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355400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及训练目标: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规律,能独立、准确地阅读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体,能基本把握其阅读 方法。重点:记叙文的基本常识、阅读的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角度理解,初 中阶段所学随笔、写景状物的散文、小说、寓言、童话、新闻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范畴。对记叙文的考查,主要 是课外整篇的记叙文,其考查点一般有以下几点:1. 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2. 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3. 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4. 理解叙述、描写

2、、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5.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征。6. 体会象征、讽刺、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7. 结合文章的内容、情感、价值观谈看法,或引申出其他话题,考查学生质疑、迁移和鉴赏、创新能力。第一节内容及中心的概括(第6周星期一)一、考点剖析本考点主要考查准确感知并概括文章(段落)的内容,准确感受知、理解文章(段落)的主题。新课标要 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本考点重点考查领悟和概括能力。二、答题技巧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 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

3、句子;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 炼出相关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明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 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常见考点一: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答题技巧: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常见考点二:概括层意(段意)答题技巧:1.摘句法: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概括法:记叙了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抒发了什么感情)。3叠加法:

4、有些文段有两面三刀个以上的主要内容,把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总的要求:完整、 简洁、明确。常见考点三:概括文章主旨答题技巧:1.掌握概括方法: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 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2. 注重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怎么样(抒发了什么感情)。三、试题举例:见学考精练P201、梦断雅典(2009年荆州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木棉花 开(2008年漳州市)请根据第段的内容,

5、概括出木棉的特点。第二节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第6周星期二)一、考点分析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 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词语和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佛山中考 常在基础题中考查)2. 以表述为主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本考 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这也是课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 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 身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一)词

6、语的含义及作用词语的在文章中的含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修辞义:修辞义涉及到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比拟义、讽刺义等,理解含有修辞格的词语应从修 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女如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 管教,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试题:文中“精简机构”和“管教”两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答案:文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精简机构”指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减;“有了管教”是指瀑布被人为 地控制,推动了自然之态。2. 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常说的“弦外之音”、“

7、言外之意”,它是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 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女如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 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 人。试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时刻表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答案:象征了“我”的父亲;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象征了博大宽容。(此 题的解答方法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抓局部关键语句概括要点。3临时义:临时义是相对于词语的固定意思而言的,它是指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意思

8、,离开 了这个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消失了。女如贝多芬之谜的第2题: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 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试题:最后一段中,作者说的“最有深度的音乐”指什么音乐?。答案:题目考查词语的指代义。文中说“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 了”,这表明“最有深度的音乐”指和贝多芬的音乐具有相同的特点,它就是文中一再强调的贝多芬注重用音乐表达 强烈的感情,也就是激情。文中对它表述最具体全面的就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 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整理概括这

9、句话可以得到“最有深度的音乐”是具有产生思想、信念的最高激情的 音乐。(指代对象的判断一般是往前找,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4情感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词语是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中按感情色彩 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但是某些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他们的感情色彩不是 一成不变的,甚至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二)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理解危含义及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 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 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2. 从

10、结构上看作用: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 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 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3. 从艺术手法上看表达效果: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表现手法及效果)。这类题有这么几类, 如运用修辞手法、设悬生疑、对比映衬、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情景交融、小中见大等,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 征寓意。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表现手法,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句子含义一般有基本义、特定义、深层义。句子的基本义即表层意义,往往不难理解。有些句子的特定含义往往是指句子的警策意

11、义,这样的句子须在总揽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新闻记者文章时,还会遇到一 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又往往起重要作用。这样的句子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 附加意义(双关、言外之意、语法意义)。二、答题技艺:解答这类题目,最主要的是要联系具休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或句子的特殊含义。常见考点:1、词语的语境义和作用。2、句子或语段的意义和作用考点剖析:1. 含义:解答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这类题目,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或句子 的特殊含义、言外之义、深层含义。2. 作用:(1)从内容上,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表达感

12、情;表现人 物的特点等作用。(2)从结构上,常起: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的作用。答题模式:1. “XX”一词原指文中指的是,起到了的作用。2. 句子的意思是,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内容+结构)三、试题举例学考精练P204 (一)伟大的悲剧(2009年南宁市)联系上下文,说说“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二)别踩疼了雪(2009年重庆市)第(16)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三)定格一种倒下的姿 势(2009年宁德市)请你说说对,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 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这句话的理解。第三节表达方式及作用(第6周星期三第1节)一、考点分析

1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本考点主要考查在阅读 中识别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在阅读中分析体味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表述特定的内容所使用的特定语言方法、手段就叫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1. 记叙。记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 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2. 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 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3. 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4.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

14、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 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5. 、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 达方二、答题技巧常见题型:1、能判断识别相关语句属何种表达方式;2、会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效果。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弄清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和运用效果是关键。只有抓住了不同表达方式的特 点,才能顺利地辨别出相关语言所用的表达方式。至于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要根据其具体内容和语言环 境去分析。常见考点一: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答题模式:本段(本句)运用了表达方式

15、。记叙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中的抒情的作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引发读者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常见考点二:描写及作用1. 肖像、神态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2. 语言、行动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失去了情节的发展。3. 心理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4. 环境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自然环境,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 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 节的发展。5. 细节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常见考点三:其他描写作用1. 描写角度: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答题模式:衬托、突出特点2.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答题模式:写出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