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问答题 (2).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35477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问答题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病理学问答题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病理学问答题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病理学问答题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病理学问答题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问答题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问答题 (2).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组织的适应性改变有哪些?分别叙述他们的病理特点及意义。答 适应性表现为:肥大、增生、化生、萎缩。肥大的特点为:组织、器官体积增大。意义:一定程度的代偿性肥大具有功能代偿作用,但内分泌性肥大可引起功能障碍。增生的特点为:组织细胞数量增多,使组织、器官增大。意义:一定程度的增生功能可增强化生的特点为:一种类型的组织、细胞被另一种组织、细胞替代。意义:失去原有组织的功能2 说明肉芽组织的成分和功能。新鲜肉芽与不良肉芽有何不同?对创伤的愈合有何影响?如何处理?肉芽组织是如何演变成瘢痕组织的?答 肉芽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功能:抗感染、去异物、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快和坏死组织,填补伤口连

2、接缺损。新鲜肉芽:色鲜红、湿润、表面颗粒状、触之易出血。不良肉芽:色苍白、干燥、表面有脓苔,触之不易出血,此肉芽不利于伤口的愈合。需剪掉不良肉芽,抗感染,让良好肉芽长出,伤口才可以愈合。肉芽中的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后成为纤维细胞,以后毛细血管和纤维细胞慢慢消失,局部完全胶原化即成瘢痕3 如何判断组织发生坏死(大体形态与镜下)?答 组织坏死大体形态观称失活组织,色苍白、失去弹性、温度降低、无脉搏、失去感觉、无活动机能、切之无鲜血流出。镜下:细胞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4 从条件、特点、后果比较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不同?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一期愈合条件:伤口整齐,损伤小,创缘对合紧密,无感染特

3、点: 愈合时间短(约一周),瘢痕细:后果: 不影响器官功能二期愈合条件:伤口不整齐、创伤大,创缘未对合好,有感染特点:愈合时间长(大于一周),瘢痕粗后果:影响器官功能或外观6 从病变发展过程简述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关系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是多样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和因果转化。淤血状态下,血流缓慢,利于血栓形成,血栓形成阻塞了其所在部位的血管,影响局部血流,血栓还可脱落成为栓子随血流运行到分支较小的血管,造成栓塞,引起不同后果,在无侧枝循环代偿时,可引起相应部位发生梗死7 栓子的常见类型有哪些?简述其运行途径(1)来自静脉及右心的栓子,随血流运行常栓塞于肺动脉或其分支内。(

4、2)来自左心及动脉系统的栓子,随血流运行阻塞于各器官的小动脉内,常见于心、脑、肾、脾等处的动脉分支(3)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随血流进入肝内,阻塞于肝内门静脉分支最常见的栓子是血栓栓子,此处还有细菌栓子、肿瘤栓子、脂肪栓子、空气栓子、羊水栓子8 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简述其形成机理。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有以下三个方面:(1)心血管内摸损伤:损伤面的胶原纤维暴露,使血小板发生粘性变态而易于粘集,黏附在损伤内膜表面。(2)血流状态改变:血流状态改变包括血流缓慢,旋涡形成和血流停止。血流状态改变易改变血流的轴流状态,使血小板逐渐析出进入边流,增加与血管壁接触和黏附的机会。(3)血流性质改变:在创伤、

5、产后或术后容易合并血栓形成,由于大量失血,血液中补充了大量幼稚的血小板,这种血小板粘性较大,易于粘集,同时纤维蛋白、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的含量也增加,故易形成血栓。上述三个条件往往同时存在,但在不同情况下,常以某一条件起主要作用9 何谓炎症?炎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答 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炎症局部主要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局部功能障碍。在损伤因子刺激较为强烈、组织损伤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如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10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什么?答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通常包括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1) 变质:炎症局部

6、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2)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质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间质或浆膜腔或体表、黏膜表面(3) 增生: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的巨嗜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等。12 试述炎症的结局?答 (1)在炎症过程中,如渗出和增生等抗损伤过程占优势,则炎症逐渐向痊愈方向发展。如损伤组织原来的结构和功能完全恢复,为完全痊愈;如炎症灶坏死范围较广,则有肉芽组织修复,留下瘢痕,不能完全恢复组织原有的结构和功能。(2)迁延不愈,转为慢性。(3)蔓延扩散。在病人抵抗力低下或病原微生物毒力强、数量多的情况下,病原微生物可通过组织间隙、淋巴道和血液扩散1

7、3 何谓肉芽肿性炎?常见的病因有哪些?答 主要有巨嗜细胞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以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称为肉芽肿性炎症。常见的病因有(1)某些细菌感染,如结核、麻风和梅毒。(2)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如组织胞浆菌病和血吸虫病(3)异物,如手术线、石棉和滑石粉等(4)原因不明,如结节病等。14 何谓化脓性炎症?化脓性炎症有哪些类型?化脓性炎症是以中性粒细胞大量渗出为特征的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多由化脓菌引起。根据化脓性炎症的病因和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下列三类:(1)表面化脓和积脓:表面化脓是指浆膜或黏膜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当发生在浆膜或胆囊、输卵管的黏膜时,脓液则在腔内蓄积,

8、称为积脓(2)蜂窝织炎:疏松组织中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称为蜂窝织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3)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称为脓肿15 简述肿瘤的组织结构。答 肿瘤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肿瘤细胞是肿瘤的实质,决定肿瘤的良恶性和组织起源。结绨组织和血管等成分构成肿瘤的间质,起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的作用。16 肿瘤性增生与炎症、损伤修复后的病理性增生有何本质上的区别?答 肿瘤性增生,属异常增生,主要表现为:(1)细胞分化不成熟,具有异常结构和功能;(2)生长旺盛,相对无止境,与机体需要不协调;(3)致瘤因素清除,肿瘤仍继续生长。炎症、损伤修复后的增

9、生,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主要表现为:(1)组织细胞分化成熟,具有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2)是对一定的刺激作出的反应性增生,与机体的需要相协调;(3)原因消除,修复完成,增生停止。17 简述恶性肿瘤的异型性。答 恶性肿瘤的异型性明显,组织结构极度紊乱,与起源组织相差甚远。肿瘤的细胞表现为:(1)细胞的多形性: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2)细胞核的多形性:核大,可出现双核、多核,核分裂现象增多,并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3)胞浆多呈嗜酸性。18 简述良性肿瘤、上皮组织、间叶组织恶性肿瘤的命名原则。答 良性肿瘤的命名:一般在起源组织名称之后加“瘤”字。即为肿瘤名称,如脂肪瘤。少数结合形态命名,如乳头

10、状瘤。恶性肿瘤的命名: (1)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起源组织后加“癌”,如腺癌。(2)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起源组织后加“肉瘤”,如纤维肉瘤。19 常见肿瘤的扩散方式有哪些?答 (1)直接蔓延。(2)转移,包括: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20 何谓癌前病变?请举例5重癌前病变。答 某些有潜在癌变可能的良性病变,长久不愈即可转变为癌。(1)黏膜白班(2)纤维囊性乳腺病(3)结肠腺瘤性息肉病(4)子宫颈糜烂(5)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21 试比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良性肿瘤分化程度:好,异型性小.核分裂:少见,无病理性核分裂像.生长方式: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有包膜或境界清楚.生

11、长速度:慢继发改变:出血,坏死少见.转移:不转移.对机体的影响:较小.治疗效果:术后不易复发恶性肿瘤分化程度:差,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有病理性核分裂像.生长方式: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无包膜,境界不清楚.生长速度:快.继发改变:出血、坏死、溃疡多见.转移:转移.对机体的影响:较大.治疗效果:术后常易复发.22 试述肿瘤的分级、分期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并指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答 恶性肿瘤根据分化程度的高低分为3级,一级为高分化低度恶性;三级为低分化属高度恶性;二级为中度分化,恶性度介于两者之间。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的深度与范围等将恶性肿瘤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恶性肿瘤体积

12、小,常无或只有少数淋巴结转移,临床治疗效果好。中晚期恶性肿瘤体积大,常伴有多数淋巴结转移,甚至有远隔脏器转移,临床治疗效果差,五年生存率低。因此,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23 简述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性肿瘤:局部压迫和阻塞。恶性肿瘤:局部压迫和阻塞、浸润破坏器官、发生转移、出血、坏死、感染、疼痛、恶病质24 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癌组织起源:上皮组织。发病率及年龄:较高,多为40岁以上。组织学特点:癌细胞形成巢片结构。网状纤维:癌细胞间无网状纤维。免役组化:上皮细胞性标记物阳性。肉瘤间叶组织。较低,多见于青少年。肉瘤细胞弥散分布。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上皮细胞性标记物阴性,间充

13、质性标记物阳性。质软、灰红、湿润、鱼肉状。血道转移为主。25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有哪些?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按其发展过程可分三期:(1)变质渗出期:表现为结缔组织黏液样变性与纤维蛋白样坏死,周围炎细胞浸润。(2)增生期(肉芽肿期):表现为风湿小体形成,此为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3)纤维化期(愈合起):风湿小体逐渐转变为纤维组织或瘢痕。由于病变反复发作,以上病变可以新旧并存。26二尖瓣狭窄和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引起的病理性改变是什么?(1)二尖瓣狭窄左心房代偿性肥大扩张-肺静脉淤血、肺水肿-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扩张,心脏呈“梨形”。(2)二尖瓣关闭不全 首先左心房

14、、左心室代偿性肥大扩张,晚期左心代偿失调-肺淤血、水肿-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和右心房扩张肥大,心脏呈球形。(3)主动脉瓣狭窄时可使左心室向心性肥大(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要影响左心室。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大-左心室肥大扩张,心界向左下扩张,可呈“靴形心”。27 缓进型高血压病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缓进性高血压病一般分三期:(1)功能障碍期 本病为高血压病的早期阶段,主要是由于全身细小动脉痉挛而致血压的升高,血压波动大,适当休息后血压可恢复正常。(2)动脉硬化期 细小动脉因长期痉挛,逐渐发生硬化,管腔狭窄,外周阻力升高,血压持续升高,经适当治疗及休息,血压可有所下降,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3)内脏病

15、变期 为高血压病的晚期表现。此期全身细小动脉痉挛、硬化,内脏器官因血液循环障碍,发生器质性病变。血压升高较严重,一般难以恢复正常,可伴有心肾器官功能改变及脑出血。 28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如何?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按其病变进展可分为三期,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和肾动脉。1、脂质斑纹期:为病变早期,脂质在内膜中沉积,形成略为隆起的黄色斑快,上有与血管长轴平行的黄色条纹。2、纤维斑快期:脂质沉积增多,病灶周围及表面的纤维组织反应性增生,形成明显隆起的硬化斑,由黄色逐渐转变为灰白色,成蜡滴样,3、粥样斑块期:斑块内因组织营养不良,发生变性、坏死,与脂质混杂,形成粥样斑块。29简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机制1、慢性支气管炎时,小细支气管壁纤维组织增生、管壁增厚,管腔增厚,管腔狭窄或腔内黏液栓形成,使小细支气管发生不完全阻塞;2、由于炎症损伤了细支气管和肺泡壁的弹性纤维,细支气管壁失去支撑而塌陷,形成阻塞性通气障碍,而导致肺气肿。30、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发病部位和范围有何不同大叶性肺炎病变始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