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2011.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364920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方案20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施方案20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施方案20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施方案20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施方案20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方案20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方案2011.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施方案偏吉乡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领导小组偏政发20119号偏吉乡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度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委、县委政府关于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探索建立我乡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切实改善我乡原生态环境,促进农牧民增收,实现草原永续利用和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西藏自治区实施方案、仲巴县关于2011年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以及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的批复,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如下:一、 指导思想和基本情况(一)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确定

2、“保护与建设并举,保护优先”的草原生态保护的工作方针,以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实行以草定畜奖励,新柴替代补贴以及牲畜电子耳环免费标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狠抓措施落实,规范工作程序,严肃工作纪律,积极发动群众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实现“科学保护,有序利用、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确保农牧民群众收入稳步提高,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和草原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二) 基本情况1、偏吉乡是全县最大的纯牧业边境大乡,全乡草地面积321万亩占土地面积的91%。因宜牧草地等级不同,亩均产草量23.8-90.8公斤,利用率50-75%,13-55亩可养活一个绵羊单位的牲畜。宜牧草地

3、的冷季草场与暖季草场面积比例不平衡,自然灾害和鼠害,是全乡草场退化19万亩,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6%。目前草场沙化、盐碱化日趋严峻,形势逼人。2、社会经济我乡辖4个行政村,2011年底,全乡总户数442户1738人牧业人口数1738人,其中劳动力915人,2011年底全乡牲畜死亡数729,牲畜出栏数为35170多头(只匹),出栏率达48%。二、工作的领导小组建立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奖励机制是我乡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一项宏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任务。此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艰巨、政策性强。为确保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奖励机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里相应成立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奖励机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4、全面负责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奖励机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调动广大牧民群众的积极性,确保做好群众工作。我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西藏自治区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及县委政府要求,仲巴县关于2011年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实施方案程序成立了我乡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府办公室,有普布扎西同志兼办公室主任。1、各村按要求,成立此次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领导小组,以老、中、青相结合,权、责、利并重的原则成立领导小组。2、各村工作的乡党委、政府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各村建立草

5、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领导小组负责安排,组织村及作业小组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的具体实施。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调动广大牧民群众的积极性,确保领导、机构、职权三到位。3、各村领导小组要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准确执行政策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对涉及全局性问题要加强请示汇报,要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各方面的关心,要以“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解决问题。4、各村要结合以草定畜工作,全面掌握畜数量,产量等有关数据,从推动我县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和跨越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密切配合,大力支持。三、我乡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范围及基本原则。(一)范围为了做好我乡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全

6、乡共4个行政村完成了调研摸底等基础性工作。(二)基本情况我乡工作442户1738人,牧业人口数1738人,全乡草地面积321万亩,占土地面积的91%。不可利用面积36万亩,其中冬春草场面积101万亩,夏秋草场面积184万亩。 2011年底,全乡牲畜存栏79647头(只匹),其中牛12063头、绵羊42077只、山羊25116只、马391匹。各类牲畜存栏折合绵羊单位共99997.5个绵羊单位,目前我乡从未超载的情况下,通过以草定畜平衡点的载畜量为6万个绵羊单位,使奖励牧民群众减畜4.8万个绵羊单位。四、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主要内容(一)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

7、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自治区对14个牧业县、24个半农半牧业县生长旺季植被盖度在40%以下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实施禁牧。已沙化、盐碱化(盐碱斑超过20%)的草原,为不可利用草原,不纳入禁牧范围。禁牧时限暂定为5年,对禁牧区按实际面积核算补助,每亩每年补助标准为6元。各地(市)、县按照自治区下达的禁牧指标,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制定本地禁牧计划,将禁牧面积落实到每块草场和牧户。对实施禁牧的草原,将埋设标识桩和安装标识牌。由自治区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对每块禁牧草场进行GPS定位,制作禁牧区域示意图,自治区农牧厅核实后录入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信息管理系统。在禁牧期间,牧民不得再对禁牧草原进行放牧利

8、用,各牧户及监督管护人员要加强对禁牧草地的监管,若经发现或举报查实违反规定在禁牧草原放牧的,视情取消禁牧补助。禁牧区域按照西藏自治区天然草原监督员管理办法进行管护,禁牧措施落实情况纳入西藏自治区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综合考评办法(试行)进行考评。(二)草畜平衡奖励草畜平衡是指对禁牧区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一定时期内,草原承包经营者或使用者通过草原和其他途径(含人工种草、农副产品等)获取的可利用饲草料总量与其饲养的牲畜所需的饲草料量保持动态平衡,确保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自治区根据当前产草量和其他途径获取的可利用饲草料总量,综合考虑牧民正常生活需要等因素核定各县(市、区)载畜量,作为草畜平

9、衡载畜量。各县(市、区)须将自治区核定的草畜平衡载畜量落实到草场和牧户。中央财政对年末牲畜存栏未超过核定的草畜平衡载畜量的牧户,按承包到户的草畜平衡面积每亩每年给予1.5元的草畜平衡奖励。具体奖励要求为:1.年末牲畜存栏数量(绵羊单位)与上年相比没有减少的超载县,不能享受草畜平衡奖励。2.年末牲畜存栏数量(绵羊单位)与上年相比减少的超载县以及实现草畜平衡的县按以下要求兑现牧户草畜平衡奖励。(1)年末牲畜存栏未超载的牧户,按照承包到户的草畜平衡面积全额享受草畜平衡奖励。(2)超载户必须在3年内完成减畜目标。从政策实施第一年起,若年底牲畜数量(绵羊单位)较上一年度没有减少的,取消其当年500元/户

10、的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作为天然草原监督员的超载户,取消天然草原监督员资格,不能享受当年监督奖励资金。(三)牧民生产性补贴(1)牧草良种补贴:以2010年人工种草保留面积为准,对开展人工种草的农牧户进行补贴。各县须按自治区下达的补贴面积,对多年生或一年生牧草品种(饲料玉米除外)进行补贴。补贴资金可直补到户,也可由地(市)或县级农牧部门统一组织采购牧草种子,发放给农牧户,并进行造册登记。补贴标准为每亩每年10元。(2)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对全区2010年底实有牧户(牧业村中承包草场的户和半农半牧村中承包草场从事草原畜牧业生产的纯牧业户)实施生产资料综合补助,每户每年补助500元。用于购买油料、

11、液化气、生物质燃料、饲草料及电费支出等生产生活的相关费用,凭票据由乡(镇)统一报帐后兑付到牧户;对有农村金融网点的乡(镇)实行“一折通”。对2011年及以后新增(分)户的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从原登记享受的牧户补助中自行调剂解决,自治区不再调整。(四)天然草原监督员奖励为了确保我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有效落实,加强对天然草原监督员的管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县级农牧主管部门是本县区域内天然草原监督员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天然草原管护实施方案,建立完成的县、乡、村三级天然草原管护档案,及时准确上报有关信息。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是本行政区域内监督员的聘用部门,负责监督员的选拔聘用。

12、村委会对负责天然草原监督员进行业绩考核监督管理。要综合考虑当地草原面积、畜牧总量,以及禁牧、草畜平衡任务等重要因素,合理设置监督员的数量。原则上平均每5户牧户中选择一名牧民作为天然草原监督员。五、实施步骤(一)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5月11日2011年6月19日)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老、中、青三级相结合的原则,各项推选成立村委会干部、老干部和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熟练工作情况、有威信的群众代表组成的村民小组,协助驻村工作开展。(二)统计分发电子耳标编号阶段(2011年6月19日2011年9月20日)按照我乡实际情况,对2010年年底统计结果进行研究,争取和每户进行沟通核实,按实际情况分

13、发电子耳标。(三)耳标上畜阶段(2011年9月20日2011年11月23日)利用23天的时间分4个工作组,带领全乡群众进行耳标上畜,具体分工如下:巴雄村:扎西尼玛 旦巴江村 色青村:多布杰 仓央嘉措 旦珍多平村:桑珠旺堆 德吉措姆 梁瑞南木拉村:边巴次仁 普布扎西 央金卓嘎六、牲畜减畜的主要措施(一)深入牧区,现场兑现补贴资金,加大牲畜出栏力度。牲畜减畜数量及补助资金公示核实后、有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纪检委、人大、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组深入13个乡镇召开现场交流会,进行现场补贴资金兑现,同时签订第二年的减畜惹人女巫协议书。(二)制定惩罚措施,加强牲畜出栏力度。超载牧户在规

14、定时间内没有按照协议内容进行减畜,我局将进行一次警告要求减畜。同时对牧户需要减畜的数目进行核实宣传,上述工作完成后第二年开始该牧户仍达不到减畜目标,我们按照乡规民约制定对一只绵羊单位处罚50元,第二年开始进行翻倍处罚。(三)组织边贸出口工作,加大牲畜出栏。2011年月日我乡边贸市场将开放,边贸有时已成为我乡二大支柱产业,因此,边贸出口作为我乡出栏工作的首要渠道,每年与尼方北部乡签订协议,靠国外市场加强组织活畜出口力度。七、保证措施(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草原生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开展工作难度大,涉及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方案实施工程中相互协调、检查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总结交流工作经验。(二)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搞好社会公众教育,不断提高全民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把宣传工作要多形式、多渠道向牧民群众开展实施。附:偏吉乡人民政府关于成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偏吉乡关于成立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技术领导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