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俗称精神病.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366010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9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俗称精神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变态心理学-俗称精神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变态心理学-俗称精神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变态心理学-俗称精神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变态心理学-俗称精神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俗称精神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俗称精神病.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变态心理学绪论一、概述 变态心理学:又称为异常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征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 二、发展历史 中国:偏重症状描述和治疗经验的总结,理论发展较为缓慢 西方 克雷丕林(德)变态心理学医学模式的创始人 麦斯默催眠术 弗洛伊德创立心理分析学说,第一次真正对心理 障碍病人的内心进行了 系统的探索 华生小阿尔伯特恐惧模型 贝克抑郁症的认知疗法 埃利斯理情情绪疗法 罗杰斯人本主义来访者中心第二章 理论模

2、型 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对心理异常的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释的理论体系。包括:生物医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认知行为模型、人本主义模型一、 生物医学模型定义:又称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型,是把心理异常归于躯体因素的理论。发展: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理来源 克雷佩林(Kraepelin)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最早用医学模型对心理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的医生。精神病学教程(1883),精神病学领域的权威著作主要观点:以医学中的症候群观点,把心理异常分为三类:1)伴有精神症状的躯体疾病;2)内衣性精神病;3)人格偏离和反应状态。确信精神异常具有器质性原因,重视遗传、代谢因素重要作用。(一) 心理

3、异常的生物学因素 1)大脑机能状态与脑损伤 脑机能定位研究是理论基础。 脑结构损伤造成相应心理功能障碍。巴甫洛夫用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解释来理解心理异常现象:睡眠时相理论解释幻想、妄想现象;孤立病灶理论解释严重心理障碍的病理; 2)生物化学因素 生化物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异常心理原因之一。神经系统通过突触传递来调节,突触传递又是由神经递质的活动决定,因此神经递质成为生化研究的重点。 多巴胺(DA):过度的DA活动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五羟色胺(5-HT):有重要抑制作用,与躁郁症有关。 内啡肽(End):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受到阿片或海洛因等的影响。 3)遗传因素 存在一定影响,一些严重的心理异常,如精

4、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会受到遗传影响。 4)素质因素 患者某些生理特征可能导致其对生活中应激压力更敏感。通常是神经系统的潜在的结构缺陷或功能缺陷,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二) 治疗方法电休克治疗药物治疗(三) 评价贡献:扩展了对心理异常的认识,特别是提供了一种见效较快的治疗方法,即药物治疗。缺陷:并不能完全说明心理异常产生的原因二、 心理动力学模型所谓心理的动力因素指人的需要、动机等心理因素。定义:从心理的动力因素方面来解释心理异常的成因。第一个从心理方面来理解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型。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一) 基本原则心理决定论: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的意义部分是

5、由无意识的冲突决定。但也有很多心理活动是无意义的。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动力受到早期经历的深刻影响。(二) 主要观点1) 本能理论:性本能libido,人格发展阶段中性本能的体现2)无意识理论:意识与无意识的争斗,压抑,防御机制3)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4)焦虑和防御机制焦虑:泛指恐惧和担忧的感觉。焦虑分类 现实焦虑:来自外部世界的可能危险带来的焦虑 神经质焦虑:由于本我的冲突将要冲破自我的控制而产生实际的行动,而这些行动将会以某种方式受到惩罚,自我受到威胁的焦虑 道德焦虑:源自个体的真实的行为与超我产生矛盾而唤起的罪恶的感觉 防御机制:自我用来消除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防止出现焦虑等

6、异常心理的手段。 常见防御机制 压抑:借助这种方法,本我的强烈冲动被排除出意识领域,使他们的外显的表达被控制 退化:心理发展从较高级阶段退回到早期发展阶段的行为,以阻止焦虑并满足目前的需要 否认:拒绝感知和接受现实 转移:用另一个目标作为替代品,从而安全地释放或满足冲动 合理化:创造一个可接受的借口,为不可接受的行为开脱 投射: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事物上 认同:采用处于高位的某个人的想法、价值观、以期提高自我价值 反向作用:自我为了口感之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有意识地做出自己想法相反的举动 升华: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以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5)人

7、格发展阶段 在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LIBIDO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得到满足,性感区域。l 口腔期(0-1岁)动欲区:口腔吮吸、吞咽、咀嚼。提高了性快感。l 肛门期(1-3岁末)动欲区:肛门。l 生殖器期(3-6岁)对生殖器的自我刺激提供了主要的快乐感觉。动欲区:生殖器。通过抚摩、显露生殖器获得LIBIDO满足。产生ODEPUS情结、ELECTRA情结。l 潜伏期(6-12岁)性的动机明显消退,主要以发展之势和技能为主l 生殖期(12-20):快感的最深层次的感觉来自于异性的关系(三) 精神分析学派对心理异常成因的解释在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本能欲望未得到正常的满足,造成满足这种欲望的努力被固

8、着在此阶段。病人由于早年经历中本能欲望未能满足造成的床上,使用被固着的儿童期的方式去满足当前的本能欲望,从而是本我和超我之间发生冲突,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严重情况下造成异常心理。(四) 治疗方法通过挖掘病人无意识中的冲突,让病人了解自己的异常心理症结所在,解除儿童期形成的固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疗技术:催眠、自由联想、释梦(五) 评价贡献:1)建立了自由联想和释梦等技术,发现了无意识、自我防御、童年早期经历和性本能在心理异常中的作用;2)说明异常心理只是正常的防御机制的夸张表现,有助于消除人们对心理异常的恐惧。缺点:理论存在很大争议三、 人本主义模型(一) 主要观点(罗杰斯提出)自我是组

9、织心理活动的中心心理和行为的着眼点在于价值和个人成长对人性和人类的潜力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二) 人本主义心理异常成因的解释 个体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受阻,无法接受自己的全部经验,必须否认一些重要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从而必须维持一种刻板的防御性的自我。 如果有一些与自我相矛盾的心理或行为冲破防御机制表达出来,则表现异常心理或行为(三) 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和来访者良好的关系是治疗异常心理的最有效手段,因此要求治疗者要积极热情地对待来访者,相信来访者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治疗技术:来访者中心疗法(四) 评价贡献:1)强调了人实现自身潜能的能力,把异常心理看作是个人自我发展的自然倾向的阻断或者歪

10、曲;2)提出新的治疗观点和技术缺点:理论不系统四、 行为模型定义:认为心理异常是已经形成的不良的条件反射。可以采用条件发射的方法进行治疗。是与心理动力学抗衡的理论模型。(一) 基本观点 经典条件反射:可以解释焦虑和恐惧等自主神经系统有关的反应。解释为,对刺激的条件反射的泛化引起了焦虑和恐惧 操作条件反射:可以解释广泛的心理异常现象。解释为,通过操作条件反射学习了一些无用的甚至有害的行为 强化: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伴随无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并使某种新的行为得到巩固的刺激就是强化物。强化物是形成条件反射的重要因素。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会与其他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

11、联系。辨别: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辨别,并做不同反应 榜样作用(二) 对心理异常的分类 按特定行为的反应问题来进行分类的。一般先确定病人的哪些行为使他感到痛苦;其次要确定引起和强化这些行为的原因;并以消除这些行为为治疗目的。(三) 治疗方法系统脱敏:(经典条件反射)使病人对引起焦虑等情绪的刺激逐渐放松适应,达到消除不良反应的目的。代币治疗:(操作条件反射)不强化不良行为,只强化正常行为,从而使不正常的行为自然消退。不恰当泛化与辨别:很多异常行为是由于不恰当的泛化或辨别能力缺乏造成的。通常帮助病人对触发其不正常行为的刺激进行分析,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模仿学习:让病人学习其他人的正常行为,从而消

12、除异常行为认知-行为矫正:改变病人自我暗示的内部言语(四) 评价贡献:1)与其他理论模型相比,更准确、客观;2)对某些行为的校正 效果比较好,治疗效果的评估也比较客观缺点:过于关注行为症状,忽视了价值观和意义问题;否定了个人的自我指导的可能性五、 认知模型定义:认为人对信息的加工过程的特点,即认知风格,是影响人的心理的主要原因。(一) 造成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以下几种认知风格的认知失调是造成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 期望:一种认知,是关于未来会发生什么的预期。成功的治疗在于提高自我效能期望。 归因:指对已发生的时间进行解释的过程。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倾向于对好的事件或坏的事件作出特定的归因。在认知治疗中,

13、改变认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让来访者看到对同一事件不同解释的可能性。 认知评估:我们总是在评估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行为。在认知疗法中,要病人内省自己自动思维的内容,然后对自动思维重新进行评估,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造成负性情绪并影响行为的非理性思维。 图示:包含个体最基本信念和假设的认知结构,发展于早期的个人经验之中,影响着其他的信念、价值观和态度,并且影响当前的信息加工过程。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具有不通过的失调图式。在认知治疗中,评估和改变基本图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较长时间。(二) 治疗方法要改变异常行为和情绪,必须找到错误的认知过程,并对其中错误的地方进行纠正因此发现认知失调的来源是治疗关键。

14、六、 社会文化模型心理异常的发生频率与某种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应激源有一定的联系,而 心理异常会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20世纪上半叶的很多研究发现,西方的一些心理异常概念和理论在其他文化条件下不成立,并且发现了很多在某种文化条件下才会出现的心理异常现象。提出了心理异常的“文化相对论”观点。(一)现代社会中社会文化因素1) 不同的社会分工、社会阶层的影响(发病:城市高于农村;经济地位低的高于高的)2) 人们开始注意为心理异常的人提供社区服务,并重视心理异常的早期发展,早期治疗和预防(二)影响心理异常的社会文化因素1) 社会文化环境与个人角色2) 社会经济地位3) 社会生活中的变化4) 偏见与歧视5) 经济和就业问题(三) 分类与治疗把心理异常看做是对不成文的社会规范的违犯。因此有很多种分类和命名主张从社会方面全方位治疗,包括社区服务,进行早期心理干预以及通过各种方式改变社会环境。七、 亚洲理论观点(一)森田疗法神经症产生原因:疑病素质、适应不安、精神交互两个治疗原则:“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治疗四个阶段:绝对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