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36425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9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9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9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材分析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江南地区。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

2、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纸币的出现。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本课。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五、教学方法1、采用了问题导入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六、教学

3、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忆江南的图片。导语: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作,大家都学习过,那么大家知道江南地区为什么这么美好吗?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看你能否找到答案。讲授新课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课本和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指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二、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创设情境:假如你是生活在宋代的一个普通百姓,你向现代人介绍一下你的生活是怎样的。1、农业吃的方面学生:在宋代我们的主食是稻米,叫占城稻,我

4、来给大家介绍下。出示下列资料:大约在北宋初年或更早些,福建引进占城稻。这种稻耐旱涝,生长期短,生命力强,稻穗长。受到农民欢迎,得到广泛种植,成为当时老百姓的主要食粮。水稻是宋代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问题:从中你能得到有关农业生产的哪些信息?(学生回答,教师接着补充讲解)2、手工业的发展用的方面生一: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丝绸吧。(屏幕展示图文资料)问题:谁能说说宋代丝织业发达的地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生二:大家都知道我们主要吃稻米,那我们用什么器具来吃饭呢?请大家看看当时的几件瓷器。(图片展示)问题:请你判断以上三件瓷器中哪件是浙江哥窑生产的?(学生阅读教

5、材,了解哥窑所产瓷器的特征,从而作出判断)教师讲解生三:老师说的“南海一号”就是宋代的船只,那么我们当时的造船技术怎样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多媒体展示当时海船的照片)(介绍)这是我们当时的海船,这艘海船分隔成13个各自密封的船舱。你知道这种做法有什么优点吗?学生回答: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这说明当时的造船技术已经很高了,居世界首位。3、商业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探讨为什么会出现纸币?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学生回答: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三、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东汉末到东晋初南方初步开发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宋末到南宋初经济重心南

6、移完成展示宋史的一句话:“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说明了什么?此材料反映了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多数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南宋)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知史鉴今:您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1)要采取积极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2)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3)要重视科技进步。(4)要保护生态环境,爱护自然。七、板书设计: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劳动力:大量增加并带来先进技术自然环境:条件优越二、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发展:水稻、棉花、茶叶手工业兴盛:纺织、制瓷、造船商业繁荣:城市、贸易、货币三、经济发展的过程八、作业设计 (略)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课的可取之处:1、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2、精心构思问题,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能够涵盖课文的主要知识点。3、重视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本节课暴露出一些问题:1、教学中思想上存在一些矛盾与困惑,如教学还是以中考为指挥棒,课堂上循规导矩,创新不足。2、对学情没有充分认识,学生的回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