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364214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http:/ http:/ http:/ 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措施马铃薯是茄科1年生草本块茎作物,北方常称为土豆、山药蛋等。大约17世纪中期马铃薯传入我国进行栽培。由于马铃薯生长适应性广,廉价高产,营养丰富,粮菜兼备等诸多优点,跃升为全球第4大粮食作物。目前我国总产量7 000多万t,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乌兰察布市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昼夜温差大、土壤疏松多呈沙性,利于马铃薯块茎生长膨大、干物质积累,这里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这里的马铃薯也因其独特的美味而闻名全国。2004年以来,乌兰察布市地区马铃薯年种植面积

2、稳定在27万hm2,总产量450万t,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在全国地级市居第1,占内蒙古自治区1/2,马铃薯已成为乌兰察布市的一项主导产业。2009年,乌兰察布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标志着马铃薯产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乌兰察布市马铃薯晚疫病原因分析 1.1气象与环境条件2008年以来夏天雨水少,入秋以来降雨频繁,阴天较多,夜间结露,气温在1225,加上马铃薯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重茬面积较大,种植感病品种等因素,导致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和流行。每年8月下旬-9月上旬,马铃薯晚疫病会进入流行危害盛期,如2010年春季气温偏低,降雨较多,各地马铃薯播期推迟10 d,此时正处于马铃

3、薯块茎膨大期,易感染晚疫病。若遇高温少雨年份降雨少、蒸发大,使大部分地区严重干旱长达40 d,导致旱作马铃薯长势差,抗病能力弱。而膜下滴灌、喷灌田马铃薯长势较好,形成特定小气候,但适宜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1.2主栽品种抗晚疫病差乌兰察布地区现可种植马铃薯品种为全粉、薯条加工型品种 “大西洋”“夏波蒂”“布尔斑克”等,适合淀粉加工的“克新1号”等和适合菜用的“新大坪”“紫花白”等。如大西洋属中熟油炸加工型品种,不抗晚疫病;夏波蒂易感晚疫病,品种退化相对较快,对栽培技术和管理方式要求较高;克新1号,植株抗晚疫病,块茎感病,高抗环腐病,抗PVY、高抗PLRV。适宜乌兰察布市地区种植的专用品种短

4、缺,种植规模小,乌兰察布市地区马铃薯生产80.00%以上集中在旱作区,而目前适宜旱地种植专用品种几乎没有,且大部分栽植品种都有抗晚疫病差的特点。 1.3栽培管理不科学播期、土壤条件、栽培密度、水肥管理直接影响着晚疫病的发生。 播前,应精选种薯,选用土质良好、排水良好的地块适时种植6。在肥水管理上,要增强田间通风透光性,避免多施氮肥。当前乌兰察布部地区马铃薯种植缺乏科学指导,再加上适宜土地资源不足,更加重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流行。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普及率低。在应用现代化种植技术、优质高产模式等方面滞后,现代化的种植技术重要环节机械化程度低,全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程度仅为27.00%,而且主要集中在

5、喷灌圈,而发达国家在80.00%以上。 1.4防治措施不规范近年来乌兰察布地区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措施,但目前还是以药剂防治为主,其中普力克72.20%水剂、银法利 68.75%悬浮剂等药剂防治效果较好7。但是用药量不规范、用药不及时、选用药剂不准确等问题普遍存在,且农户缺乏联防意识,因而防治效果不理想。 2综合防治措施 2.1加强病害预报在病害常发区,植保部门要派专人做好晚疫病的预测预报工作。要在田间设立观察点,从植株现蕾开始,进行定期检查。当气候条件利于发病时,要仔细检查大田和观察点有无中心病株。如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发布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并对发病地块用药剂处理。通过系统监测和普查分析

6、,提高预报的准确性,适时用药控制发病中心。总体来说,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化学防治,结合多种防治措施,把马铃薯晚疫病的为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2.2选用抗病品种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力差异很大,在乌兰察布地区,可选择晋薯7号、东北白等为主栽品种,推广晋薯10号、晋薯9号、克新1号、系薯1号、同薯23号、同薯20号、大西洋和太行1号等抗病品种,引进高抗晚疫病的庄薯3号等进行栽培8。推广脱毒种薯,提高植株抗病力,如坝薯10号、会-1、津薯8号、鄂薯5号等品种,可有效减轻晚疫病的发生。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的根本措施,但由于抗病性受其自身遗传变异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许多抗病性强的品种经多

7、年种植,抗病性有所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导致晚疫病的发生。 2.3减少菌源要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的存在。留种田除严格进行化学处理外,还应增高培土,加强排水,防止病菌随雨水渗入土中侵染新薯。在入窖、查窖、出窖、切块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带病种薯,条件允许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要选择薯皮光滑细嫩、已过休眠期、芽眼深浅一致、大小均匀一致、品种特征明显、健康无病、无破损、储藏良好的薯块作为种薯,大力推广微型薯播种技术,避免切刀传染。 2.4合理轮作在推广种植优良感病品种时,要选择种植在轮作3 a以上的地块,不要在晚疫病的常发区种植。要选择土壤结构疏松、土层深厚肥沃、地势高燥的旱坡地、

8、沙壤地种植,施足有机底肥,前茬作物是豆类茬、玉米茬、麦类茬、谷子茬为好,避免与十字花科类、茄科类作物连作或套种,严禁与番茄连作。 2.5加强田间管理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栽植,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开花前后加强田间调查,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后立即拔除,带出田外深埋。同时在中心病株周围50 m半径内,用58.0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7 d用药1次,连喷3次,以控制传染源10。 2.6化学防治发病初期选用既有保护作用,又有内吸治疗作用的复合制剂如:58.0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120150 g/667 m2,64.00%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20170 g/667 m2,

9、69.00%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33167 g/667 m2,72.00% 克露可湿性粉剂100150 g/667 m2,40.0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150200g/667 m2,52.20%抑快净水分散粒剂3045 g/667 m2,50.00%阿米西达水分散粒剂/667 m23045 g,68.75%银发利悬浮剂75 mL/667 m2。以上药剂加水50 kg喷雾11。上述农药应交替使用,每7 d喷药1次,连喷3次。若喷药后8 h之内遇雨应在雨后重新喷药。 2.7妥善保存种薯窖内存放种薯不要装得太满,同时要保持窖内通风,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00%,贮藏温度应在34。 3结论与讨论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根据本地区自身因素,合理规划科学种植,栽培水平抗性好的品种,避免种薯抗性减弱;还要加大对种植户的培训,提高栽培管理水平;结合气象测报等因素,及时准确的发布预测预报,指导种植户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减少晚疫病的发生发展,确保乌兰察布地区马铃薯丰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