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372985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二:编号:论 文 鉴 定 封 面县区:宿城区郑楼镇 专业:小学教育姓名:黄志森工作单位新宅小学电话:15052707620论文题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单位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鉴定等级 盖章 年 月 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黄志森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如何抓住这个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体会如下:一、深入文本 挖掘内涵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

2、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

3、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我虽然执教了20几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总是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

4、我总是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教本上作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总是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只有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我才开始编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课堂上,我可以不看教案执教,但却不能离开教本上课。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

5、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感受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6、。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课件,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激趣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鸟的天堂看一看,同学们高兴吗?然后出示鸟的天堂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

7、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三、联系生活,引导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这堂课。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因此学生也毫无顾虑的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新型玻璃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新型玻璃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教师是教学过

8、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2)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3)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5)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迫切。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

9、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重视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四、把握学生年龄特点,发展思维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

10、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古诗文时,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我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所以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兴趣激发的好,引导他们探究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发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老师能替学生细细分析,学生不能就想出来了。老师也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才有可能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真情演绎文本内涵,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2012年3月9日星期五附件页姓名 黄志森工作单位:新宅小学联系电话: 15052707620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黄志森 工作单位:新宅小学联系电话:150527076202012年3月9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