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扫描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372655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扫描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徽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扫描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徽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扫描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安徽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扫描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安徽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扫描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扫描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卷(扫描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成套数学资料免费下载 2015安徽省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物理参考答案一、 简要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答案C DAABBC25.485 (5.4855.488均正确) 4.045 (每空2分) (2分) (2分) =(3分)(1)见图 (3分) (2)0.44W(4分) 22(1)aA=2 m/s2(2)若物体A能从平板车B的右端离开,则F应小于1N; 若物体A能从B的左端离开,则必须F大于3N。 23(1)v3=2m/s (2)lm= m24(1) v1=5m/s (2)则M点到PQ的距离为x= 1.25m(3)v4=4m/s 二、详细解析:14.答案:C 解

2、析:因为两束光折射后相交于图中的M点,根据折射定律可知a光的折射率nanb,a光的频率faf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由= 得B错误;由v= 得C正确;根据sinC= 得D错。15.答案:D解析:将A、B、C看做一个系统,对系统受力分析可知,选项A错;由于木块A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即动摩擦因数tan,选项B错;设平行于斜面的推力为F,对A、B、C系统,斜面体C对地面压力大小为4mgFsin,对A、B系统,F=2mgsin+2mgcos=4mgsin,因此斜面体C对地面压力大小为4mgFsin4mgcos2,选项D正确、C错误。16.答案:A 解析:当滑片位于变阻器中点O时,根据欧姆定律得I

3、0= 。当滑片向左移到O点时,A1和R被短路,读数为零。A2的示数为I2= =2I0I0。A4的示数I4=I0。则A3的示数为I3=I2+I4=3I0,故选A。17.答案:A 解析:同步卫星和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具有相同的角速度,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其速度为第一宇宙速度)都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v1=r,v2=R,v3=综上可知:v1:v2:v3=60:9:20,所以A正确 。18.答案:B解析:绳断之后,甲球在竖直面内摆动,乙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甲=2r甲=90m/s2,a乙= = =7.5m/s2,F甲=mg+ma甲=10mg,F乙= = mg,故a甲:a乙=12:1,F甲:F乙=

4、8:1,所以选项B正确。19.答案:B解析:电子在AB连线上的平衡位置即为场强为零的位置,所以,得x,即平衡位置在D点。电子在D点左侧时所受电场力向左,电子在D点右侧时所受电场力向右。所以电子的运动情况有以下三种情况:在D点左侧时先向右减速至速度为零然后向左加速运动;电子能越过D点时,先在D点左侧减速,过D点以后向右加速运动;或在D点左侧减速,则运动到D点速度减为0,以后一直静止,所以电子的动能可能先减小后增大,也有可能一直减小。电子的电势能可能先增大后减小,也有可能一直增大。所以不正确的选项为B选项。20.答案:C 解析:设线框刚离开磁场下边界时的速度为,则接着向下运动, 由动能定理得: ,

5、解得,所以A、B错误;经过足够长时间后, 线框在磁场下边界与最大距离之间往复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 解得 所以C正确、D错误。21.答案:5.485 (5.4855.488均正确) 4.045 (每空2分)解析: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5mm+48.50.01mm=5.485mm;游标卡尺的读数为40mm+9mm=40.45 mm=4.045 cm。答案: (2分) (2分) =(3分)解析:滑块经过光电门G1、G2的速度分别为v1=,v2=。滑块下滑过程中仅重力做功,滑块从光电门G1到光电门G2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滑块动能的变化为,若=,则可认为验证了动能定理。答案:(1)见图 (3分) (2

6、)0.44(4分)解析:(1)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2) 小灯泡接在电池两端,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路端电压,根据U=EIr,有U=1.5I,在伏安特性图中画出路端电压U与总电流I的关系图象,如下图所示,交点坐标(0.4A,1.1V),所以实际功率为P=UI=0.44W。22.解析:(1)物体A滑上木板B以后,做匀减速运动,有Mg =MaA(2分)得aA=g=2 m/s2(2分)(2)若物体A恰能从B的右端离开,临界条件是A到达B的右端时,A、B具有共同的速度v1,则:(2分)又: (2分)平板车B作加速运动,有:F+Mg=maB(2分)解上述方程,得:F1=1N (1分)所以若物体A能从平板车B

7、的右端离开,则F1应小于1N。若在A到达B的右端之前,就与B具有相同的速度,之后,A相对B静止,就不会从B的左端滑落。即有:F=(M+m)a(2分)而:Mg =Ma解得:F3N所以要使物体A能从B的左端离开,则必须F2大于3N。(1分)综上所述,若物体A能从平板车B的右端离开,则F应小于1N;若物体A能从B的左端离开,则必须F大于3N。23.解析:(1)小物块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与O点等高的位置时,绳子绷直由动能定理可得:mgd+qEd= mv (2分)(或) 解得v1=2 (1分)绳子绷紧之后,只剩下垂直于绳子方向的速度v2=v1cos45= (1分)绳子绷紧之后向下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

8、,由动能定理可得:mgdqEd = mv mv (3分)解得v3= =2m/s(1分)(2)滑上木板之后,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则动量守恒mv3=2mv共 (2分) 解得v共=1m/s(1分)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1= =15m/s2(1分), a2= =15m/s2 (1分)物块A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lm= = m(3分)(另解:对物块:;对木板:,又因为,联立解得)24.解析:(1)第一个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1= =15m/s2(1分)加速位移:x1= =0.675m(1分)第二个加速阶段的加速度:a2= =5m/s2(1分)加速位移:x2=Lx1=0.475m(2分)则离

9、开传送带时的速度v1=5m/s(1分)(2) 在虚线的右侧,由于电场力与重力等大反向,故甲将做匀速圆周运动 R= =0.625m(2分)甲运动半周之后进入PQ左侧电场,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0.5s(1分) 则M点到PQ的距离为x= t=1.25m(2分)(3)碰撞之前的速度v2=9m/s(2分)碰撞之后的速度mv2=2mv3(2分)解得:v3=4.5m/s(1分)两物体在弹簧原长时分离,最终上升的高度H= =0.25m由机械能守恒可得:2mv32+EP=2mv42+2mgH(3分)解得:v4=4m/s(1分)2015年安徽省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参考答案(理综化学)题号78910111

10、213答案ADCBDCC 7A 解析:六次甲基四胺属于共价化合物,A说法正确;分析该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只存在极性键,不存在非极性键,B说法错误;生成该物质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C说法错误;1.4g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共含有6.021021个分子, D说法错误。8D 解析:Al3+与HS 会双水解,Cu2+与HS 反应生成CuS黑色沉淀,或HS 被ClO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A叙述错误;该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2Fe3+=S+2Fe2+H+,B叙述错误;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SO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SO2+2H+=3S+2H2O,C叙述错误。9C

11、解析:A操作是除去碱式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A错误;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B错误;除去碳酸钠粉末中混有少量的碳酸氢钠,可采用灼烧的方法使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C正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反应的副产物SO2也能使溴水褪色,故不能证明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D错误。10B 解析: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A图像错误;增大N2O5的物质的量,会使N2O5的转化率减小,B图像正确;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图像错误;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2T1,升温平衡正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增大,D图像错误。11D 解析:根据H+ 向阴极移动知a端连接电源的负极,b端应连接电源的正极

12、,A说法错误;a端所连电极为阴极,其阴极反应式为SO2+4H+4e-=S+2H2O,B说法错误;C选项未给出标准状况下,故错误。 12C 解析: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导致杀菌消毒,A说法错误;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均可生成氧气,是供氧剂的依据,B说法错误;锌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形成原电池后活泼金属被腐蚀,保护了正极金属,C说法正确;NH与CO水解相互促进,但总体水解程度仍很小,在溶液中可大量共存,草木灰和NH4Cl混合使用,相互水解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解释不正确,D说法错误。13C 解析:a点反应后应得等浓度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液,由于CH3COOH的

13、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故c(CH3COOH)c(CH3COO),由于Na+不水解,故c(Na+)c(CH3COOH),A说法错误;若b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H3COONa,CH3COO水解会生成c(OH),从而使溶液显碱性,与图像不符合,B说法错误;c点恰好中和,CH3COO 水解促进水的电离,d点NaOH过量,NaOH电离抑制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为c点大于d点,C说法正确;d点是0.002mol CH3COONa和0.001mol NaOH混合液,根据电荷守恒有c(Na+)+c(H+)=c(CH3COO)+c(OH),根据物料守恒有2c(Na+)=3c(CH3COOH)+3c

14、(CH3COO),消去c(Na+)后得关系式为2c(OH)=2c(H+)+3c(CH3COOH)+c(CH3COO),D说法错误。25答案:(共13分) 3(或三) IA (每空1分) 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2分) (每空1分) 4Zn+10H+2NO3=4Zn2+N2O+5H2O(2分) 2CO(g)+SO2(g)=S(s)+2CO2(g) H = 270.0kJmol-1(3分) 解析:略;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所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Zn+10H+2NO3=4Zn2+N2O+5H2O。根据盖斯定律该反应的焓变为 H 1 H 2 =566.0kJmol-1+296.0kJmol-1=270.0kJmol-1。26答案:(共17分) 2甲基2丙醇 加成反应(每空2分) CH2=CHCOOCH3 酯基、羟基或酚羟基(每空2分) (3分) CH3COOCH=CH2、HCOOC(CH3)=CH2 (4分) cd(2分)解析: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及B的结构简式知,A的结构简式为,A的系统命名为2甲基2丙醇,BC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根据E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