iE面”和“反面”的机会均等。因此,抛1 000次的话,一定会有500次“正”,500次“反”。 ( )七、拓展延伸、开放性练习。 1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做400次抛掷两枚硬币的实验时,根据“出现两个正面”的成功率,画出的折线图。(横坐标表示实验总次数,纵坐标表示实验成功率。) (1)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实验的次数的增加,成功率是这样变化的: (2)因为成功率有趋于稳定的特点,所以我们以后就用平稳时的成功率表示某一事件发生的,即。(3)可

7、以看到当实验进行到260次后,所得频率值就在上下浮动,所以我们可以得到“机会大约是”的粗略估计。 2准备30张小卡片,上面分别写好数1到30,然后将卡片放在袋子里搅匀。每次从袋中取出一张卡片,记录结果,然后放回搅匀再抽。(1)将实验结果填人下表。 实验次数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出现3的倍数的频数出现3的倍数的频率(2)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图。 (3)在实验数据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4)频率稳定于什么值? (5)知道从一个袋中取出一张卡片是3的倍数的机会是多少? 八、课堂小结。 1通过实验,体会到随机事件在每次实验中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 2发现只要保持实验条件

8、不变,那么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也会表现出规律:即在相同条件下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趋于稳定,稳定到某一个数值。 3可用平稳时的频率估计这一事件在每次抛掷时发生的可能性,即机会。 4可用稳定的频率值来估计机会的大小。九、布置作业。 课本第100页习题151第1题。 151 在实验中寻找规律(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大量反复实验后获得的频率折线统计图,发现可以用稳定时的频率值来估计机会的大小。 2通过动手实验和课堂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技能。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美好品德,认识通过实验、归纳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重点:

9、通过实验,相信经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后所得到的平稳时的频率值可以作为随机事件每次发生的可能性(即机会)的估计值。难点:通过实验得到随机事件发生的机会。教学准备学生:自制大小两个转盘(涂有红、蓝两种颜色)。教学过程一、复习活动。 1请大家回答上节课学习的机会的定义。 2抛掷两枚硬币,当实验次数很大以后,出现两个正面的频率值稳定于,出现两个反面的频率值稳定于,出现一正一反的频率值稳定于。 思考:把硬币换成瓶盖,结论还是这些数吗? 二、引导观察。 1导人课题。 上节课我们做的实验是抛掷两枚相同的硬币,从而得到了可以用平稳时的频率来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即机会)。这一节课我们再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研究

10、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在实验中寻找规律(2)。) 2提出问题。拿出自制的转盘,统一要求如下规格: 用力旋转如上图所示的转盘甲或转盘乙的指针,如果你想让指针停在蓝色上,那么选哪个转盘能使你成功的机会比较大? 3分组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做这个实验,同一小组内成员做的次数可以累加,将实验结果填人课本第99页表15.1.3,并在图15.1.4中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画出相应的两条折线。 4总结概括。 从实验结果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我们发现 5深入思考。 (1)有同学说,转盘乙大,相应地,蓝色部分的面积也大,所以选转盘乙成功的机会比较大。你同意吗?(2)还有同学说,每个转盘上只有两种颜色,指针不是停在红

11、色上就是停在蓝色上,成功的机会都是50,所以随便选哪个转盘都可以。你同意吗?三、举例应用。如果不做实验,你能预言下图所示的转盘指针停在红色上的机会吗? 四、思维拓展。 一个袋中有3个红球,5个黄球,7个绿球。每次从袋中摸出一个球,然后放回搅匀再摸。请设计实验,画出统计表,并画出折线图。完成后回答下列问题: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完成。) (1)摸出一个恰好为红球的频率稳定在什么值?(2)知道从袋中摸出一个为红球的机会是多少?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老师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六、布置作业。 1园园有5张扑克牌,从中任意抽出一张是2的机会为1,你能猜出园

12、园的5张牌分别是什么吗? 2课本第101页习题151第2题。 152 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1、钉尖触地的机会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相信经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后得到的频率值确实可以作为随机事件每次发生的机会的估计值,体会随机事件中所隐含着的确定性内涵。 2使学生知道,通过实验的方法,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必须要求实验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且在相同条件下,实验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得到较好的估计值,但个人所得的值也并不一定相同。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重点:频率与机会的关系。难点:如何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教学准备数枚相同的图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13、 上一节课,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我们已经知道:实验是估计机会大小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某事件出现的频率,当频率值逐渐稳定时,这个值就可以作为我们对该事件发生机会的估计。 实际上,在前面的问题中,即使不做实验,也可以设法预先推测出事件发生的机会,为什么还要花大量时间去进行实验呢? 下面让我们看另一类问题:一枚图钉被抛起后钉尖触地的机会有多大?二、分组实验。 1两个学生一个小组,一人抛掷,一人记录。 每个小组抛掷40次,记录出现钉尖触地的频数。 教师负责把各小组的结果登录在黑板上。 2然后把每小组的结果合起来,分别计算抛掷80次、120次、160次、 200次、240次、180次、320次、360次、400次、480次、520次、560次后出现钉尖触地的频数及频率。 3列出统计表,绘制折线图。 4根据实验结果估计一下钉尖触地的机会是百分之几? 5课本第105页表15.2.1和图15.2.2是一位同学在抛掷图钉的实验 中画的统计表和折线图。这与你实验的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三、深入思考。 如果两个小组使用的是两种不同形状的图钉,那么这两种图钉钉尖触 地的机会相同吗?能把两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合起来进行实验吗?四、概括小结。 从上面的问题可以看出: 1通过实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