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35439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通逻辑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引论第一节 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一、逻辑与思维逻辑: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由于“逻辑”一词有多种词义,所以我们在读书或谈话中遇到“逻辑”一词,就要辨认它是在哪种词义上被使用。在本书中,除个别地方特殊说明外,逻辑是指: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普通逻辑学。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思维的基本特征:间接性、抽象概括性、同语言的不可分割性思维就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抽象概括的反映。(重要)二、普通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研究普通逻辑学的研究

2、对象,必须理解以下三方面知识思维的逻辑形式:人们的思维过程都要概念、判断和推理来承担和表现。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反映在概念、判断、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及其属性就是思维的具体内容。思维的具体内容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赖以联系的构造方式就是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逻辑形式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即同一律、有矛盾律、排中律。它反映普通逻辑学所研究的全部对象的基本特征。简单的逻辑方法:是反映对象的抽象同一性、确定性和单一性的逻辑方法。第三章 简单判断及其演绎推理(此章非常重要!)第一节 判断的概述判断: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一)任何判断必定有所断定,即必

3、定有所肯定或者有所否定。(二)任何判断必定是真或者是假的。注意:三、判断的种类(一般了解,考试一般出选择是题) 判断的分类: 第二节 性质判断 一、什么是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它又叫作直言判断) 任何一个性质判都是由主项、谓项、联项、量项四个部分组成。 主项:表示在性质判断中所断定的对象的概念。(用S表示) 谓项:表示在性质判断中断定的对象所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的概念。(用P表示) 联项:表示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之间的联系的概念。 量项:表示性质判断中主项数量的概念。量项三种:全称量项、特称量项、单称量项 二、性质判断的种类 1、按照质(联项)的不同

4、,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肯定判断: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S是P。 否定判断: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S不是P。 2、按照量(量项)的不同,性质判断分为单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全称判断。 单称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的某一单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逻辑形式:某个S是(或不是)P。 特称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逻辑形式:有S是(或不是)P。 全称判断是断定某类对象中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逻辑形式:所有S是(或不是)P。 3、按照质和量的结合,性质判断可分为如下六种形式 (1)单称

5、肯定判断:它是断定某一单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某个S是P。 (2)单称否定判断:它是断定某一单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某个S不是P。 (3)特称肯定判断:它是断定某类对象中到少有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有S是P。 (4)特称否定判断:它是断定某类对象中到少有一个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有S不是P。 (5)全称肯定判断:它是断定某类对象中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所有的S是P。 (6)全称否定判断:它是断定某类对象中的全部对象都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逻辑形式:所有的S不是P。 以上性质判断的六种逻辑形式,可以用符号分别表示如下

6、:(老师提醒:此部分非常重要!) (1)单称肯定判断:用“SAP”表示,又可写成“A” (2)单称否定判断:用“SEP”表示,又可写成“E” (3)特称肯定判断:用“SIP”表示,又可写成“I” (4)特称否定判断:用“SOP”表示,又可写成“O” (5)全称肯定判断:用“SaP”表示,又可写成“a” (6)全称否定判断:用“SeP”表示,又可写成“e” 以后,涉用的内容大都为“A”“E”“I”“O”因为某此情况下“A”与“a”“E”与“E是相等的。 三、性质判断的真假 性质判断主项的反映的对象是事物中一个类,谓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性质也是事物中的一个类,所以,在性质判断中,主项S与谓项P实质上反

7、映了类与类关系。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四、同一素材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 同一素材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指的是具有相同主项和谓项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所存在的一种真假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又叫做同一素材A、E、I、O间的对当关系。 (一)矛盾关系 A与O、E、I之间是矛盾关系。 判断矛盾关系特点:二者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即一个真,则另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 (二)反对关系 A与E之间是反对关系。 判断反对关系特点:二者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即一个真,则另一个必假,一个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三)下反对关系 I与O之间是下反对关系。 判断下反对关系的特点是

8、:二者不能同假,但可以同真。即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一个真,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四)差等关系 A与I、E、O之间是差等关系。 判断差等关系的特点是:在同质条件下,全称判断真,则特称判断必真;全称判断假,则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反之,特称判断假,则全称判断必假;特称判断真,则全称判真假不定。 参考图例 逻辑方阵 五、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一)项的周延性 项的周延性,指的是在性质判断中对主项、谓项处延数量的断定情况。 (二)A、E、I、O、a、e六种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情况 全称判断主项都是周延,还有否定判断的谓项都是周延的,其它都为不周延。 判断的类别主项谓项A(a)周 延不周延E(e)周

9、 延周 延I不周延不周延O不周延周 延 第三节 推理的概述 一、什么是推理 推理:就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任何推理都是由前提、结论和推理联项三个部分组成的。(了解) 二、推理和复句、句群(了解) 三、推理的种类 推理的分类图 四、推理的正确性和逻辑性 推理的性质有两个问题:(注意具备的条件) 一、推理的正确性即推理是否正确的问题。 二、推理的逻辑性即推理是否合乎逻辑的问题。 第四节 性质判断直接推理 性质判断直接推理:就是个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直接推理。 它一般有两个类型:一、性质判断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 二、性质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

10、(一)根据性质判断矛盾关系的直接推理 根据性质判断矛盾关系的直接推理是以A与O、E与I之间的矛盾关系为依据而进行推演的对当关系直接推理。 它有八种有次效的逻辑形式: 1.SAP-SOP2.SEP-SIP3.SIP-SEP4.SOP-SAP5.SAP-SOP6.SEP-SIP7.SIP-SEP8.SOP-SAP(符号“-”表示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推出关系,即表示“所以”,读作“蕴涵”;“ ”表示“假”或“否定”,读作“并非”或“是假的”。)(二)根据性质判断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根据性质判断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是以A与E之间的反对关系为依据而进行推演的对当关系直接推理。它有两种有效的逻辑形式:1.SA

11、P-SEP2.SEP-SAP(三)根据性质判断下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根据性质判断下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是以I与O之间的下反对关系为依据而进行推演的对当关系直接推理。1.SIP-SOP2.SOP-SIP(四)根据性质判断差关系的直接推理根据性质判断差关系的直接推理是以A与I、E与O之间的差等关系为依据而进行推演的对当关系直接推理。1.SAP-SIP2.SEP-SOP3.SIP-SAP4.SOP-SEP二、性质判断变形的直接推理(一)性质判断换质法推理(4种逻辑形式,规则2条)必须遵守两条规则:1.结论改变前提的联项。2.结论中的谓项变为前提中谓项的矛盾概念。有四种有效的逻辑形式:1.SAP-SEP2

12、.SEP-SAP3.SIP-SOP4.SOP-SIP(二)性质判断换位法推理必须遵守两条规则:(规则2条,3种逻辑形式)1.前提中的主项在结论中换为谓项,前提中的谓项在结论中换为主项。2.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前提中周延的项在结论中可以周延也可以不周延。有三种有效的逻辑形式:1.SAP-PIS2.SEP-PES3.SIP-PIS(三)性质判断换质法和换位质连续交替法推理在换质里是必须遵守换质推理的规则,在换们时必须遵守换位法推理的规则。1.SAP-SEP-PES-PAS-SIP-SOP2.SAP-PIS-POS3.SEP-SAP-PIS-POS4.SEP-PES-PAS-SIP-S

13、OP5.SIP-SOP6.SIP-PIS-POS7.SOP-SIP-PIS-POS第二章 概念(在本章节中,对于概念的理解最为重要)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处延数量的不同区分)P24单独概念:是反映只有一个分子的对象的概念,其外延所反映的是独一无二的对象。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的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反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组成的类。空概念:它所反映的对象是空类,它的外延为零的概念。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是否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集合概念:是把对象作为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非集合概念:反映的则是一个个的人所组成的类。

14、正概念和负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来预以区分)P26正概念:又叫肯定概念,它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负概念:总是相对于特定的论域而言的,论域:就是一个概念所相对的特定属概念的范围。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一、全同关系P28 它们的外延是完全重合的,但是它们的内涵却不尽相同。二、真包含于关系 又称种属关系。三、真包含关系 外延大的概念叫做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叫做种概念。又称属种关系。四、交叉关系 所反映的两类不同的对象,它们的内涵是不同的,但其中有些对象既有这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又有那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因而它既属于这一类,又属于那一类。五、全异关系 同一个邻近属概念下的种概念间的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第四节 定义P35定义:是用简短的语句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个部分组成的。被定义项:需要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项: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定义联项:用来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概念。定义的方法:实质定义、语词定义之分。实质定义的主要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方法。P39属加种差定义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