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的人员编制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355727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医院的人员编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医院的人员编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医院的人员编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医院的人员编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医院的人员编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医院的人员编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医院的人员编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医院的人员编制中医医院的人员编设要根据中医医院的任务、规模和发展方向,本着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原则,确定各类人员的数量。因此,制定一个好的人员编设规划,对中医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确定中医医院人员编设的原则合理确定中医医院人员编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完成中医医院担负的各项任务,满足对病人医疗和生活服务的需要,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确定中医医院人员编配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任务需要的原则:中医医院的基本任务是以医疗为中心,兼搞教学和科研工作,继承发扬传统医药学。因此,在中医医院人员编设时,必须保 证医疗中心工作的完成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安排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保

2、证继承、发掘、整理传统医药学遗产工作的开展以及预防保健、计划生育等 工作。在编设时应区别中医医院的不同等级和任务,不同的专业重点,不同的条件,按实际需要编设。(2)性质需要的原则:中医医院主要是运用中医药为手段防治疾病。因此在人员编设时,必须按照性质需要的原则,配备足够数量的中医药人员, 一般中医药人员要占该类人员的 70%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3)合理比例的原则:在中医医院这个系统的各部门中,彼此之间存在着合理的比例关系。如病床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比例;医疗业务与行政后勤人 员之间的比例;医生、护理、药剂等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医疗卫技人员中、高、中、初级人员的比例,只有按合

3、理比例的原则进行人员编设,才 能保证医院各部门、科室间的协调和工作状态的稳定。(4)能级对应的原则:医院工作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复杂性和严密性,对各类人员的编配必须严格遵循能级对应的原则。即每级工作人员的能力、 资历、思想素质都应与他所负的职务相称。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如果“低才高用”或“高才低用”,必然影响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的发挥。(5)动态发展的原则: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社会上疾病的构成与人们对医疗卫生工作的需求也将不断变化。中医医院的设备将不断改善。同 时医院在体制、制度、机构等方面也正在进行改革。因此,医院人员的编设也要按动态发展的原则不断调整,在调整中求得合理的编配。

4、二、人员编设应考虑的因素1. 中医医院诊疗特点:中医医院的诊断不仅运用传统的四诊八纲,同时还应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此外,还承担着大量的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 的中药调剂、加工、炮制、煎熬等任务。所以,在制定中医医院人员编制时,应高于西医综合医院。2. 中医医院业务范围以外的其他任务:中医医院除了正常业务范围外,还有一些必要的院外临时性任务(预防保健、组织医疗队下乡巡诊和指导基 层工作、出国医疗队、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老年病防治、家庭病床等工作),在制定编制时要予以考虑,留有余地,以保持医院有秩序的稳定状态3. 职工中病、产、休假及退离休等正常减员:中医医院职工中,都有一定数量的老中医、中药人员,

5、而且女职工多,故因病、产等休假的正常减员 显得比较突出。故在制定编制时,应保留一定的机动数。按卫生部的要求,机动数一般以 25%左右比较合适。4. 技术力量的发展:各级中医医院目前尚存在技术人员老的老、小的小,青黄不接的现象,特别是未经系统理论知识学习的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为了不断提高中医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必须要有计划地对现有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条件好的中医医院还应承担接收院外进修人员的任务,举办一 些专科进修班,为社会培养中医、中药、护理人员。所以,在制定编制时,也应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5. 设备条件的发展:各级中医医院均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开展新技术项目,增加新设备,需要编

6、配一定数量的专门人才。在制定 编制时,应尽可能满足开展此项工作的需要。6. 工作条件及建筑特点:相同规模的中医医院,集中式的建筑比分散式的建筑需要的人员相对较多。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高,需要的操作 人员减少,但维修人员则相应要增加。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及设备的增加,对电梯工作人员、水暖工、锅炉工、电工等工程技术人员的编设应增加 在制定编制时应予以考虑。三、人员编设的方法编配中医医院的各类人员,是在已确定的中医医院组织编制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医院规模、专科特点、门诊工作量等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工时 测定,推算出各类人员的编制比例。(一)人员总编配比例根据卫生部、劳动人事部1986年颁发的全国

7、中医医院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标准(试行)规定,中医医院人员编制按病床与工作人员1:1: 计算。病床数与门诊量之比按1:3计算,不符合1:3时,按每增减100门诊人次增减68人,增编人员要确保用于医疗、护理和药剂等工作的需 要。行政管理、其他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占总编制的 28%30%,其中行政人员占总编制的 6%8%,其他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 2%;卫生技术人员占 总编制的 70%72%。在医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要逐步达到 70%以上。中医医院卫技人员编制见表 2。各类人员编制见表 3。表 2 中医医院卫技人员编制表适应范围(床)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卫生技术人员()医生药剂人员护理人员检验人员放射人员

8、其他卫技人员100张1:342332434200张1:322136434300张以上1:3016406表 3 中医医院编制表适应范围(床)计算基数(床)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工作人员总数党政工勤及其他技术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合计医师医药剂人员护理人员检验人员放射人员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50以下1001:注:(1)卫生技术人员中各类人员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在 2%范围内调整。(2)表中医师、医士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和西医师、士;药剂人员包括中、西药剂师、士;放射人员包括放射医师、技师、士;检查人员包括 检验师、检验士;理疗医师、病理医师、营养医师、麻醉师等均包括在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中;财务、统计、图书

9、、档案、工程等技术人员包括在其 他技术人员中。(3)病、产、休预备额已计入总编制内。(4)病床较少的医院,由于相近科室可以合并,卫生技术人员可兼任。(5)中医医院承担的科研、教学任务所需要的人员,已在总编制内增5%-7%,包括在卫生技术人员中;中医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另增12%-15%, 主要用于临床见习和实习。讲授临床理论课所需教师数,按教学计划规定的临床理论课授课时间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计算,由院(校)本部编制中划 拨。中医研究单位附属医院另增 6%-8%,主要用于临床科研的需要。(6)新仪器、新设备,如心电、脑电、超声、各种窥镜、同位素、激光等工作人员按3%-5%配备,已计入总编制数内,包

10、括在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中。(7)给名老中医配备助手,承担院外任务(如下基层、出国医疗等)以及其他临时医疗任务抽调的脱产人员,已计入总编制内。(二)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编制1. 门诊医生工作量。门诊医师(士)的编制数按其工作量计算,可用下面公式计算: 某科室医师(士)编制数=某科室日平均诊疗人次/某科室每名医师(士)日平均诊疗人次+机动人数某科室每名医师(士)日平均诊疗人次等于某科室每名医师(士)每小时平均诊疗人次乘以某科室医师(士)每日平均诊疗小时数。参见表 4。表 4 每名门诊医生每小时门诊工作量示意表科别外科皮肤科耳鼻喉科内科妇科儿科痔痿科眼科针灸科骨伤科推拿科各科平均每小时门诊人次54

11、注:(1)每名门诊医师(士)每小时工作量包括必要的现代医学检查。外科、骨伤、痔瘘、耳鼻喉科等包括门诊小手术在内。(2)中医院(校)附属医院有带教任务的每名门诊医师每小时工作量,各科室平均为 4名。(3)以上工作量是对一般门诊要求,遇有疑难、重症和复杂的诊治,不受此限。(4)名、老中医和正、副主任医师承担传授经验和会诊任务的,不受此限。2. 住院医师和护理人员担当的工作量。参见表 5。表 5 住院医师和护理人员担当的工作量示意表科别每名住院医师担当病床数每名护理人员担当病床数日班小夜班大夜班内科夕卜科1215121418223436骨伤科针灸科妇科皮肤科1215152020254050眼科耳鼻喉

12、科痔痿科小儿科1012101216182426注:中医院校附属医院,每名医师担当病床数,各科平均为812张。3. 临床科室医师的编制(1)住院医师编制:根据医师工作量编制住院医师,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某科室病房医师编制数=某科室编制床位数X床位使用率X每名病人每日所需诊疗时间(分)/每名医师(士)每日工作时间(分)+机动人数注病床使用率一般按93%计算;每名病人每日所需诊疗时间平均为40分钟;每名医生每日平均工作时间是指实际可用于诊疗的时间,一般按 6小时计算;所计算的医生数,指住院医师数,不包括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平均担当病床数为3张,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为812张。(2)主任医师或副主任

13、医师的编设:一般25张病床以上的科室设科主任,超过35张病床的可设副主任。门诊任务较多的科室,病床少于25张, 也可设科主任;门诊任务及病床数均较少的科,可由其他科主任兼职担任,或合并为大科设主任。如内儿科、外妇科等合并为大科,科主任由主任 医师兼任。(3)主治医师的编设: 25张病床以上的科室可设主治医师;病床虽少于25张,但门诊任务较多的科室,也可设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按1:2:4:8或1:3:6:9配备。4. 护理人员的编制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门诊护理人员(包括门诊手术室外科换药室注射室 观察室的护理人员)与门诊医师之比为1:34,低于西医综合医院的编制。门诊观察

14、室护理人员与观察床之比为 1:23;急诊室(科)护理人员与医院病床数之比为2:100;门诊观察室与 急诊科(室)的护理人员可一并工作。中医医院病房护理人员除常规护理工作外,还要进行针灸推拿及中成药的分装等工作,故住院部的护理人员比门诊护理人员比例高,基本上接近西医综合医院的编制。其中,护理时间是指执行医嘱、临床护理、病情观察等护理时间。一般亦按 6小时/天计算。护理人员数指参加病房工作的护理人数,不包括护士长数。护理人员日班、大小夜班合计每个病人每天诊疗护理时间为 110 分钟。一般发药及治疗 工作可按每4050张病床增加23人计算。各医疗科设护士长一名,病床多的可设病区护士长;病床少的几个医疗科室合并后设病区护士长。门诊各医疗科室护理人员在4名以上的可设护士 长。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台数之比为23:1 ;供应室护理人员与病床数之比为2:100。病房各医疗科室所需护理人员编制数的计算公式与医师计算公式相同。(三)药剂医技人员编制药剂人员的编制要根据中医医院的特点和本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药剂师与病床数之比为 1:4060,中药剂人员应多于西药剂人员,煎药、加 工炮制、中药制剂以及调剂人员根据工作量确定。医技人员的编制与西医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基本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