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357989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孙吴县民族中学 赵荣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第八单元课题1,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配合实物照片介绍了金属常见的物理性质,同时提供了一些常见金属物理性质的数据,为学生的下一步讨论形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相对应”的化学观念提供了依据,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材文字介绍了新型金属材料钛和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体现了21世纪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同时又再次感受到了金属材料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二、教学思路与设计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探究讨论活动,

2、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信息丰富教学情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3)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有更广泛的用途。(4)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间的交流,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物质的用途考虑因素的讨论,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考虑问题的意识。(2)通过对金属材料使用历

3、史的了解,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四、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定义、合金的特性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五、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问题探讨、合作交流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教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幻灯片】展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教师】教师拓展举例,引入课题1 金属材料(板书)学生代表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金属材料的定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我们所说的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板书)。我所知道的金属我所见过的金属制品培养自己整理和归纳知识.

4、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问题】你是如何认识身边的材料是金属的?【板书】金属的物理性质共性)【板书】金属物理性质【投影】金属知识题目【分析应用】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的话,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板书】材料的选择考虑的因素学生根据金属的用途推导归纳出金属的物理性质(共性),并与其用途对应起来认识到金属各自特性,阅读资料:金属之最学生展开激烈的抢答学生展开讨论,从多角度思考总结出:物质的用途主要由性质

5、决定。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容易回收利用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学会用推导和归纳的方法学习化在活跃课堂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度和广度.合金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情景】学生使用的课桌如果用纯铁制造,会耐用吗?【引入】合金概念。(板书)【实验】比较黄铜与铜的硬度;锡与焊锡的熔点【投影】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数据【板书】合金的性能学生尝试回答学生代表以阅读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感受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认识合金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总结与反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投影】反馈练习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思考作答培养知识归纳习惯,进行知识迁移九、板书设计课题1 金属材料一、金属材料:纯金属、合金物理性质 九个金属之最二、合金:混合物、至少一种金属、各成分都是单质 铁合金:生铁、钢 特性:硬度大,熔点低 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整个过程紧凑而又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师生共同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上能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各环节之间采用简炼自然的过渡语言,删除多余的提问,这样一来课堂的整个过程就显得自然流畅,各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注重问题情境,相信学生的能力,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