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36034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5篇)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 10月11日在丝绸路小学进展了说课,丁老师在评说课时,提到我的课堂设计中有很多“假”的东西,回来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到底哪些东西是假的?经过认真考虑,我认为丁老师可能是因为我创设的情境不够真实。这是我的猜想,不知对否?比方由于营养不良,聂老师我的身高只有1.54米,丁老师说,影响身体生长的原因有很多,怎么能说是营养不良造成的呢?是的,非常赞同丁老师的说法。因此,在上课时情境的创设做了一定的修改。其实这里的目的本想通过自己不高的这一实例,教育学生只有爱运动,不挑食,才有可能长高。在教学中由于老师表达方式

2、的欠妥,实际上是会向学生传递一个错误信息的,今后一定会注意。一小失误赢得了时间。课的开场,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能误点鼠标的原因,出示情境图的同时,要解决的问题也同时出现了,是把课件倒回去,让学生根据情境图重新提问题,还是直接让学生看着问题列式解答?我选择了后者。课后,得到了同事及评课老师的赞同,认为在这里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没有必要,完全可以直接出示问题,让学生解答,为后面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赢得时间。这也与正在进展的远程研修中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例的设计意图不谋而合。【绿色课堂要求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络,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

3、义和性质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通过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竖式,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紧紧扣住新知的生长点,为探究小数加减法奠定根底。】二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算理必需要让学生感悟,而不是让学生单纯的理解,算法是学生在理解了算理的根底上对合适自己的计算方法的总结。”算理、算法就是根与叶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不能割裂的。算理是计算的根底,算法是计算过程的归纳。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根底,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尝试、分析p 、比拟,逐步抽象出算理,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拟中灵敏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打破难点。1、通过

4、计算1.43+0.17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一样数位对齐,只有一样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计算时要从低位算起,得数的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性质,一般把0去掉。2、通过计算1.6-1.54列竖式时有的学生1.6-1.54,有的学生1.60-1.54,学生在比照中知道了为了更好的对位,好算,当被减数的小数位数和减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时,可以在1.6的后面补0,使其成为一样位数的小数。并借助学生的真实错例1.6-1.54=0.14来纠错,在纠错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对“对齐小数点就是一样数位对齐”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互相质疑,进展比照,引导学生联络已有的知识和经历,互相

5、启发,互相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三学生的错例引发的精彩。在练习5.28+1.3时,有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5.2 8+ 1. 3【借助学生真实的错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小数点对齐的目的是让一样数位对齐,在评课时张丽梅老师说到总以为小数点对齐了,一样数位就一定会对齐,没想到即使小数点对齐了,一样数位也有不对齐的时候,对在学生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很是意外。在这里更要让学生明白一样的计数单位一样才能相加的道理。】生:老师,同学做错了。师:我们在做小数加减时,要求小数点对齐,这位同学做到了,怎么还错了呢?你能说说理由吗?生:8在百分位上表示8个百分之一,3

6、在非常位上,表示3个非常之一,只有一样的计数单位一样才能相加,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师:你的语言表达真完好,老师佩服你!【由于本节课的知识比拟简单,课前并没有熟悉学生,没有和学生进展课前沟通,我认为孩子能表达的如此完好,思路能如此明晰,真是了不起,同时也看出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注重了学生数学思维及语言表达才能的培养。】四遗憾1、在最后一道解决问题中,学生用了很多种方法,非常好,但我以为时间到了,没有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做法,而是小结,布置课后算一算自己书包里的书一共多少元?匆匆下了课,结果评委老师说,还有四分钟才到点,我让学生汇报完,再小结,时间是正好的。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缺憾是一种鼓励

7、,更是一种动力。2、课堂上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锤炼,课堂的驾驭才能还有待进步,在细节上完善了才能使整堂课更好。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2 这次我有幸到杨州上课,上的课题是小数加法和减法,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根底上学习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一样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试教时发现只有少局部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考虑到绝大局部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

8、经历,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区分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p 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计算结果化简。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例题:4.75+3.4,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接着我就

9、追问为什么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非常之一,7表示7个非常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非常位上,7也在非常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拟自然的说出一样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一样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学生的发言比拟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拟重要的,所以一开场我就复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习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自我感觉缺乏之处:1、我作为一名老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进步。2、

10、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解决,如小组竞赛。最后说说教学这节课的一些个人经历。1、复惯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是为了比拟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一样点。2、例题尽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还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不能那样算。3、对于要化简的题型,第一次出现,让学生通过比拟发现原来去掉小数末尾的0,更简洁,让学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学生对照修改,这短短半分钟一定不能少。4、练习要有层次和兴趣性:1列竖式,学生判断竖式列的是否正确,方便中下等学生熟悉列式的形式。2只有横式,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这是完好的计算稳固。3改错,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

11、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4小组计算竞赛,既到达练习的目的,又能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掀起学习高潮。这节课使我成长了不少,特别感谢*校长帮我分析p 了如今计算课的特点,强调了算理的重要,拟定教学的思路,感谢盐城市教科院的各位领导把这次去杨州赛课的时机给了我,还帮我修改了例题的呈现方式,练习的层次,感谢姚圣友主任给了我很多细节的指导,指导我提问的方式,告诉我节约时间可以设计习题纸等。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人,谢谢!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3 今天在老师根本功大赛上,我上了一节数学课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后我对这节课进展了深化的考虑,自己觉得还有几点缺乏之处值

12、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现总结如下:1、课堂上学生进展了自主探究,效果较好,但汇报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导致课后习题处理的时间所剩无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备课时对学生在此处会出现的问题估计缺乏;老师语言不够简练、没能直奔重点;老师的现场调控才能较差,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也浪费了一些时间。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自己今后在备课时应做到多备学生,多考虑学生会在哪里出现问题?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还要做到及时调控课堂,适当删减同类型习题,让学生做题做的有质量。2、关于本学期所研究的教学形式,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根本环节可以定下来了。但详细每一个环节应怎样操作,根据不同的

13、授课内容应分成哪几类操作,应作为我们下学期的研究内容。如今提出要进展“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研究,我觉得有效的课堂就是全体学生在一堂课中学会知识,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在一节课堂上以一种轻松姿态,在充满探究的气氛中学会比拟多的知识,并很好的应用。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要放在详细环节的操作上,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主线,设计好每一节课。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4 前几在听了一节小数加法和减法,执教老师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课始一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三个学生到商店购置文具的图配合老师讲解,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并集体先尝试计算4.75+3.4。全体学生居然都列出了正

14、确的竖式,并算出了正确的结果。在备课时老师根据相关认知和教学经历判断,根据学生认知构造中已有的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等知识,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很可能出现把两个小数末位对齐的错误计算方法,并且出现这种错误的概率很大,因此老师在学生全部试算正确的情况下还是很坚决地在学生板演的正确竖式旁补上一个末位对齐的错误竖式可能是防患于未然,按照教学预设组织学生进展判断和分析p 。然而,这种错误在本节课中并没有出现,学生都列出了正确的竖式并计算正确,还有没必要拿出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按照预设的教学进程进展分析p 比拟?正误比拟、错误诊断,确实能帮助学生厘清有关概念,理解和掌握有关公式、法那么和问题解决方法,防止发生同类

15、错误。但学生知识建构初期,最初承受的信息往往制约着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错误的信息、错误的经历,有时反而会使学生思维产生混乱,对自己正确的理解和方法产生疑心,对知识的正确建构产生干扰。在学生全部做对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针对正确的计算方法,围绕“为什么这样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的、形象的或数学意义的方法进展深化讨论。当学生理解了算理,“为什么不能末尾对齐相加?”这样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和方法的根底上,再通过错误诊断等练习强化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影响学生知识建构的因素出发,新知建构阶段,尽量减少错误信息的干扰,重在运用正确

16、的信息、正确的方法和经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比拟分析p ,在比拟中厘清,在辨析中提升,在理论中内化。当学生没有出现错误时,不应让他们“被错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又不应回避,而要合理利用。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5 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根底上学习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一样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我在设计导学稿时,关于教学情境,教材上呈现的“20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的主题图,其意图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的几轮成绩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然而我经过反复琢磨,决定放弃教材上的主题图,理由有二:1、对“20xx年的雅典奥运会”没有什么印象,他们那时才三、四岁;2、学生跳水比赛规那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