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颖颖(情景导入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363186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颖颖(情景导入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武颖颖(情景导入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武颖颖(情景导入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武颖颖(情景导入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颖颖(情景导入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颖颖(情景导入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景导入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华山路小学 武颖颖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创设情景是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的重要途径。创设情景的基本要求是必须紧扣教学目标;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主要有从故事情景中导入新课、从游戏情景中导入新课、从问题情景中导入新课和从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几种方式。所谓课堂导入,就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苏霍姆林荫道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

2、疲劳。”数学课堂导入则是指数学教师在新课开始采用创设情境、设置悬念等各种不同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无论什么类型的课,都会涉及到导入这一环节,都会用到一定的导入技巧。而一堂课的导入能否促进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入设计。我国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导入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不高。当然老师也不能一味地为创设情景而找一些脱离课堂的情景,使得一开始上课,学生就投入到老师所创设的情景中无法收回心来,因此,为了改善以上这种状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必须精心设计情景,要创设有必要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不是只图引

3、起学生的兴趣而忽视与本堂课有关的教学目的。因此,导入一堂课切记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一般导入新课的时间为3到5分钟为宜。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创设富有动力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创设情景要紧扣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设计导语要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材内容上来,而不要脱离教材内容摆什么“噱头”。虽然有些“噱头”有时也会起到吸引学生的作用,但由于远离教学目标,与教材脱节,这样会分散学生对本堂课的注意力。 2.创设情景必须激发学生

4、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创设情景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情景枯燥无味,缺乏新意,就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原动力,求知欲望是他们聪明才智的激发器。教师如在开始上课时,通过他富有热情,富有哲理且有鼓励性的“开场白”即导入语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出来,那么整堂课上起来双方都会觉得十分愉快,教得容易,学的也快,易懂不费劲。 3.创设情景要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创设情景所设置的内容要由“旧”到“新”。由已知到未知。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又是旧知的发展和延伸。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同化理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教师应不失时机的提示,简述或分析与本堂课传

5、授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要求学生比较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异同。在这样的情景中,新知识便会迅速而牢固地与旧知识联系融会在一起。 4.导语要有悬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一般来说,小学生好奇心都比较强,老师更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强这一大特点,提出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的问题,启其心扉,促其思维。这样学生在探究悬念“谜底”的同时,该完成的学习任务自然就完成了。 当然,小学数学创设情景导入情景的方法不止这些类型。总之,课堂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导无定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关键是要掌握人,顺势而为,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从而轻松地接受新知并自主地学习。只要我们是教育的有心人,一定能为学生的发展注入鲜活的能源,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精彩。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运用新颖恰当的创设情景方法,就能做到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又能达到提高本堂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