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的乐趣》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364234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印的乐趣》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印的乐趣》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印的乐趣》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印的乐趣》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印的乐趣》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印的乐趣》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印的乐趣》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印的乐趣教学案例双石铺中学 李博教学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学科要想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应该使之与学生发生兴趣方面的关系,既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并且,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使全体性的实现成为可能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在导入过程中,以丰富的肌理、斑斓的色彩、造型各异的画家的对印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学习的原动力。(二),探究与实践的过程,原本就是学生乐于参与的过程。对印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了解,用漂亮的色彩随意涂抹在不吸水的底板上,用纸压印下来,呈现的效果的不可知性,对学生很有吸引力。(三),制作对印作品

2、的方法易于理解、接受和操作,制作材料随手可得,制作成果当堂可观,且没有雷同,所以容易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兴趣。(四),评价以激励为主,设有色彩美奖、肌理美奖、创意奖、速度奖、合作奖、鼓励奖等奖项,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五),学习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后小结时,拓展所学内容,与贺卡,家庭装饰画等的制作相结合,肌理效果可以用多种多样的手段等,鼓励学生课后尝试,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由学生自主实践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制作的方法。教材分析: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采用易于处理的底板,通过画、印等方

3、法,制作对印版面。对印是独幅版面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有时出现的图像酷似山川、河流、花草、动物、云雾等。因此,在对印造型的基础上可适当添画,把无意识创造平面肌理效果与有意识的创造形象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而言,对印的方法易于理解、接受和操作,制作材料随手可得,制作成果当堂可观,且没有雷同,所以容易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兴趣。学生可以通过对印、剪裁、添加、组合等技法,运用恰当的工具、材料、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具象或抽象的对印作品,从中体会肌理、色彩和形状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能

4、力目标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情感目标体会肌理、色彩和形状的美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了和动手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象了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教学准备:一、4人1组,分10组。二、学具准备:糨糊、明胶片、挂历纸、水彩颜料或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用具、水罐、纸、剪刀或刻刀。三、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范画、颜料等。教学过程与意图: 一、激趣导入(一),欣赏作品:展示有对印效果的绘画作品3幅,北国风光郭德庵(如图所示),课本作品视线

5、加纳光于(日本)、水帘洞韩铁山,请学生欣赏。(以中外画家的作品、色彩绚烂的画面和丰富的肌理效果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学习原动力)(二),师生讨论:教师提问:这些画与你们平时经常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生:(三),教师直观演示对印教师谈话引入:这样的有纹理效果你们平时见过吗?我先试一试。教师当堂演示:在16k明胶片上,涂画调了糨糊的色彩,然后取铅画纸盖在明胶片上,轻压,掀起(直观演示,初步了解对印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实践的目的性,克服盲目练习造成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二、探究实践(一),这种创造方法是不是很有趣,这种方法我们称为对印。你也来试试吧?展示作业要求:每一小组合作完成两幅作品,一张

6、直接用颜料印,一张用调了糨糊的颜色印,比较两幅作品在纹理方面有什么不同?同时思考:纹理的方向和掀纸的方向有什么对应关系?纹理和颜料所含的水分多少有关吗?(明确实践的目的,在自主尝试过程中,了解对印的方法)(二),学生尝试对印,并在实践过程中探究对印的方法。(三),作品展示,比较两类作品有什么不同?并和其他小组的同类作品比较,讨论并回答展示的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明确对印的正确方法,为体验成功作好充分的准备。)三、造型表现(一),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对印的方法和过程,知道了色彩要饱满,水分要充足,在颜料未干时压印,才会有丰富的肌理效果。(适时总结,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二),这样的作品还不

7、够完整,我们先来看几幅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展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制作欲望和兴趣。)(三),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可用对折印、裁剪、添加、组合等方法,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学习经验,拓展思维)(四),演示实践题:请各小组合作完成一对对印作品,并为自己小组的作品取一个合适的名字。(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节省有限的课堂时间.)(五),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1.为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2.展示有借鉴意义的作品,提高作品成功率。四、展示评价(一),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按小组编号贴在展板上,按下表所列奖项自评自己的作品。(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自然天趣肌理效果色彩搭配独创性制作方法师生评价(二),各小组

8、相互评价。(三),教师激励评价,为每个小组颁奖。(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愉悦。)五、拓展迁移(一),一张对印作品除了漂亮的色彩,还可以利用各种材料产生丰富的肌理效果。如树叶、树皮、木头、席子、泡沫板表面都是有肌理的,在颜料里加入糨糊或是在画好的底板上洒上盐或油也会形成特殊的肌理效果。(展示如下图所示的几幅运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肌理效果明显的对印作品。)(拓展思维,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绘画创作的新途径,保持对美术的持久兴趣。)(二),此外,同学们还可以在课后将对印的方法运用到贺卡的制作中,还可以将作品用来装饰居室和教室。(学以致用,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后记: 本课教学在首次试教时,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先展示画家作品,在没有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先进行探索实践,结果发现学生实践作品的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容易出现挫败感,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对原有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教师示范的内容,并在学生实践基础上,经过讨论,明确对印过程中水分的控制,明确纹理与掀纸方向的关系,增加了拓展迁移的内容,始终抓住学生的兴趣设计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