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制度样本.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364245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制度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校本制度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校本制度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校本制度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校本制度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校本制度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制度样本.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朱集乡星光小学校本教研制度 新课程的实施, 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 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 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结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及我校工作实际, 特制定本制度。 一、 校本教研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 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所面正确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 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 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 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 形成民主、 开放、 高效的教研机制, 促进学生健康、

2、 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 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 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 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 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 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努力实现”三个转移”, 推进新课程实验。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 校长要总负责, 分管副校长直接抓, 教科室、 教导处负责具体抓, 建立层层管理、 逐级落实、 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 确保校本

3、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 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 以理论学习、 案例分析、 校本论坛、 教学反思、 结对帮扶、 经验交流、 调查研究、 问题解决、 协作解决、 教学咨询、 教学指导、 说课、 听课、 评课、 课改沙龙、 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 并经过教学观摩、 教学开放日、 教坛新秀献课等活动, 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 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 促进式教研活动、 针对式教研活动、 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 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 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l、 自我反思。教

4、师的自我对话, 对自己行为的进行思考、 审视、 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自定专业提高学习、 个人教研学习计划, 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 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 制定对策。 2、 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 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 以强带弱”: 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 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 鼓励教师大胆评点, 各抒己见。以教师或教学生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 将问题入组, 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 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 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

5、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 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 四、 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 一) 校级领导管理。 1、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是身体力行者。校长负责抓校本教研, 制定校本教研制度, 指导学校教务处与科研室制定校本教研计划, 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 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 2、 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 举办专题讲座, 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 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 成为教师的真诚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校级领导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 亲自参与校本教研活动, 及时了解研究动态, 发现问题修订研究计划。 4、 校级领导要充分挖掘校内

6、教育资源, 整合教科室、 教导处等机构的校本教研力量, 形成教学、 科研、 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5、 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教研经费到位, 供购买资料、 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动, 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 二) 教研职能部门管理。 l、 学校教科室、 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 确定学校核心课题, 以核心课题统领学校课程改革。 2、 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 组织课题组组长, 定期学习理论, 举办科研沙龙, 交流研讨, 举行信息交流会或读书汇报会。 3、 学校教科室负责校本教研职能部门的常规管理工作, 组织教研组组长开展理论学习及实践指导。 4、

7、部门负责人的主要任务为: 自觉参与校本教研活动, 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 搞好每学期一次的”校本论坛”。根据教研组或课题组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做好宣传工作, 及时向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校本教研情况。 ( 三) 教研组管理。 1、 教研组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材、 教法研究, 探索教学规律, 进行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的业务组织单位。 2、 教研组的设置由教导处一年一定, 原则上设组长1人。 3教研组长由教导处聘请业务能力强, 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各教研组长要配合教导处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4、 教研组活动必须

8、做到”定时、 定内容、 定主讲人”, 做到”有计划、 研讨、 记录、 效果”按照学校要求, 结合学科教学实际, 开学初制定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强的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 实现备课、 上课、 作业布置和批改, 课外辅导, 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 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 规范化和制度化。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 理论学习、 观看录像、 钻研教材、 集体备课、 评价研讨。正确把握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 以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相结合, 使全体成员领会教材的编排体系, 明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及内在联系, 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促使学生的素质提高与

9、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每学期至少组织全组教师开展1次校本教研流程观摩活动, 围绕三维目标的落实, 制定本学科教改实施计划, 不断总结经验, 探索规律, 学习和推广本校和外地经验, 结合日常教学开展连续性研讨, 以此改进教学。组织组内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向校上交1篇教学研究信息。带领本组教师申报教育研究课题, 每年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研究, 有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带领本组教师按照学校教研组考核说明的要求积极创立优秀教研组。 ( 四) 教师队伍管理。 1、 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 讲座等活动, 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 外出学习的教师应做好学习笔记, 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传达。 2

10、、 每次校本教研活动, 相关教师要按时参加并积极发言, 与同伴互助, 共同进步。 3、 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 按时参加教研组或课题组的校本教研活动, 并把研究贯彻落实到课堂以及其它教育活动中。在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实施”六个一”工程。 五、 校本教研活动要求 ( 一) 校本教研活动设计要求 1、 营造严谨、 求实、 民主、 宽松的校本教研氛围, 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 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2、 加强自我研究意识, 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 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 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 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

11、作的职业生活状态。 3、 力争得到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 专业人员能够是院校的研究人员、 教育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 有丰富研究经验的特级教师、 学科带头人等。 4、 加强学科沟通整合, 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定期组织不同教研组或课题组分别交流。 ( 二) 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要求 1、 每次校本教研活动, 负责人要制订好详细的活动计划、 做好周密的安排、 按计划组织活动, 做到准备充分、 效率高。 2、 每次校本教研活动, 负责人要做好校本教研活动过程记录并作好活动总结。 3、 由教研组或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由负责人及时向教务处汇报或汇总活动情况, 教务处组织的由负责人及时向校长室汇

12、报或汇总活动情况。 4、 每次校本教研活动, 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与活动总结, 建立并保管好各级管理主体的校本教研档案。 5、 校本教研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参加相应的校本教研活动, 努力配合管理主体顺利进行教学研究, 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校本教研, 提高自身素质。 六、 校本教研奖惩办法 1、 每学期根据优秀、 达标教研组, 学期根据优秀、 达标教研组, 优秀、 达标课题组评比实施细则开展评比活动,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2、 对校本教研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个人, 优先派出参加各级专业培训。 3、 属于校本培训范畴的活动, 按实际学时给予计算继续教育学分, 报主管部门登录。4、 评比结果与教师个人年度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 对校本教研工作漠不关心、 无故不参加、 态度差的教师不得参与各类评优评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